If interested, please send a message to:Telegram Me

Navigation Page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12月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表示,“美国不考虑将核武器归还给乌克兰”。沙利文这一表态源于此前美国《纽约时报》披露,美欧一些官员提议美国将苏联解体后从乌克兰带走的核武器返还乌克兰。加之英国《泰晤士报》在11月13日报道,如果特朗普撤消军援,乌克兰可能会在数月内自行研发出核弹。是否让乌克兰拥核,再次成为一个话题点。

支持乌克兰重新拥核的人们认为:乌克兰曾经是世界第三大核国家,现在重新拥核的话,只是恢复其历史地位。在乌克兰遭到入侵、国家面临核威胁的时候,重新拥核具有正当性,哪怕参与和签署了《防止核扩散条约》。

因为在1994年12月5日,美国、英国、俄罗斯、乌克兰签订《布达佩斯备忘录》的时候,其中规定俄、美英承认乌克兰、白罗斯、哈萨克斯坦成为《防止核扩散条约》的缔约国,并将其核武库存移交给俄罗斯,俄英美重申它们有义务不对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使用武力或进行武力威胁,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现有边界。但乌克兰战争的爆发,意味着《布达佩斯备忘录》的安全保证全部破产,乌克兰自然不应该继续受到约束。

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乌克兰有能力、有原料、有技术、还有人才,大概率或者90%以上可能在短时间内造出核武。哪怕当前经济困难,恢复过去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也无不可克服的困难。毕竟乌克兰拥有九个核反应堆,可供使用的反应堆级钚约有7吨,理论上这足以为生产甚至数百枚战术核弹提供原料。

但这些理由是牵强而且危险的。

1991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拥有1800枚核弹,176枚洲际弹导导弹(ICBM,可携带1240枚核弹),其中130枚是带有六个弹头的SS-19导弹,46枚是带有10个弹头的SS-24导弹;42架装备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可携带336枚核弹)和564枚空射巡航导弹,是美俄之外世界上第三大核国家。

乌克兰图-160拆毁 资料图

但是乌克兰的核武器是苏联遗留的,并非乌克兰自行研发与制造的。乌克兰作为独立核国家的短暂历史是历史的巧合,也并非乌克兰作为民族国家的刻意所为。

在苏联时代,乌克兰事实上享有比其他加盟共和国更高的地位,拥有雄厚的科研和军工基础,但这不等于乌克兰现在依然拥有完整的核武器研发和制造能力。乌克兰当年如果有核武器研制和生产能力,但是在落实《防止核扩散条约》的规定时,也就失去了。30年过去了,现在重建并非易事,而且不可能不引起注意。

核弹的理论不复杂,难点在于如何将铀或者钚浓缩到武器级,所谓乌克兰已有可制造几百枚核弹的核材料完全是在虚张声势。毕竟从拥有7吨反应堆级钚到拥有7吨武器级钚中间需要大量的分离设备和大量的电力,而这两者都是战时的乌克兰难以提供的。而且这样显眼的战略目标很难不立刻遭致俄军的火力打击。

乌军现在战场态势危急,库尔斯克乌军在受到俄军反攻的挤压,顿巴斯乌军不断丢失战略据点。之所以乌克兰前线能做到崩而不溃,这更多是因为俄军战略不再追求大刀阔斧、攻城略地式的军事胜利,而是追求永久性地粉碎乌克兰的战争意志。不管有没有战场条件,俄军在库尔斯克和顿巴斯都放弃了大纵深穿插的传统战法,而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火力开路、杀伤为主,以制造最大限度的乌军伤亡为目标,而不急于夺取一城一地。

而这一切始于巴赫穆特,巴赫穆特是乌克兰战争的长期化与血腥化的标志。从此以后,打碎乌克兰的拳头、斩断乌克兰的腿脚已经不再是俄罗斯的主要目的,他们的目标变成了放干乌克兰的鲜血。从那时开始,俄罗斯不只需要被打倒在地的乌克兰,更需要永远爬不起来的乌克兰。

乌克兰也看到了这样的危险,于是他们发动了库尔斯克反攻。这样的举动不仅可以在政治上为领导捞稻草,在军事上也可以试图调动顿巴斯俄军回防,夺回战术主动。然而,战术上的胜利掩盖不了战略上的失败,顿巴斯俄军不为所动,库尔斯克毫无必要地成为了乌克兰又一道淌血的伤口。

如果说库尔斯克反攻还算自伤的话,那么研发核武器是比库尔斯克更库尔斯克的疯狂之举,因为核武器可能把整个欧洲拉入核火海。在俄乌双方已经结下血海深仇的现在,俄罗斯不可能坐视乌克兰拥核。俄罗斯对乌克兰任何拥核的举动的第一反应必然是立刻出手,打掉乌克兰还在萌芽中的核力量,包括核研发和生产设施。

支持乌克兰拥核的人们热衷于引用核威慑理论,但核威慑仅仅适用于战争爆发前,用互相毁灭慑阻对方发动军事冒险。而俄乌早已开战。

在核均势的国家之间,核威慑是稳定、有效的。而在核实力相差很大的国家之间,核弱国只能确保自己被摧毁。除非核弱国只是核强国的遥远而且次要的威胁,这时候核强国可能因为核弱国的潜在反击觉得“不值得”打击,而在客观上形成“四两压千斤”的现实。这时核弱国对核强国的核威慑有用。但当核弱国成为核强国当前的生存威胁时,核强国很难不抢先摧毁核弱国,哪怕在此过程中自己付出一定的代价。

朝鲜发射“火星炮-19” 朝中社

一旦乌克兰重新拥核,那么乌克兰这个核弱国就会成为俄罗斯这个核强国的生存威胁。毕竟乌克兰紧贴俄罗斯腹地,乌克兰对俄罗斯的任何核攻击都可能造成不可接受的代价,一旦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遭到核攻击,那将是史诗级灾难。

而且在国破家亡时,乌克兰是会继续用核武器威慑俄罗斯,还是主动鱼死网破、做出死也要拉上垫背的选择,具有高度不可预测性。

这对北约同样危险。乌克兰的政治、经济重心越来越西移,利沃夫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位。一旦爆发核冲突,利沃夫作为北约援助乌克兰的主要枢纽,很难逃避核打击。而且利沃夫离波兰很近,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核打击的影响不可能不蔓延到波兰。

如果乌克兰战争扩大到波兰,欧洲将面临前所未有危险。毕竟波兰是“新北约”的核心国家,它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德国都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怨结。可以说,不但历史上波兰在悲情的驱动下做出过不智的决定;现实中,波兰似乎并没有想好是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还是要用新的冲动去“纠正历史上的不公”。

另一方面,乌军武器装备已经大面积北约化了,远程打击武器更是如此。“海玛斯”、“风暴阴影”等装备即使还不具备发射核武器的能力,加装也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可以说除非乌军突击队扛上核炸药包秘密渗入俄罗斯,现在乌克兰的几乎所有核弹投放手段都要涉及北约武器。那么到时候俄罗斯会区分“用北约武器投放的乌克兰核弹”和“北约核弹”吗?

事实上,重新制定的俄罗斯国家核战略文件规定无核国家在有核国家的支持下对俄罗斯发动攻击也可认作联合攻击,可以被纳入俄罗斯核反击的目标。这个门槛可比北约武器投送乌克兰核弹要低得多。要是俄罗斯认定北约武器在乌克兰的核攻击中起关键作用,俄罗斯对北约的核反击会到哪里为止,就不好说了。

乌克兰战争对欧洲是分水岭时刻,只是这个分水岭的另一边通向的是无尽黑暗。

欧洲在冷战后歌舞升平,一度没有真正的敌人。反恐战争是美国人的事,北约东扩也是美国主导的,这让欧洲过上了“随便找个敌人玩玩”的好日子。出于政治优越感和文化傲慢,欧洲把矛头对准了中国,有事无事就拿中国敲打敲打。所以刚离任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才热衷于把中国描述成为“遥远但是系统性的威胁”,并力主北约与日韩建立联系,对中俄形成包围。只不过他的言论在欧洲应者寥寥,背后原因不是不想,而是相关言论已经大大超过“玩玩”的层次了,玩不动。

现在乌克兰战争正在迫使欧洲重新聚焦于现实:俄罗斯才是“清晰而且现实的威胁”(Clear and Present Danger),而美国的安全保证不再可靠。

特朗普及特朗普主义未必能永远霸占白宫,但特朗普能“二进宫”,意味着孤立主义在美国重新扎根了,欧洲安全必须在更大程度上依靠自己。在大部分北约国家刚勉强达到或者即将达到军费开支在GDP中占比2%目标的现在,美国已经在提3%甚至4-5%的新标准了。如果这时候欧洲的重新武装还要涉及核武器维度,问题会更大。

毕竟一旦乌克兰可以撕毁《防止核扩散条件》,波兰、瑞典、挪威、芬兰、德国、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等是否也可以?这些国家与俄罗斯的历史怨结比乌克兰还要长久,潜在“俄罗斯入侵”的危险对这些国家同样存在。他们大多也具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反应堆级核材料等条件。

一旦这个口子一开,全球核军控体系将彻底瓦解,其影响将波及中东、北非、南美等非核地区。何况众多北约(欧洲)国家之间也不乏历史怨结,“新生核国家”的目标清单可能不止俄罗斯,这使得“俄罗斯+1”问题可能成为欧洲安全噩梦。

美国也不愿面对核军控瓦解的世界。美国从来不缺敌人,朝鲜以及可能站在核门槛上的伊朗这类“核孤狼”对美国形成不了生存级的威胁。但要是孤狼抱团成群狼,这就是不可承受之重了。乌克兰重新拥核将打开谁都不愿面对的潘多拉之盒,肯定得不到美欧的支持。

但《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也不会空穴来风。在乌克兰拥核支持者看来,唯一能让乌克兰放弃制造核武器的条件是:欧美以及全球爱好和平的国家毫无保留地支援乌克兰,用常规武器帮助乌克兰全面战胜俄国,迫使其投降,最终实现公正的和平。

这样就清楚了:乌克兰拥核只是要挟欧美(主要是美国,或者说,特朗普)的手段,希望美西方要么对乌克兰进一步支援,要么让乌克兰加入北约。

必须说,欧美已经在竭尽全力支援乌克兰了,只是在乌克兰打败俄罗斯不是欧美的全部战略目标,“全力”是与俄罗斯在欧美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相匹配的,甚至在“中国威胁至上论”者眼中,已经远超“应有的份额”了。

乌克兰加入北约更是没影的事。泽连斯基现在同意按照实际控制线停火了,并提出在乌克兰政府控制的领土被纳入北约保护的前提下,他愿意停止热战。但他依然坚持以1992年边界为乌克兰的合法边界。对此,北约前秘书长拉斯穆森还以东西德为例,说明这是可行的。不知道拉斯穆森是自己蠢,还是以为别人蠢,战后东西德是互相承认疆界的,根本不是同一个问题。

乌克兰情报局在“北溪二号”事件,以及对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无人机袭击中的作为,也使得北约对于被乌克兰当枪一事使高度警惕。最重要的是,北约只需要通过乌克兰为俄罗斯放血,根本无意保卫乌克兰。乌克兰不可能要到欧美不想给的,特朗普更不可能听任乌克兰安排。

那乌克兰兑现威胁,真的研制核弹呢?

俄罗斯发射“榛子”中程高超音速导弹打击乌克兰境内目标 网络

首先,核弹不可能在一个晚上研制成功。一有蛛丝马迹,众多冷战间谍小说里的主题可能就会变成现实:欧美将乌克兰研制核弹的情报秘密送交俄罗斯,借俄罗斯之手斩断核扩散的链式反应。俄罗斯将乐于从命,而乌克兰成为自己的牺牲品。

即使在极端不可能的情况下,乌克兰秘密研制成功核弹,但如何形成核威慑就成了问题。毕竟核威慑必须进行核爆试验以示可信性。乌克兰没有试验场。在黑海更不可能,毕竟不止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都可能同意不干。而未经试验的核武器只是毫无威慑力的“末日自杀”武器。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