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nterested, please send a message to:Telegram Me

Navigation Page

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从此,中医业界以及热爱中医人士,对于中医的国际化之路信心倍增。

2024年秋,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海外论坛,2024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和第21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先后在泰国曼谷、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举行,中医出海一时成为风潮,中医的国际化能否借此东风再进一步?

络病理论系统构建及其创新转化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今年9月20日至22日,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海外论坛在泰国曼谷隆重举行。泰国前副总理披尼·乍鲁頌巴通过视频致辞,认为此次盛会将促进新治疗方法的探索,并加深各国在医学领域的合作。络病学到底是什么,他的成功“出圈”,对于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海外论坛在泰国曼谷举行中国新闻网

络病,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经络,是中医的重要学说。“经”好比纵行于人体的主干,“络”即经的延伸、分支。“络病”就是这些延伸、分支发生了病变以及由此累及人体各系统脏器的病理状态。但长久以来,谈经者多,论络者少。尽管《黄帝内经》对络病已有提及,但自汉代张仲景之后,直至清代叶天士才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这一络病重要病机概念,络病理论始终未能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成为历史留给当代中医的重大课题。

是传统中医学术框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集中研究经脉网络(络),即人体主要经脉上分出来的细小分支,深入探讨由络脉损伤引起的病理变化、相关诊断和治疗。络病学研究覆盖中医经典理论,现代医学知识,临床实践经验等方面,因此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吴以岭院士致力于中医络病理论创新转化研究40余年,经过系统梳理络病在历史上散在的记载及临证实践,提出“络病”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疾病和外感疾病中,创立了络病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系统构建了由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三大理论框架所构成的络病理论体系,出版《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专著,被称为络病发展史上第四个里程碑。

1991年,美国哈佛大学Braunwald教授提出了“心血管事件链”的概念,吴以岭院士在中医络病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研究

络病理论不仅仅是理论的创新,更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化的动力源泉。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出创新专利中药14个,覆盖心脑血管、呼吸、内分泌、泌尿、肿瘤、神经等系统发病率高的重大疾病领域,其中核心产品如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已经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重大突破。

络病学作为中医学术体系中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自创立时开始,就注重中西医结合以及与现代医学各个学科间的融合。它不仅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紧密结合,还借鉴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深入探索络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这种多学科交叉融合,不仅促进了络病理论的深化与创新,还加速了新药研发与临床应用进程,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用国际公认的“金标准”评价疗效促进中医药国际化

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创新转化促进了中医药的产业化、现代化,如果推动中医药打开“世界之门”?这离不开临床试验的科学化、表达方式的国际化。循证医学研究就是国际公认的科学评价药物疗效的“金标准”。

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围绕通络中药津力达颗粒、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干预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急性心梗、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慢性心衰开展的5项遵循国际标准的循证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突破了心血管事件链单病种防治国际瓶颈难题,实现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的重大突破,研究成果纷纷登上国际医学顶级期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以西医专家身份,针对通心络胶囊开展了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至今已经有25年时间。

由他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子课题“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研究)”, 2023年在全球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重磅发表,结果显示,通心络显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30%;研究一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理查德·巴赫教授在述评中指出:“符合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标准,其成果是近10年来对急性心梗治疗的重要突破。”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新立教授是我国心血管病专家,由他牵头的“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子课题“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获得重大突破,论文于今年8月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自然医学》,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联合标准化治疗显著降低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22%,其中降低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心血管死亡风险17%。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Anthony教授评价,这项研究提示中西医结合可为全球心衰管理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9月9日,观众在2024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40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现场参观。新华社

由中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临床研究920例”科研成果于今年8月发表在国际心血管病领域顶级期刊《欧洲心脏杂志》,结果显示,参松养心可有效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一年内复发风险40%,且安全性良好。中国工程院葛均波院士评价:在房颤治疗领域中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世界治疗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由河北以岭医院等国内35家医院开展的“津力达对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的干预研究889例” 循证研究于今年6月在国际医学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发表,结果显示,津力达组的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了41%,并且津力达能够改善代谢综合征核心指标,改善胰岛素抵抗。

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18家单位开展的“通心络干预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临床研究220例”结果显示,通心络可增加斑块纤维帽厚度稳定易损斑块,改善心绞痛分级,提高生活质量。该研究为心血管事件链干预环节中稳定易损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提供了有效药物。

借力循证医学这个国际公认的“金标准”,使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系列创新专利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国际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评估,研究结果证实的确切疗效,吸引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这有力地推动了全世界对中医药的了解、认识,并逐步接受。

随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络病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相信络病理论必将为中医药“扬帆出海”破题,并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为推动我国生命科学进步贡献力量,为全球健康管理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