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军事领域最为重大的突发新闻自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岛周边进行的“联合利剑—2024A”演习。作为对台湾地区领导人就职讲话最为直白的回应,这次演习的内涵和影响自然值得深入探讨。

与此同时,围绕人民解放军飞行员培训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新闻,预示着中国空军未来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转变。

台海大演习

5月23日至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在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演习区域包含台湾海峡,台岛北部、南部、东部及金门岛、马祖岛、乌丘屿、东引岛周边等地,重点演练联合海空战备警巡、联合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联合精打要害目标等科目,舰机抵近台岛周边战巡,岛链内外一体联动,检验战区部队联合作战实战能力。

毫无疑问,此次演习一方面作为我军年度训练计划的一部分,自然要锻炼和验证我军在台海周边地区各单位作战力量的战术战法,同时对台军乃至外军相关的动态和反应进行相应的侦察与分析;另一方面,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就职后解放军在台岛周边发起的首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自然也有浓厚的对台威慑和宣示意味,可以视为解放军对于赖清德一系列台独言论的行动回应。

正如此前许多评论所观察到的那样,在这一时间点发起大规模的环台军事行动本身并不意外,甚至不少人已有预期,但在资讯传播与实际行动上,此次演习的发起与相关媒体报道几乎完全同步,也符合许多分析中“冷启动”的描述。

也正因“冷启动”让军演信息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此吸引,连中国海军的新航母“福建舰”第二次出港海试的消息都变得黯然失色。

相比2022年8月解放军在台岛周边进行的联合演训活动,此次行动虽然没有类似远程火箭炮和战术弹道导弹射击这样的实弹环节,但无论是解放军出动的兵力规模,动用的装备种类,参与协同的军兵种数量,参演要素的齐全程度,乃至演习行动在台岛周边的环绕状态,较此前不仅没有逊色,还在演习区域上进一步接近台湾本岛,并且在台湾的几处外岛周边也部署了相应的演习行动。

由台湾方面拍摄到的照片,图中上方为人民海军052D型导弹驱逐舰,下方为台海军“成功”级护卫舰。

在参演兵力上,根据台军方的反向核实,5月23日上午6时至24日上午6时间,台军共发现解放军49架次战机、19艘次战舰和7艘次海警船在台岛周边活动;24日自早上7时14分起,陆续发现解放军62架次战机和27艘次战舰和海警船在台岛周边活动。

而根据23日、24日两天里各方媒体发布的图像资料判断,解放军至少有4艘导弹驱逐舰(西安舰、南京舰、绍兴舰、成都舰),3艘护卫舰(益阳舰、南通舰、舷号未知056A型轻型护卫舰1艘)以及多艘海警船在内的水面舰船参与行动。

航空兵部队也出动包括苏-30、歼-16、歼-16电、轰-6H、轰-6K、空警500、运-8反潜巡逻机、运油-20等多种飞机,组织环台岛战巡、绕外岛巡航,多批多架歼击机装挂实弹快速飞抵目标空域,数架轰炸机在歼击机编队的掩护下前出岛链,在台东外海建立多个打击阵位,协同海军舰船编队、机动岸导火力单元等,对重要目标实施模拟打击。

此外,东部战区的远程火箭炮部队和火箭军短程弹道导弹部队,在接到命令后迅速完成战车出库、弹药装填和战场机动,从隐蔽待机地域奔赴预定阵地,准时抵达预战地域,相继展开模拟火力打击。

伴随着解放军行动的,自然是台湾地区武装力量“应声而动”。台军此前为了迎接地区领导人就职仪式,不仅要准备所谓的“庆典”活动的表演彩排和执行,搞诸如领导人“玉照更替”之类的行为艺术,办理新防务部门负责人的权力交接,还要以“外松内紧”的架势注意台海周边的态势。

在面对“联合利剑—2024A”演习时,台军的应对在元素上也基本俱全:台空军几大主要战斗机联队都提升了战备等级,花莲空军基地整备的F-16战机数量从平日的4架增加到10架,且所有战机都按照一对副油箱+翼尖AIM-120空空导弹+翼下AIM-9格斗弹的空战模式实弹挂载,新竹空军基地也整备多架幻影-2000战机,以挂载副油箱和格斗弹的状态在机场待命;同时出动F-16护航下的P-3C反潜机在空中应对解放军的演训,并抵近侦察我水面舰艇。

台海军也出动多艘大中型水面舰艇,整理各家媒体报道可见,至少有纪德级驱逐舰“基隆”舰、“马公”舰,成功级护卫舰“郑和”舰、“岳飞”舰和“班超”舰,康定级护卫舰“康定”舰,济阳级护卫舰“淮阳”舰等7艘驱护舰在海上对解放军驱护舰进行相应的跟踪监视。

“海巡署”的部分执法船只也参与了对中国大陆海警执法船的跟踪。同时,台军还至少出动了1艘“沱江”级轻型护卫舰(可能为“塔江”或“富江”舰)以及3艘“锦江”级大型导弹艇(“珠江”、“金江”和“旭江”),针对监视解放军的驱护舰和其他舰船。

考虑到23、24日两天台海周边的海象不算平静,对于不足千吨、特别是排水量仅500吨左右,同时又搭载了较多反舰导弹和火炮装备的“锦江”级大型导弹艇而言,在如此糟糕的海况下对排水量数千吨的解放军驱护舰进行长时间的跟踪监视,让这些本就以操舰水平稀松著称的小船更感折磨,也反映出台军缺少足够大中型水面舰船,需要以这类三级舰补充对海跟踪行动的现状。

在台军水面舰船与解放军对峙的同时,被台军近年来作为“不对称战力”关键打造的机动式岸舰导弹部队,也在此次应对解放军演习的过程中,在多地被台湾民众目击。台军“海锋大队”机动中队的岸舰导弹发射车在恒春半岛风景区停车场和宜兰头城乌石港等地被目击,台军也在相关新闻视频中首度披露左营海军基地营区内的岸舰导弹部队车库等基础设施。

当海上两军舰船错综复杂的对峙之时,这样部署反舰导弹的实际效果较为有限,但对于台军而言,这种看似保密的公开部署,更大用途是营造岛内氛围:既让海上对峙行动的紧张感能够传递到岛内,又能营造出所谓“台湾被保护”的错觉。

此次解放军演习中,两岸军事力量对比也可借助地图这一经典工具进行情况说明。尽管东部战区发布的诸如“舰艇编队多方向抵近台岛战巡演练态势图”与“战巡演练模拟动画”或“虚实动画”一样,更多只是对解放军演习态势的一种描述而非精确的定义,但“联合利剑—2024A”演习区域示意图依然具备相对准确的指导意义。

将这一示意图与23日和24日台军发布的一系列“示意图”相对比,不难发现,在台军发布的主要用于岛内信息传播的“演习概况”示意图中,解放军的演习区域不仅面积被人为大幅缩小,还被刻意划到了所谓台岛周边“24海里”之外;而按照解放军公布的示意图,这几处演习区域不仅范围更大,而且每一处都进入到所谓台岛周边“24海里”之内,部分区域甚至已经进入台岛周边“12海里”线内。

在中国大陆立场上看,台当局对这些自定义的“线”都是无效和非法的,但在台当局自己的小算盘上,只要看上去这几道线没有被“突破”,便可以大言不惭地宣称情况并没有比过去更糟糕,继续在自己构造的茧房里做“台独”的春秋大梦。

至于赖清德在就职典礼上用所谓“世界各国已经开展积极的合作,来维持区域的和平稳定”的辞藻来妆点的境外干涉实力,在“台独”看来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显然没有及时到场。

5·20当天,台海周边不仅没有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甚至连处于部署状态、可以算作某种“定义滑坡”的两栖攻击舰也没有。而当解放军发起“联合利剑-2024A”演习,唯一在定义上处于台海周边的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是已经确定将返回美国本土的“里根”号航母。

该舰在23日接受了一次海上补给,目前正在菲律宾海上进行训练。尽管理论上仍在执行所谓的印太巡航任务,但目前该舰的护航舰只有一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罗伯特·斯莫尔斯”号(原“钱斯洛斯维尔”号)和一艘伯克级驱逐舰“霍华德”号,其舰况和实力远不如前。也只有一些深绿台媒会刻意找一张里根号“过去巡弋印太的英姿”的照片,以所谓“强势巡弋菲律宾海”作为标题,为“台独”寻找一丝心理上的“国际支持”。

台湾问题自成为中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至今,围绕两岸、尤其是台当局所谓的“法统”、“主权”、“隶属”、“管辖”,无论台当局用多少所谓的“转型正义”或虚伪的“自由民主”进行自我妆点,都改变不了其长期依靠军事独裁残害岛内革命力量,维持反动统治的历史,也改变不了其必须依靠武装力量隔绝两岸正常交往,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一的现实。

无论“台独”势力发起挑衅还是搞鸵鸟政策,通过混淆、偷换概念的形式否认“一个中国”的事实、甚至推进事实台独,都改变不了它将被中国人民彻底击碎、完全失败的最终命运。

走向历史的“中级教”

本周,中国空军迎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最后新闻”: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最后一批教-8飞行学员在经过近一年的培训后顺利结业;与此同时,教-8飞机也将结束其在学院20余年的教学使命。这意味着作为全军最早列装教-8的部队,石家庄飞行学院即将开始退役这款传奇机型。

长期以来,教-8中级教练机作为中国空军飞行员培训中,承上启下中级阶段的训练平台,不仅负责承接初级教练机和高级教练机训练之间的关键训练阶段,也是中国空军能够确立稳定的三级培训体制的关键装备。

在教-8之前,我国虽有性能不错的初教机,但理想的中级教练机长期寻而不得。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喷气机歼教-1,就是一款计划取代进口的雅克-11/乌雅克-17中级教练机的机型,尽管该机首飞成功,但因训练体制改变等种种原因最终下马。

虽然通过先引进、后改装的乌米格-15,以及进一步研制的歼教-5,我军在编制上长期保持了这么一批“凑合”的中级教练机,但都未能彻底解决我军在这一领域的问题。最终借助中巴联合研制的K-8教练机,在换装国内仿制AI-25发动机而来的涡扇-11发动机后,历经基教-8、练-11、教-8等一系列名称变更后,中国空军才真正获得了一款专门设计的中级教练机。

如今随着最后几批教-8飞行学员的培训完毕,可以想见教-8教练机也将逐步减少其在中国空军的装备规模。然而由于中国空军没有新的中级教练机,作为空军首家推进“三代机进院校”和“初教-6直上教-10”试点任务的飞行学院,教-8在石飞院的淡出舞台,自然也宣告了中级教练机在中国空军中退场的开始。

洪都教练机的“三代同堂”,承载了满满的航空文化和情怀,但这并不是未来。

无论是空军培训体系的三级变两级,还是“初教-6直上教-10”这一培训流程确立前几次“新初教”的立项研制,对于中国的教练机体系而言都不算新鲜事。

总结来说,三级培训体系较为稳妥,但两级培训体系更为高效,在空军战术飞机飞行员都要掌握三代机、四代机乃至五代机的环境下,一方面尽快让飞行员在训练中接触到先进战斗机的操作特性,甚至在航校里就直接飞上真正的三代机,能够加速战斗力量的生成;另一方面,随着新一代教练机的性能提升,减少飞行员在培训中改装机型的次数,尽可能缩短飞行员的前期培训时间,也有利于提升飞行员的培养效率。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10的出现本身就是中级教练机得以退场的第一个关键性因素。作为中国第一款具备三代机性能水平、有着“小歼十”之称的高教机,教-10不仅能够很好接替传统的“歼教机”,承担各类高级教练、战斗入门培训乃至伴随训练任务(这也是该机也被称作歼教-10的原因)。由于其优秀的低速性能和操纵性能,该机也能够覆盖一部分以往在中教机上进行的培训科目,让不少飞行水平还没有那么娴熟的学员也能早一步飞上高教机。

入列以来,教-10的“向上培养”能力有目共睹。

而在初教机领域,传统的初教-6虽然作为初教机非常优秀,但在承担更高飞行速度的培训科目时,其相对有限的性能上限,始终影响着对中教机另一部分科目的承接。这也导致长期以来,每次提到建立二级培训体系,性能更好的初教机或初中教机都是如影随形的话题。

但无论是上世纪60年代谋划改初喷教——高教机体系时引进的L-29和计划仿制的老初教-7喷气式教练机,还是进入新世纪后参考雅克-152打算研制的新初教机,乃至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时发起的新一代初教机大竞标,最终都没有选出一个完美的初教-6接班人,反而是初教-6的再次复产,让“初教-6直上教-10”成了某种不得不走的必由之路。

不可否认,初教-6和教-10不仅在机型特征上差异较大,而且由于初教-6本身的性能上限与教-10存在断层,虽然大多数飞行学员能够接受这种差异,但一些“悟性”不够理想的学员可能就要消耗3倍的飞行架次,才能顺利实现从初教6到教-10的改装。而更多的飞行架次也意味着教-10飞行寿命的更多损耗,换句话说,需要更多的教-10才能满足这种直上式的飞行员培训模式。

于是,这又在另一个领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长期以来,虽然教-10已经列装海空军至少4个不同型号,目前还衍生出了舰载教练型等更多型号,但由于种种原因,教-10/L-15前后数款国产发动机的研制和仿制,几经波折却没有显著的成果,以至于发动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旧依赖进口,飞机的总产量也一直上不去。直到俄乌战争爆发后,随着教-10进口发动机的生产商马达西奇公司的工厂在战争中彻底失去了发动机量产能力,教-10发动机的国产化才得到加速。

如今,随着国产航空发动机这一困扰中国航空工业的老大难问题在教-10上得以解决,制造更多的先进高级教练机,让飞行学员们有更多的时间驾驶它磨炼本领,从而更快地完成战斗入门培训,在院校就飞上歼-10、歼-11B等三代机,并尽快下部队驾驭“三剑客”,也不再是美好的愿望,而将成为中国空军飞行员培训体系中即将到来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