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nterested, please send a message to:Telegram Me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北方朔风】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多家连锁药店都爆出了不利消息,各路连锁药店的收入增加,但是利润不增反降,同时部分药店因为涉嫌违规使用医保,也遭到了批评,甚至还有连锁药店的高管被立案调查。
医药相关的话题一向是舆论热点,所以最近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连锁药店的质疑和讨论,这样的讨论当然是合理的,但是复杂的事情,往往不能用简单的结论去概括。
扩张和内卷不一定是坏事
就先拿“收入增加,利润不增反降”这种情况来说,常见于企业大幅度扩张,且市场面临巨大竞争的时候,我国连锁药店的发展情况正是如此。
2017年,卫生部门出台政策,要求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患者可以使用医生开具的处方,在药店购买药物。政策出台之后,各路连锁药店就开始了大规模扩张,资本也积极参与连锁药店行业,通过新建和收购等方式,目前我国头部药店的门店数量均已超过万家。从生活中的体感相信大家也能发现,一条街上往往有很多家药店。
根据统计,2017年我国的药店门店总数为45万家,到了2023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约68.8万家,其中,全国药店门店总数突破66.7万家。以人均来看,已经到了平均两千人一家的地步,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再考虑我国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这个数量是相当恐怖的。尽管药店分布集中是为了方便人民群众,但这显然已经到了过密的程度。
而随着竞争越发激烈,利润率下降也就成了必然。可以说,我国连锁药店的扩张确实接近了顶峰,这种情况下,连锁药店的经营自然会面对挑战。
而我们看到关于连锁药店的新闻评论之中,也有大量批判野蛮扩张和内卷的。按照一般市场发展的规律,在特定阶段,企业之间的内卷几乎是不可避免,而最终,在内卷之中胜利的企业才会得到这片市场。所以企业选择这样的路径,也并不奇怪,这种情况也不限于连锁药店。
比如美国三大连锁药店CVS、Walgreens和Rite Aid,占据了美国药品零售业的70%以上,这样的密集度是国内远远不能比的。实际上这三家药店,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幅度扩张,在美国市场竞争之后的胜利者。而现在的国内连锁药房,大概也想成为类似这三巨头一样的胜利者。
从国际经验参考来说,这些连锁药房的决策,虽然确实算得上野蛮生长,确实有内卷的成分,但也是事出有因,谁都不愿意在这场竞赛中失败,不能将这种现象单纯的理解为短视。有时候市场就是如此残酷,总会有一段时间的野蛮增长。而同时,大规模的连锁药企无疑也是发展的方向,在议价权和物流上面都有规模优势;如果市场出现大规模清退,总体上也是小药店抗风险能力更差一些。
只是现实的情况往往会更复杂,赢得竞争之后依然会面临其他挑战。还是以美国这三大药店为例,因为经营问题,2016年底Rite Aid把一半的药店出售给了Walgreens,2023年申请破产保护,2024年9月宣布退出破产状态,成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而Walgreens也因为继续扩张,财务上面临着不小压力,过去几年股价下跌超过百分之五十,经营状态不算乐观。
同时,这三大药店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麻烦,那就是阿片类止痛药诉讼,因为这些连锁药店被判定和阿片类泛滥有关,所以面临着巨大的司法和和解金压力,和解金总额可能要以十亿美元来计。
大街小巷的药店
药店的新出路在哪里
从美国三大药店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在竞争中获胜确实有利可图,但未来也会面对全新的问题。实际上,我国的连锁药店还没发展到几个巨头控制大多数市场的阶段,就已经面临了全新的问题,而这自然需要全新的经济方案。
首先是医保控费的问题,考虑到我国老龄化的大趋势,医保控费日益严格是必然结果。而随着医保统筹制度调整,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提高,药店也面临全新的挑战。理论上,定点药店也是可以享受这一待遇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药店未必能拿到这处方,那么患者在医院内部买药,自然是方便便宜多了。
另一个问题则是互联网买药,这可以说是非常中国特色的问题了。虽然世界各国都有类似服务,但因为药品的特殊性质,其他国家的接受度并不是很高。但因为我国过于发达的网购和外卖配送服务,导致大家对互联网买药有着极高的接受度。互联网企业也对药品零售这一行业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在互联网买药服务中进行了不少补贴,虽然药品价格不能随便调整,但在各种补贴之下,实际到手的价格和服务是有优势的。在这样的现实下,连锁药店确实很有压力。
而因为互联网信息的便捷性,药店对于药物价格的调整空间也变得很有限,只要拿手机查一下,就可以知道这家店的药物价格算不算高,同时部分地区也出台了限制药店药物价格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药店的利润率也会变得比较尴尬。
很显然,这样的问题不是单纯靠竞争可以去解决的,即使卷赢了别人,这些矛盾还是存在的。其实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连锁药企表示要控制药店扩张的规模,不能盲目开店。不过想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需要开辟全新的赛道,来缓解竞争的压力。
还是以美国药店三巨头为例,最近几年这三家财务状况最好的是CVS,很大程度归功于它的业务多样性,卖药之外的医疗保健服务的收入,已经超过卖药本身。CVS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了医疗保险、连锁诊所、针对遗传和慢性病患者的专业药房,还有保健销售与家庭输液服务,业务的复杂性已经让CVS不能单独被称之为药店了。这也是它抗风险的一大基础,多元化的业务理论上总是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而从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看,老年病与慢性病患者众多,单纯靠医院难以提供足够的服务,把业务从药店拓展到健康服务,无疑是连锁药店的一个发展方向。
实际上我国的这些连锁药店,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努力,只是想要取得更大的进步,还需加把劲,无论是类似健康服务在人群中的接受度,还是这些药店医疗专业人员的素质,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宜兴首批“民生药事驿站”
另一个方向则在于医保之外的拓展。我国医保服务覆盖了大多数人群,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保障历史的重要成就,但我们也得承认,因为老龄化加剧等因素,我国的医保依然面临挑战。医保是解决大多数基本健康需求的,而部分群众追求更好的服务也是客观存在的,连锁药店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加以努力。
比如集中采购虽然降低了药品价格,但部分药品确实也没有被覆盖进去;在这种情况下,连锁药店理应扮演一个更多选择权的角色,给患者们更多的选择。同时,药店也可以是商业医保的一部分,给有更复杂健康要求的人提供服务。当然,这方面不只需要药店的努力,还需要未来各方面的支持和政策考量,开放人民群众的选择权,同时避免产生全新的利益输送。
同时,还有一些广义健康方面的需求,也是拓展的空间。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家对于健康的需求不再是没有疾病,而是关心更多的健康需求,对于保健品、美容等领域有了更高的需求。而这些领域的商品往往有较高利润率,还能拓展中年人和年轻人的全新市场,无疑是未来药店发力的重要方向。但是这必须在健康管理方面做到更好,万万不能像少数无良保健品厂商那样高价低质,而是要切实给大家提供健康管理的服务。这肯定是未来的方向,但未来只怕也要经历大浪淘沙。
还有一个避免内卷的方向就是出海发展,事实上我国的药店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这个大方向当然是正确的,只是因为药店的性质,这样的努力难度着实不小。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供应链、政策和医保规定各不相同,想要融入当地,无疑具有很大挑战。此外,发达国家的市场支付能力强,但已经有了当地企业垄断生态位;发展中国家竞争较弱,但支付能力和意愿都差一些,类似的问题,是出海企业不得不思考的。
结语
无疑,当下我国连锁药店面临过度扩张和过度竞争带来的一些问题,但这些行为总是事出有因,可以说是我国药物零售市场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按照发达国家市场的经验,在激烈的竞争之后,可能会出现市场的大规模清退和整合,随后出现药物零售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的场景;那些开拓新路径、避免过度竞争的路线虽然不少,但想要突破并不比内卷更容易。
正如药店行业一样,当下我国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局和矛盾,其中有很多值得批评和思考,但反思之下也应认识到,很多问题并不存在那么容易的解决方案,每一条道路都有各自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