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翻译

于佳:中国想从非洲得到什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于佳】

2019年12月,一批中国地质专家抵达了地处东非的小国卢旺达。在未来3年,中方专家组将援助卢方开展综合地矿调查评估,在卢旺达全国的山谷、河流和山丘中采集样本调查56种不同的矿物资源,推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卢旺达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在某些习惯带着有色眼镜的西方舆论看来,这个卢旺达地质普查项目无疑是中国试图“染指”非洲资源的一个最新例证。在早些时候的2019年5月,《福布斯》杂志就发表了一篇美国专家的署名文章,评论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文章的题目颇具网红文的风格,自问自答:What China Wants From Africa? Everything(中国想从非洲得到什么?一切)。

这位专家在文中这样写道:“在漫长的历史中,许多外国人以传教士、金融家和建设者的身份来到非洲。他们承诺将非洲大陆置于全球化地图上,并帮助非洲人摆脱贫困。但是,这些外国人一拨接一拨地殖民了非洲国家,最终夺走了非洲的财富,导致人民陷入贫困。现在,随着中国在非洲大陆一系列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实施,历史可能最终会再次重蹈覆辙。”

这位美国专家把矛头指向中国,但还是说了一句大实话:历史上来到非洲的外国殖民者的确“夺走了非洲的财富,并导致人民陷入贫困”。但问题是,如何证明中国对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可能重蹈西方殖民者的覆辙呢?

这位美国专家脑洞大开进行了如此论证:

1)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大、风险高,非洲国家缺乏自有资金,也很难吸引外国投资;

2)中国的国企抗风险能力强,携优惠资金投资且不附带条件,对非洲国家有吸引力;

3)基础设施项目回报率过低甚至亏本,项目建成后非洲国家必将落入债务陷阱;

4)中国借非洲国家的债务压力获取政治、经济上的让步和好处,顺理成章拿走非洲的所有东西。

实话实说,美国专家的上述四段式论证逻辑链中,前面两个陈述是基本客观的。基础设施项目确实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根据非洲发展银行的估计,非洲每年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投资约为1300-1700亿美元(各国维持经济、人口、收入水平增长并改造老旧基础设施的最低资金需求),资金缺口高达676-1075亿美元(非发行:《非洲经济展望2018》)。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优惠资金无异于久旱逢甘霖,成为非洲基础设施领域最大的融资方。根据德勤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非洲基础设施项目五分之一由中国提供融资,三分之一的基础设施项目由中国公司建设。2012至2016年期间,中国平均每年向非洲提供基础设施融资115亿美元,2015年达到最高值209亿美元。迄今为止中国参与了非洲逾200个基础设施项目。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已建成和在建项目将帮助非洲新增和升级诸多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总里程约3万公里,铁路总里程约2,000公里,港口吞吐量约8,500万吨/年,净水处理能力超过900万吨/日,发电装机约2万兆瓦,输变电线路长度逾3万公里等(德勤《非洲建设趋势报告2018》)。

但是,《福布斯》专家上述论证中基础设施项目必将导致“债务陷阱”的结论,则是毫无事实依据的臆测。非洲基础设施匮乏,清洁水供应不足,供电、远程通信、公路、港口和铁路设施不完善,导致交易成本增加,同时妨碍非洲国家开发其资源禀赋丰富的农业、矿业、建筑业等,此外又不能充分利用其人口优势,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从而阻碍了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潜力的充分发挥。

因此,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效益并非完全靠项目本身的短期财务回报率来评估,更要看中长期社会、经济的宏观效益。例如埃塞俄比亚阿瓦萨现代化轻工业纺织工业园,建造成本2.5亿美金,由中国企业设计、建设并参与初期经营。自2017年正式运营以来,已经有来自12个国家的19家企业入园,已创造21000个就业岗位。特别是美国PVH集团(旗下有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和 Heritage Brands三大品牌业务)在园区设立生产基地,打造产业集群实现垂直整合服装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