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翻译

瑞典首位女首相安德松再被提名首相,此前当选7小时后就“闪辞”


(观察者网 讯)

“此事一定令瑞典人民感到费解,并有可能损害人们对瑞典议会和政治体系的信任。” 25日,在谈及此前一天瑞典首位女首相当选仅7小时就“闪辞”一事,瑞典议会议长安德烈亚斯·诺伦(Andreas Norlén)表现出担忧之意。

一国政府首脑之职岂是儿戏,此事的戏剧性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瑞典政坛现状的关注。然而更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头一天刚“闪辞”的玛格达莱娜·安德松(Magdalena Andersson)在25日又被提名为瑞典首相候选人,下次投票也将在29日进行。

“这是瑞典议会‘支离破碎’(fragmented)现状导致的结果”,路透社25日分析称,尽管安德森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不少中左翼政党的支持,但面对已经崛起了的“极右翼”瑞典民主党,她的执政之路前景仍不明朗。

瑞典主流媒体《每日新闻报》报道截图

瑞典议会24日对新首相候选人安德松进行投票。在349名议员中,安德松获得了117票支持,174票反对,57票弃权,1票缺席。因反对票数未过半数(至少175票),议会批准社会民主党主席安德松出任新首相。

不过,由于联合政府(由社会民主党和环境党组成)中的环境党当天因反对“由反对派提出的2022年财政预算案”并宣布退出联合政府,安德松当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她不愿领导“一个将被质疑合法性的政府”,随即“闪辞”。议长诺伦此后也给予了批准。不过安德松表示“希望能再次当选首相,并领导社会民主党单一党派执政的政府”。

坐过一轮“过山车”后,她看起来“倍感沮丧”,瑞典主流媒体《每日新闻报》(Dagens Nyheter)25日如此说道。

充满戏剧性的是,报道称,安德松25日再次被提名为首相候选人,投票也将于29日举行。

据美国“政客”新闻网(POLITICO)25日消息,在宣布此事时,议长诺伦以“异常严厉的措辞”批评了此前“突然发难”般退出联合政府的环境党领导层,称他们本应事前告知“若反对派提案通过,自身就将退出”的想法。

他对于发生的变数“深感遗憾”,并把24日称为“噩梦般的一天”。

此前当选7小时后就“闪辞”的安德松 图自视觉中国

“如果我事前知道这一点,那么就可以避免如今这种动荡局面”, 诺伦愤然说道,“如今的局面可能会损害瑞典人民对议会和政治的信任”。

报道还称,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瑞典政党和议员表示将打算改变他们的意见”。换言之,在几天后的再次投票中,安德松还可能“重蹈覆辙”。

“这些政治上的混乱凸显了瑞典政坛目前的分裂现状”,英国广播公司(BBC)分析称,瑞典政局的复杂性并不意味着她以后不会“东山再起”。因为环境党虽然退出了联合政府,却依然承诺会支持她。但是,安德松及其背后执政党在议会中仍将处于“脆弱且弱势的少数地位”,并且对已投票通过了的预算案也毫无办法。

除环境党外,中间党(Centerpartiet)主席安妮·略夫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中间党不会阻拦安德松成为首相,将再次确保不会出现一个依靠瑞典民主党的政府。”

安德松(最右)24日就坐过了一轮“过山车”,29日她很可能要“再坐一次” 图自视觉中国

路透社认为,安德森曾希望得以在左翼和中翼政党的支持下,以“社会民主党+环境党”的少数派联合政府领导人身份来执政。但是,由于中翼政党拒绝支持反对派(其中包括极右政党“民主党”)提出的2022年财政预算案,这就促使环境党退出了联合政府,进而影响了安德森的执政之路。

“这是瑞典议会‘支离破碎’(fragmented)现状导致的结果”,路透社称,中左翼和中右翼无法组成多数派政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被视为“极右翼”的瑞典民主党(Sverigedemokraterna)的“崛起”。

其实,瑞典民主党自2010年首次进入议会以来,已逐渐从边缘走向政治舞台中心。在今年6月针对勒文的不信任投票中,在议会中占有60席的民主党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路透社称,如今具有民粹主义色彩,要求实行更加严格的移民政策的该党开始受到更多的重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称,无论何人登上瑞典政治舞台中心,都将面临严峻挑战——安全方面,首都斯德哥尔摩以及许多大城市猖獗的帮派暴力和枪击案令当地民众深感不安;疫情应对上,瑞典的死亡率也远高于其他北欧国家;而在环境问题上,为履行气候变化承诺,瑞典也需要向绿色经济加速转型。

目前瑞典看守政府的首相仍然是社会民主党前主席斯特凡·勒文(Stefan Lofven)。

安德松1967年生于瑞典乌普萨拉市,曾就读于瑞典商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她从2014年开始担任瑞典财政大臣,本月初接替勒文成为瑞典社会民主党新主席。

她在24日首次当选后曾表示,“瑞典的发展面临一些严重问题,我将带领新政府应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将聚焦社会融合、气候变化和福利这三个重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