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翻译

俄乌战争半年,在普京眼皮底下搞暗杀,世界站在刀刃上


【文/观察者网 王慧、刘骞、张菁娟 编辑/冯雪】8月24日,注定是个特别的日子。从2月24日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到现在整整过去了半年。

巧合的是,8月24日还是乌克兰的“独立日”。

很多乌克兰民众可能也没想到,他们会在战火中迎来第31个“独立日”。

战争,仍看不到尽头。《华盛顿邮报》22日发表评论文章称,“俄乌冲突过去半年,世界站在刀刃上”,“我们仍然觉得这只是一个序幕”。

俄罗斯政治学者、哲学家杜金之女杜金娜近日遇害,让俄乌原本紧张的局势进一步加剧。

一场发生在莫斯科郊外的暗杀,目标对象是一位立场明确、有影响力的平民。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首次。

到底是谁策划的这场暗杀,目前尚未有定论,俄乌各执一词。一如近日频频遭袭的扎波罗热核电站,双方互相甩锅。

危险的气息,愈发浓烈。

基辅从22日至25日禁止举行与“独立日”相关的所有公开庆祝活动。除首都外,乌克兰其他地区也限制公众集会。

当地时间23日,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网站发布最新安全警报称,在乌克兰“独立日”前后,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增加,再次敦促美国公民尽可能离开乌克兰。

这一天俄罗斯会动手吗?杜金娜之死是否会成为俄乌冲突新的“爆发点”?接下来,除正面战场外,俄乌特工是否会掀起暗杀行动,开辟另一个战场?

此外,俄黑海舰队连日也频频遇袭,克里米亚会不会成为俄乌冲突新战线?

眼下局势会对俄乌冲突以及地区和全球形势产生什么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和军事专家宋忠平进行深度解读。

杜金娜和她的父亲杜金 资料图

一场暗杀,双方再陷“罗生门”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说,暗杀这事儿是乌克兰特勤部门干的,甚至公开了行凶者的详细身份信息:

乌克兰女特工娜塔莉亚·沃夫克,生于1979年7月23日。她受乌克兰安全部门指派,带着12岁的女儿进入俄罗斯,案发后逃往爱沙尼亚。

面对俄方的指控,乌方否认三连。

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21日说,乌方与杜金娜在爆炸中身亡一事“毫无关系”。他将这起事件归咎于俄罗斯“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内部权力斗争,并暗示该事件是对杜金娜及其父杜金等对乌行动支持者的“因果报应”。

当地时间2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度强调,乌克兰对杜金娜之死不负有责任。

“杜金娜被暗杀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李海东说,因为她既不是武装人员,也不是军人,只是个平民。以往双方的战争主要聚焦于军事重镇和军事目标,但此事一出,可以看到战争的目标越来越向平民转移。

作为记者和政治活动家,杜金娜“大俄罗斯主义”的主张可以说是公开的,她曾直言不讳地支持对乌“特别军事行动”。

因此,李海东认为,杜金娜遇害一事很可能是由极端反俄政治力量推动,被反俄力量视作一个目标清除了。

杀害杜金娜的嫌犯的照片 俄新社视频截图

“最有可能的是乌克兰所为,而且背后有美国的支持,”宋忠平说,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普赖斯在被问及是否知道幕后主使时的表态模棱两可;这恰恰表明,美国对这件事情有可能是知情的,甚至可能乌克兰情报部门得到美国默许才行动的。

8月22日,普赖斯在回答媒体:“美国对有关于谁是幕后主使有何看法?”的提问时是这么说的:“除了你们已经听到的公开消息之外,我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乌克兰方面否认参与了这起袭击事件。”

“很显然,在这件事上美方是站队乌克兰立场的。”李海东分析道,这也可以看出,美方在俄乌战争中能够利用到的几乎所有议题上,都聚焦于对俄罗斯的无情排挤。

“普赖斯以美国务院发言人身份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表明美国在俄乌战争涉及到平民死亡议题上依然是政治站队,这大概是美国一以贯之的行事风格。”

杜金娜遇害到底是谁的责任,目前看来信息非常混杂。

不过,“这件事情最终得出什么结论,还需要足够的证据。俄罗斯需要向相关机构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指控,即乌克兰特工谋杀了杜金娜。”宋忠平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