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彭博社近期有一则报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GDP统计数据,印度经济在2021年最后一季度超越英国,并在今年继续扩大领先优势,目前已成为位列美国、中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为什么印度会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产业政策方面,印度做对了什么?
刘宗义:印度超过英国是一个大趋势,因为它的体量摆在这儿,并且它作为一个后发的新兴经济体,有后发优势,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在2016年的时候很多人就讲印度马上就要超过英国了,但真正实现是在6年之后。
自1991年印度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以来,它通过在国内不断推动一些消除内外市场壁垒的改革措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一直是向上的,这也是它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总体来看,印度经济增长是随全球经济的周期而起落的。当然,莫迪上台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采取了一些诸如废钞、GST改革,以及扶持本土产业、逆全球化的措施,这给印度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起伏。
从内部来看,印度经济增长也有自己的特点,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过去这么多年的经济增长,它的主要拉动力是国内消费,消费一直是占印度GDP的60左右%,这体现了人口规模效益。
印度国内约14亿人口,印度经济则是一个“双二元”经济,不仅城市和农村差别很大,而且城市内部存在大规模的贫民窟。尽管城乡之间、城市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贫富差距极大,但穷人要解决生存问题,富人有不断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需求。这种内需在印度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贡献了最大份额。
落脚到最近几年看,印度之所以经济增长比较快,也和莫迪政府扩大公共支出,发展基建有很大的关系。虽然财政上存在高额赤字,但莫迪政府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于拉动经济有显著作用。
那么为什么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长数字这么高,因为它是一个同比的增长。印度人自己的预测比现在的13.5%还高,印度储备银行的预测是16.2%。2021同期正好赶上它新冠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现在的 GDP是在当时的基础上同比增长了13.5%。
2019-20财年第一季度,以不变价格(以2011-12财年为基期)计算的印度GDP近似为35.66万亿卢比,2020-21财年第一季度为26.95万亿卢比,2021-222财年第一季度为32.38万亿卢比,而今年2022-23财年第一季度为36.85万亿卢比。也就是说,从2019-20财年第一季度到现在2022-23财年第一季度,印度GDP增长了约3.3%。
当前,我们也确实看到印度最近这段时间经济比较活跃,然后美印西方在宣传报道当中,也特别强调了印度“已经走出新冠疫情”,能以更开放的姿态发展经济,这实际是有所针对的。那么在完全放开之后,首先刺激经济增长的就是服务业,随后,印度的旅游业、宾馆业、交通运输业都得到了比较快的增长,或者说比较快的恢复,对其GDP增长拉动很大。但总体来看,老百姓的消费相比于疫情之前还是比较保守的。
去年5月6日,人们在印度新德里排队等待接种新冠疫苗。新华社 图
观察者网:从近期的报道来看,不少外媒比较看好印度现在的经济发展势头,那么外资看好印度吗?
刘宗义:外资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直接投资,最近两年印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在全球的份额是下降的,从2019年到2021年,从3.4% 下降到2.8%。外资撤出印度的比较多,因为印度对外资采取了一些比较严厉的管制手段,特别显著的是对中资企业采取了一些非常不友好的做法,对其他国家的资本手段可能稍微和缓一些。
尽管印度现在排斥中国资本,但是他们希望吸引那些能给印度带来高精尖技术的美西方资本。当然,我认为他们对于西方资本的这种需求是有明确目的的——是给他们带来技术,然后促进发展。如果这些资本也在印度市场上赚取高额的利润,那么印度可能也会对之采取一些手段。
印度总体是并不希望外资在其市场上赚钱的,印度人的基本心态就是这样。前段时间有一个报道说,印度政府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七八年,超过2000家跨国公司暂停其在印度的业务。特别讽刺的是,虽然美国人希望美西方能够对印度大规模投资,然后来取代中国,但是实际上欧美对印度直接投资最近两年稳步下降,尤其是现在美国是世界上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来源国,目前占全球FDI流出的近四分之一,甚至略高于欧盟,但美国对印直接投资反而下降了1/4。
第二种情况是资本市场,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游资不断进出印度股票和证券市场以获取利益,这对印度金融稳定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