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翻译

聆雨子:韩剧为何一直繁荣?韩剧能否继续繁荣?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聆雨子】

“黄金三十年”

许多人会不经意使用外来词:道别说声“拜拜”、开心叫声“噢耶”,此属于不同语体在口语场景里的相互借代,乃正常现象。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不少年轻女孩,会把关系亲密的男生,喊作“欧巴”。

“欧巴”来自韩语,而非英语这类世界通用语,多数人第一次听见它,也肯定不在语言课上。换句话说,它的输送,几乎全部由现代视听媒介承担,确切说,全部由影视剧来完成。于是,它越普及,越可证明,它所属国家的通俗文化在影响力上的成功。

就像,你兴许记得,2004年,大街小巷都传唱着一首“呜啦啦呜啦啦~”的曲子,那是《大长今》的主题歌。

就像,你兴许记得,2016年,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在用“势均力敌的爱情”描述自己的择偶观,那是《太阳的后裔》的经典台词。

就像,2014年起,每逢寒冬,朋友圈和微博上总会刷出无数“下雪了,怎能没有炸鸡和啤酒呢”——出处是《来自星星的你》,那是极少数没怎么出现“欧巴”这个词的故事,因为里面的男主角被称为都敏俊“xi”(韩语“先生”之意)。

自1993年中央电视台引进第一部韩剧《嫉妒》至今,不知不觉,过去了近三十年时光。

这是上世纪最后的时光,也是新世纪最初的时光。虽然社会心理、媒介形态、娱乐偏好都已时移世异,虽然国际政经环境乃至中韩关系也已历若干坎坷变迁,但“韩剧”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好像始终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持着旺盛的输出和存在感。

从《蓝色生死恋》和《冬季恋歌》,到《豪杰春香》和《天国的阶梯》。从《大长今》和《宫》,到《咖啡王子一号店》和《人鱼小姐》。从《继承者们》和《来自星星的你》到《奶酪陷阱》和《请回答1988》。从《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到《我的名字叫金三顺》到《太阳的后裔》到《爱的迫降》到《二十五,二十一》……

随手一列,好像都是特定年份的集体回忆,好像是每隔半年到一年,就能催出一个刷屏级的话题。

今年方才过半,《我的解放日志》《安娜》《非常律师禹英禑》等依旧表现强势、口碑不俗。甚至还不止于亚洲,在网飞(netflix)等更国际化的平台上,《王国》《D.P逃兵追缉令》《少年法庭》正轮流成为爆款。9月13日,74届艾美奖颁发,李政宰更是凭《鱿鱼游戏》成为历史上首位获得视帝的亚洲人。

更搞笑者,屡有欧美媒体爆料,近年频繁发生“西方女性只身赴韩寻找爱情”的、让人哭笑不得的诡异新闻,据称,她们多是受韩剧影响、看入了迷,从而一厢情愿认定“韩国男性既有教养,又很浪漫”。

CNN相关报道截图

对已是既成事实的文化现象,能细读、拆解、取长补短、知己知彼,总比急着表达不屑(“那都是垃圾”)和不忿(“那都是毒药”)更加健康。说白了,即便那是个坑,也得知道大家是咋入坑的,即便那是个阳谋,也得知道它是咋收割观众的。

娱乐帝国

近年里,总结韩剧经验、试图以之为蓝本向国产剧提供补益参照的文章远不在少数。只可惜,说来说去,常逃不过制作精良、画面唯美、剧情精彩这种四海皆准的万能片儿汤话。

其实,万事都得穿透到本质,方能把握其内核驱动的奥妙。故而,提起韩剧,必得看到它背后常伴随着一个更大的词:韩娱。提起韩娱,又得看到它背后常伴随着一个更大的词:韩流。

“剧集”并非孤立的媒介叙事形态,它与整个国家在文化产业上不遗余力的自我打造息息相关。

1998年,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就已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应对金融危机后停滞的经济,从此真金白银的财政预算不断加大。这政策利好的春风,恰恰匹配了接下来若干年韩国电视剧的腾飞起航。

更勿论动不动祭出的“体制利器”:政府自行出钱购买电视剧版权免费提供给他国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放,暂缓李敏镐金秀贤的兵役以便二人延续其热播剧的势头再推新高……

统计显示,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能带动其它韩国产品出口增加410美元,4倍的性价比,这样的生意会有多少人去做,不言而喻。

由此,韩剧再也不是茶余饭后的边缘消遣,而是民族“情感工业”的中流砥柱物。

有了完备的体系,就能打造出完备的生产机制:精确入微的市场调查机制,对观众喜好的透彻把控;故事大纲第一时间放上网站公开讨论,决策剧情走向、主角选择和人物命运;创举性的“边拍边播”,随时根据网络意见重新调整角色。

这样的操作常会细化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来自星星的你》前半程中,都敏俊教授已收割无数倾心,仅有的美中不足,女观众们纷纷反馈其穿高领毛衣的妆造不好看,于是到最后几集,服装竟全部变成低领扮相。

这里面的逻辑,其实是一种把整个潜在市场当作甲方、精准计算和投放的“群体订制”模式。

一切体系和机制,最后都要落到“人”这一终端上。体现在韩剧里,就是一直被津津乐道的造星能力:区区五千万人口,几乎在为整个亚洲批量订制金牌男神女神。

漫长培训和严苛筛选的练习生模式,东方文化里相对较高的服从性、纪律性、自我克忍与个体牺牲精神,给了这种讲究努力上进、近似应试教育选拔般、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高淘汰率,以存续土壤。

流水线生产易落入标准化窠臼,偏偏韩星能以不拘一格的选用范式,兼顾当代人多样偏好:棱角分明型,温柔暖心型,不苟言笑型,囧傻呆萌型,可盐可甜型,又纯又欲型,一度连“大叔型”都成顶流。

从安在旭、宋承宪、裴勇俊到李敏镐、金秀贤、玄彬到宋仲基、池昌旭、孔刘,潮水般次第涌起,却又能不断进化,遍涉男性审美不同风格,未必剑眉星目第一眼花样美男,也未必都八块腹肌大长腿,却总有一款辨识度极高的偶像产品微笑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