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您能否为我们梳理一下,过去近十年的时间里,“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刘宗义:南亚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一带一路”正式提出前,中国就与南亚的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提出了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的构想。这两大经济走廊既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连接,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来习近平总书记还向印度和尼泊尔领导人提出了共建中尼印经济走廊的设想。当然,由于印度的态度——一开始是不积极,后来是反对,所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尼印经济走廊的进展并不顺利。现在,我们正在积极推动中缅经济走廊和中尼经济走廊的建设。
总体来看,经过近十年的耕耘,“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首先,中国与南亚的贸易往来大幅提升。
如果仅从参与“一带一路”的5个南亚国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马尔代夫)的情况来看,2013年的时候,中国与这几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大概是304亿美元,到2021年则达到了612.6亿美元,增长了一倍。
日前,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发推回顾“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9年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印度由于对“一带一路”持反对态度,因此不能算作“一带一路”成员国,但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印之间的贸易额也有明显的增长,2013年时大概是655亿美元,到了2021年则达到了1256.1亿美元。
也就说,无论是中印之间,还是中国与其他南亚国家之间,贸易额都大概增长了一倍。能做到这一点,其实也说明了中国与南亚的互联互通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第二,“一带一路”建设在帮助南亚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大量的直接投资,在南亚对巴基斯坦的投入最大,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在南亚地区的最大项目。
在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已投资超过254亿美元,有46个项目完工或在建,已实现重要早期目标,帮助巴基斯坦建设了大批基础设施,特别是能源和交通方面,新增520万千瓦电力、88万米国家核心输电网、510公里高速公路。2013年,巴基斯坦过去那种能源短缺状况已经完全解除了。
瓜达尔港已经投入运营,建成一个拥有3个两万吨级泊位的多用途码头。瓜达尔自由区第一阶段已经建设完成,已有46家企业入驻。现在中巴双方的合作从最初的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四个重点领域拓展至社会民生、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等新的领域。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改变了巴基斯坦在国际上的形象,现在不仅中国在向巴基斯坦投资,还有一些中东国家和欧洲国家也在向巴基斯坦投资。
仅次于巴基斯坦的是孟加拉国,中国已成为在孟加拉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不过由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实际上并没有正式运行,所以只是中国与孟加拉国之间开展了一些合作项目。
帕德玛大桥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孟加拉国这个国家被河流分成不同的部分,所以帕德玛大桥、卡纳普里河河底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改变这种地理环境造成的发展障碍无疑起着重要作用。今年6月25日,中国企业历时近八年建设的孟加帕德玛大桥开通,大桥的建成大幅改善了该国西部和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帕德玛大桥(资料图)
另外,中孟合资的孟中电力有限公司建设的帕亚拉燃煤电站是孟加拉国最大的燃煤电站,有效弥补了孟加拉国的电力缺口。随着该项目投入运营,孟加拉国历史性地实现了全国人口100%电力覆盖的目标。孟加拉国现在已摘掉“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人均GDP已超过印度,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无疑在孟加拉国的发展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