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翻译

李平章:对东南亚人而言,去中国意味着什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平章】

今年下半年亚洲最热新闻应该就是佩洛西窜访一事了,除了越南,东南亚绝大多数普通网民的反应都很一致——“佩洛西啊佩洛西,你跑来惹这趟子事干什么啊!我们就想过好小日子你在这里搅什么浑水!”

不得不说中国的政策和形象基本上还算深入人心,威武而不暴力,拉着大家一起做生意,这种形象也是东南亚对华基本没有敌意的基础。

我在建立HiChinaTravel旅行网的过程中碰到过大量来华、在华的旅客,我个人也有相当数量的外国好友,所以我们对于外国旅行者和常驻在中国的外国人拥有大量数据和研究,对这些外国人群体算是略有了解。本次我们就先从东南亚国家开始说起,力图为大家展示我们可以通过旅游为国家做些什么。

越南:打工人非常多,最爱桂林、昆明

以越南做一个例子,该国一直对中国有极为复杂的感情——亲近和畏惧交织。历史上两国既有老一辈革命领袖并肩作战的交情,又有兵戎相见的流血战争;他们既有自诩“小中华”的傲气,又有担心北方大国“自古以来”的恐惧。

HiChinaTravel在海外的Facebook主页因为发了汉服照片,被越南人认为是越南服,于是上千越南人前往HiChinaTravel刷差评

随着最近一二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同越南接壤的云南和广西两地,国境线两边的生活水平差异之大已肉眼可见,导致大批越南民众对中国产生敬仰情绪。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越南作为一个人口近亿的国家,它只是相对中国比较小而已。其内部的南北差异、城乡差异非常大,类似中国北上广深和西部乡村的差异,所以绝不可简单概括它的情况。

河右岸是中国河口县,左岸是越南老街市 B站up@洞海cen山 的视频截图

越南人农闲时前往云南、广西打工的非常多,他们一般来自接壤中国的老街还有太原、海防等地的农村,月工资在一千二百到两千元之间(2019年水平)。由于资金不足,他们很少旅游,挣来的钱绝大多数要在边界附近换汇补贴家用(边界民间换汇汇率比官方汇率划算)。

不过据我们疫情前在广西北海、防城港等地的走访调查,对多数在边境省份打工的越南人而言,心中最理想的中国旅游目的地是桂林和昆明。因为听说这两地风景很好,而且对他们来说,成本也还算可以接受。如果要到这些地方旅行,疫情前主要的出行方式是大巴和火车,最近通过高铁前往桂林和昆明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是,寻找住宿对他们来说是个问题,很多国内酒店不接待外籍客人,所以他们大多选择有接待能力的七天、如家等连锁酒店。平均下来,玩个三四天,人均消费一两千元,还是能够接受的。

越南打工者一半来自老街、太原、海防三地的农村

在华越南留学生的统计数据我们公司收集的较少,但就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接触(比如观察招来的越南实习生等方式)来看,普遍学习是较为刻苦的,丝毫不输于中国国内的“做题家”们,因此奖学金是很重要的生活费来源。

越南学生来华多数可以得到两国政府和在华大学的奖学金(为了奖学金就能选择一个大学的基本上是非洲学生,他们一般还是会选个好学校申请),但一般来讲,他们的住宿和学费比中国学生高得多,所以奖学金与其对抵,扣除之后人均手上每月能剩余1500-2500元,通常家里再每月赞助几百千把元,据我了解最后的数字基本上和现在一线城市的中国大学生生活费差不多。虽然离花天酒地那还差得远,但在华生活是不愁的。

他们旅行一般选择周末+没课的一两天,总计三到四天的中短途旅行,跟团的汽车和火车游是主要的出行方式。

越南留学生 图片来源:越南时报

从越南本地出发的旅游者,如果是来自河内、胡志明市这样大城市的中产阶层或是以上,基本在旅行上就跟普通中国人没什么差别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文化凭借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以及国内网剧平台等大举输出至东南亚地区,使得中国明星、中国剧和网红目的地在越南基本上也算家喻户晓,所以中国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大举对外输出旅游目的地形象,吸引更多人前来旅行。

HiChinaTravel在2019年做越南市场调研的时候,15-25岁女性群体绝大部分最想去的中国旅游地是重庆和凤凰古镇,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因为TFboys彼时在越南的知名度极高,而三位团队成员的家乡分别是重庆和怀化(离凤凰古城近),这也算是我国文化输出带来了经济上的一点好处。

其他越南人群体对于中国的旅游印象,则更多偏向于北京、上海、西安这一类最著名的经济或是文化古城,说明我国其实有很多好地方并不为越南人所知,哪怕对方是来往密切的邻居。在认知输出方面我们可能有,但远远不够。

中越边界友谊关,此处原名镇南关,笔者个人旅行时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