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翻译

道格拉斯·伦敦:大国竞争时代,美国外交应靠说服而非胁迫


【文/道格拉斯·伦敦 翻译/观察者网 郭涵】

2001年9月20日,当搜救人员在世贸中心的残垣断壁中搜索时,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对全世界宣布:“世界各地区的每一个国家,现在必须做出决定。你们要么和我们站在一边,要么站在恐怖分子那一边。”

尽管小布什政府后来三番五次试图将“反恐战争”包装成争取穆斯林世界民心民意的斗争,可在接下来的20年里,美国处理反恐问题时,越来越将硬实力视作通行的手段。如今,使用武力早已成为华盛顿面对21世纪威胁时条件反射式的反应,以至于在讨论如何防备潜在的灾难性后果时,根本没有人提及软实力的政策工具。

近几个月以来,美国已重新调配资源与战略,保卫欧洲免受俄罗斯的侵犯,同时捍卫美国在亚洲的盟友与利益,以应对中国。然而,美国关注的领域,基本上仅限于硬实力层面。虽然俄罗斯与中国已通过软实力提升他们在全球的影响力,美国的决策者依然在低估这些工具的作用:发展性援助,公共外交,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以及隐秘的信息传递。

原文标题:美国(外交)“重拳出击”付出高昂代价

今年10月12日,拜登政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建议各国集体行动,应对跨越国界的“共同挑战”。该文件的关注重心,却压倒性地集中在军事力量的运用上。随着华盛顿从反恐转向关注大国竞争,如今非常有必要重新反思,美国在过去20年“反恐战争”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与此同时,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绝对没有消失。美国决策者需要新的外交政策工具,来同时应对恐怖主义与大国竞争的挑战。正如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前反恐事务主任、前总统特别助理克里斯朵夫·科斯塔今年2月在《国会山报》发表的文章提到,“反恐与大国竞争并非国家安全目标的二选一,美国可以同时做好两件事。”

虽然这两种威胁以相当不同的方式影响美国安全,但它们的持续出现却是基于类似的理由:美国的傲慢与单方面投射美国力量,对他国引起的不满。这要求美国在做出回应时,制定全面的战略。

疏远盟友

在我担任中央情报局(CIA)行动资深负责人时,我亲眼目睹了在与盟友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偏好硬实力“重拳出击”的处事风格,对其国际朋友圈造成的伤害。中情局在巴基斯坦搜索“基地”组织成员下落时,我们经常不得不绕开伊斯兰堡的官员,尽管美国政府为了找他们帮忙,甚至发出过威胁。

2001年至2008年在任的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曾在2006年一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采访中透露,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在“9·11”事件后警告巴基斯坦政府:如果他们不与美国合作,就要准备好“被炸回石器时代”。(虽然阿米蒂奇否认曾威胁对盟友用兵,他确实对媒体承认,自己告诉过巴基斯坦官员,围绕美国领导的打击“基地”组织行动,巴基斯坦政府“要么跟我们站在一起,要么就是我们的敌人”。但基于我在“反恐战争”期间与美巴官员同时打交道的亲身经历,我怀疑穆沙拉夫总统说的是实情。)

时任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左)2004年与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会面 图自:美国国务院

2003年,美国主导入侵伊拉克的前夕,我是时任中情局局长乔治·特尼特与利比亚方面秘密沟通的特使。我奉命向时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情报机构负责人传达类似警告。双方选在欧洲某座中立城市一间不起眼的酒店房间里会面。我告诉卡扎菲的手下,美国准备入侵伊拉克。我说:“利比亚必须做出决定,是支持美国,还是在我们对伊拉克动手时做出反抗。”

卡扎菲本就担心自己成为华盛顿的下一个目标,他无视了萨达姆呼吁阿拉伯世界团结起来的号召,很快决定与美国在反恐问题上开展合作,并事实上终结了利比亚的核武及化学武器开发项目。

这个案例看似体现了“重拳出击”手段的效果,但中情局和其它情报机构伙伴之所以不依赖胁迫的手段,自有其道理:因为它不奏效。任何胜利往往都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这种手段会侵蚀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并埋下持久怨恨的种子。

我在与外国同事对话的过程中发现,“911”事件后全世界对美国的同情,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稳定地消失。2001年,布什政府在“911”事件过去一周以后,对《授权使用军事力量法案》签字,该法律明确授权由美国军方搜捕“9·11”袭击元凶——这导致全世界沦为军事行动的斗兽场,也伤害了美国曾经最坚定盟友的信任,他们的善意不再。到2016年,我被指派为中情局在南亚、西南亚战区反恐行动的负责人,那些我希望与之合作的外国官员,对于他们长期被美国政府使唤,公开表达了不满。

使用军事力量的成瘾性

军事实力仅仅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一部分,但相比外交号召力或文化影响力,它明显更直接、更容易量化。军事行动为决策者提供令人信服的画面感与实际物证——这些可靠的指标,能够用于佐证他们执政的成功。

然而,在使用软实力的一系列工具时,对其效果的评价指标并不总能得到清晰量化。一方面,在国际社会做“民意调查”不可能尽善尽美,再说,就算你获得其它国家的善意理解,这又如何能转化为那些国家、社会层面的具体行动?你要如何才能证明软实力的工具奏效了呢?

此外,美国有一支高度职业化、实力出众且管理得当的军队,大多数时候能打胜仗。但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美国的硬实力赢下许多战斗,痛击许多敌人,却并不总能彻底清除美国的目标威胁。

回过头看,美国入侵阿富汗与伊拉克,造成了严重的次生甚至第三层灾难。美国军队在阿富汗重创“基地”组织,该恐怖组织随即去中心化、化整为零,衍生出多个成熟的国际分支组织。

美国入侵伊拉克制造的地区权力真空,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势力做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与叙利亚做大时,基本无人关注,直到他们建立起所谓的“哈里发国”统治区域,并开始在整个欧洲制造恐怖袭击。美国占领伊拉克产生的动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阿拉伯之春”爆发,这是另一起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看似也出乎华盛顿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