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翻译

裴德思:西方的中国研究有多虚伪?学习中国竟然不让去中国大陆


德国学者、作家裴德思(Thorsten J. Pattberg )在爱丁堡大学获得东亚研究硕士学位,在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他专攻中西方比较文化与语言文学,主张中国文化解释中文词汇

裴德思此前曾在观网发表文章,结合自身经历,解释了为什么“亲中的西方大学生很难拿到毕业证”,在读者中引发热烈讨论。

在本文中,他进一步阐释了对西方文化霸权、反华的“中国研究”圈,以及中外交流等问题的看法。

观察者网:在之前的文章中您提到,西方大学所谓的“中国研究”专业,是作为帝国主义的工具被发明出来的。能否谈谈您所了解的情况?

裴德思:西方高校里的中国研究这门学科纯属虚构,是为了方便西方统治者控制、操纵以及创造他们期待看到的中国。这当然属于帝国主义工具。想想英国牛津大学或德国图宾根大学开设的台湾研究专业。生造这个学科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宣扬“台独”的虚伪主张。

观察者网:您的文章提及,为了给西方大学所谓的“中国研究”提供虚假合法性,巩固英国的对华主张,英国当局正与成千上万的台湾人、香港人勾搭。他们向您个人开的条件是去台湾、香港地区交流,还有奖学金。您了解这背后的资金来源吗?

裴德思: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向您推荐我写的三本书:第一本叫《媒体战士》,关于西方记者如何从事颠覆和破坏中国的活动;第二本《新文明》,关于中国人能做和不能做的事。这两本书应该推荐给每家图书馆。如果你想经受事实的进一步冲击,还有第三本,《Finis Sinarum》。讲的是美国人如何对中国高校进行战略渗透。

至于他们向我个人提供去香港读书的奖学金问题,2001年我在爱丁堡大学读本科。苏格兰是一个令人自豪的民族,但它也是英国的一部分。所以,爱丁堡大学的中国研究专业学生,自然而然获得去台湾与香港交流的机会,因为那里都是美、英的殖民地。

当我拒绝去香港,自行联系上海复旦大学并获得录取后,我的导师大发雷霆。我在复旦和北大待了两年,2004年快毕业前回到英国,他们却告诉我,之前在中国交流的两个学年作废,他们说去中国大陆的交流不能算进学分。

英国爱丁堡大学

观察者网:您提到西方利用话语霸权编织对中国的谎言,甚至视之为一场“你死我活”的文化战争。全世界的有识之士该如何回应?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张维为教授提出的“文明型国家”叙事,有力地推动了破除西方新自由主义话语霸权的垄断地位。您如何评价这一课题?

裴德思:我认为张维为教授是一个勇敢的人。西方没有中文意义上的”文明”(wenming)这个概念。西方学者称之为civilization或nation。“文明”肯定不是在欧美发明的,“文明”是中国境界,不能被直译。汉语中的“文明”(wenming)就是文明(wenming)。

近日,也有时政评论员加入对我的评论。他们早就怀疑西方的“中国研究”有问题,尤其是与西方围绕新疆、孔子学院,甚至新冠与中国“清零”政策所炮制的谎言有关。 我只能说西方现在病入膏肓了——一个生病的人在对世界大发雷霆。

西方对中国提出的要求有两个:政权更迭,与此同时,还要允许西方的跨国公司与中国正常贸易。显然,学术界现在被严重政治化了,这会导致“电抗”(reactance)。

让我简单解释一下这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它在国际关系中也如此重要:电抗(reactance)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团体或国家遭到施压,要求它以某种方式行事,出于纯粹的反感,它几乎总会做出相反的事情。所以不管中国人如何好言相劝,希望西方侵略者“请停止冲动,讲点道理”,西方侵略者永远不会停下来,也永远不会讲道理。华盛顿或伦敦永远不会采纳、考虑甚至提及“文明”、“天人合一”、“和谐社会”或任何其他中国看待世界的观念。

裴德思(Thorsten J Patt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