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翻译

王文:2023年,大国博弈“持久战”继续深化


【文/ 王文】

2023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过去10年,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变革,经历激烈的大国博弈进程,越来越具有战略定力与政策耐心。202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这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国际现象、洞察21世纪第3个十年提供了新的长时段视角。百年变局正在持续演进,大国博弈“持久战”正在深化,持续保持战略定力与政策耐心对中国来说变得尤其重要。

百年变局持续演进

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只是宏大叙事与国力兴衰层面上的东升西降,更是嵌入世界政治、国际经济与全球观念等各个领域而产生20世纪初甚至是近代以来从未有过之深刻变化。2022年的诸多事件,深刻印证了百年变局的持续演进,而2023年世界局势将巩固这一不可逆的百年变局大势。

第四届中亚国家元首协商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乔尔蓬阿塔市举行,会议上签署了中亚五国务实合作文件《2022-2024年区域合作发展路线图》《中亚区域绿色议程规划》《中亚国家多边协作构想》。(图片来源:新浪网)

第一,从世界政治的角度看,非西方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迹象呈现出群体性崛起的独立自主之势头。

俄罗斯以激进的军事方式试图打破美国霸权主导下的二战后国际秩序,在顶住西方上万次制裁之后,加速推进俄罗斯“东向”政策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整合;2022年底左翼领导人卢拉重新赢得巴西总统大选,继墨西哥、阿根廷、秘鲁、智利、洪都拉斯、哥伦比亚等国左翼政府执政之后,占据拉美地区人口80%以上的国家近年来先后“左转”,均主张与美国保持距离,推动拉美独立自主与一体化进程。

东盟国家在2022年底先后成功举办东盟峰会、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中美两国保持同等距离,通过区域团结与经济活力不断强化长期追求的“中心地位”;印度则怀揣大国梦,不断寻找东西方的平衡点,经受住西方拉拢其联合制裁俄罗斯的诱惑,又与中俄保持相对合作的独立外交政策,更是在2022年底连续接棒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G20轮值主席国,面临全球大国影响力提升的巨大机遇。

2022年中亚国家则不断夯实元首协商机制,签署了《21世纪中亚发展友好睦邻合作条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持谨慎的中立立场,与俄罗斯、美欧等国均保持等距离,标志着中亚国家区域一体化合作将迈入新阶段;伊朗、土耳其这两个中东区域强国,也借2022年俄乌冲突局势进行纵横捭阖,全面提升本国的全球影响力。

阿拉伯世界22个国家群体在21世纪前二十年经历了美式反恐战争和“阿拉伯之春”之磨难后,开始痛定思痛,着眼于独立自主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战略转型,沙特和卡塔尔等国“2030愿景”、伊拉克 “2035规划”、科威特“2035愿景”、阿曼“2040 愿景”、阿联酋“2050愿景”等战略规划都在拉升阿拉伯世界的未来走势。

2022年底卡塔尔世界杯、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更是将阿拉伯世界的全球影响力抬升上了空前的高度;2022年非盟成立二十周年,“联合自强,自主发展”的发展战略更加坚定;中国则圆满召开党的二十大,成功开启新的百年征程,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扎实前行。

2022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由此可见,无论从区域经济的整合到全球影响力的提升,还是从本国独立外交到未来发展的预期,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时期像21世纪第三个十年初始阶段这样,非西方的世界呈现出如此蓬勃发展的生机与自主成长的活力。非西方国家的这些新迹象,未必都以对抗、冲突或制衡的方式来应对西方霸权的惯性,却都以摆脱西方控制为基点、以本国利益为战略中心、以各国政治觉醒为依托、以国际政治民主化与各国相互尊重为主要诉求而展开。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政治对等结构日趋强化,正在成为21世纪第3个十年世界政治的重要特征。

第二,从国际经济的角度看,各国发展步伐“去西方化”的速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持续推进。

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使各国经济增长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美国百年来首次丧失应对重大国际危机的全球领导权,且自身抗疫、种族矛盾、经济复苏、政治秩序都面临着重大挑战。国际组织、智库普遍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于2030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欧洲占全球经济比重降至百年来的新低,欧元汇率也创新低。

2020年,继此前工业总产值、货物贸易总量成为世界第一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发达国家有史以来首次失去领衔投资全球化的“桂冠”位置。中国吸引外资近年来也频频超过西方各国,正前所未有的呈现出最具有国际资金吸引力的国家优势。2022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作为历史上首个非欧美国家参与与主导的全球最大自贸区形成,折射了西方对国际自由贸易垄断权的丧失。继东盟、拉美经济一体化之后,非洲、中东、中亚经济整合势头也逐渐兴盛。

2022年底非洲开发银行、非盟等机构联合发布《非洲工业化指数》报告显示,37个非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在过去11年间取得积极进展,非洲大陆自贸区的进程进一步提速。2022年,中亚五国签署《中亚国家在多边形式下互动的构想》《中亚“绿色议程”区域方案》《2022—2024 年区域合作发展路线图》,展现了中亚经济一体化的强烈意愿。2022年底举行的第31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也声明承诺,努力实现阿拉伯经济一体化,以全面激活大阿拉伯自贸区,为成立阿拉伯关税同盟做准备。区域经济的“去西方化”,伴随着全球贸易“去美元化”、科技“去美国化”。

2022年二季度,美元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份额占比为59.53%,远不及2001年时的72.7%,降至二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智能科技、量子计算、大数据、5G等,欧美国家也失去了绝对的垄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