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过去了。
在过去一年里,从自然气候到国际社会都动荡不安,各类灾难、纷争此起彼伏,充满了不确定性。而疫情,依旧横亘全年,给民众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诸多困扰。
新的一年,世界又将呈现何种景象?我们可以怀有哪些期待?同时,又要对哪些“暗礁”做好防范?观察者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一同回顾2022、展望2023。
观察者网:2022年,让您印象最深的国际事件是什么?对国际局势带来了哪些影响?
金灿荣:2022年肯定是很不平静的一年,在国际关系史上会留下一笔。2022年给我印象深的有如下几个事件或问题:
第一当然是俄乌冲突了。
这个应该不仅是2022年最大的国际政治事件,而且我认为是自1991年12月25号冷战结束以来31年里最大的国际政治事件。它给冷战结束后的以美国为主的国际格局带来的冲击,大于“9·11”事件和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带来的相应影响。
第二个是中美关系竞争全面化,这主要是美国造成的,而中美关系本身的分量就决定了它实际上是影响全球的。
拜登在2021年1月20号上台执政,现在看来,在战略层面,他跟特朗普是完全一致的,就是把中国当做主要战略对手,而在战术层面,他要比特朗普做得更精致一些。而现在事实上跟中国竞争已成了美国外交的主线了,所以很多美国政治家不骂中国都不会讲话了。
2022年10月12号美国出了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是在2017年12月18号之后,时隔近5年又推出的一个报告。这个报告跟2017年的比,进一步凸显跟中国的竞争性。
美国《2022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封面
我记得2017年的报告是先强调大国竞争,其中包括中国,然后是对付流氓国家,再就是对付恐怖主义;这一次,它的排序是中国、俄国、伊朗、朝鲜和恐怖分子,而且把中国单独挑出来,对中国威胁的定义更突出,且充满了紧迫感,就是中美竞争取决于未来10年的发展。
新的报告把目标也写得很清楚,叫“out-competing China”——目前这词条对应的中文翻译有好几个版本,上外的黄靖教授把它翻译成“竞赢中国”,很多学者翻译成“胜出中国”,我现在喜欢用的就是更直白一点的“淘汰中国”,美国实际上想把中国从高端产业淘汰出去,从美国控制的全球市场淘汰出去。
这个是今年第二个特点,中美矛盾突出,主要责任在美国。中国是反对用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的,但是美国现在就一意孤行了,不管中国态度如何。
第三,世界经济面临着美欧通胀的压力。
为了应对疫情,美欧滥发货币,特别是美国滥发货币,导致了通货膨胀。这之后,美国又不顾美元是国际货币的现实,单从美国的利益出发进行了暴力加息。原本加息是应对通胀的正常行为,但因为美元比较特殊,是国际货币,有外溢效应,所以这种暴利加息的结果就是美元对主要货币迅速升值,很多美元回流,就导致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非常困难,比如导致斯里兰卡政府倒台,也使得非洲国家、中东国家面临恶性通胀,世界经济因此更不稳定。
第四,地区热点突出。
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科索沃问题,以及土耳其与周边国家问题,这都属于地区热点,现在都在显化。
第五,全球问题的治理现在面临更严重的赤字。
由于俄乌冲突,能源安全问题出来了,粮食安全问题出来了,难民问题出来了,而美国政府换届之后,移民政策有所变化,也导致非法移民剧增。此外,全球气候变化实际上是在加速的,比如今年北半球普遍面临旱灾,欧洲、中国、美国不断遭遇极端天气,像入冬以来,美国又遭遇到大风暴。
气候变化在加速,但是现在应对气候变化,实际上主要变成中国的事了。美国其实没有什么实质动作,欧洲现在的行为是倒退的,最认真应对气候变化的就是中国了。
第六,现在思潮更混乱了。
欧洲现在左右翼都很突出,左翼非常强调身份政治,右翼反弹也很厉害,新纳粹现象当下在欧洲挺普遍的;美国相似,左右翼对立非常厉害;拉美等发展中国家正迎来左翼化,卢拉当选为标志之一;而日韩政治趋于保守化。
这里面还得提一下,在意识形态分裂更厉害的大环境下,美国又开始打意识形态牌,搞所谓“民主峰会”,人为地制造、加剧意识形态分裂。
观察者网:您第一个就说到俄乌冲突,在您看来,俄乌冲突给西方集团带来的最大冲击是什么?对于乌克兰这样夹在大国博弈之间的小国,能从这场冲突中吸取到什么教训?
金灿荣:俄乌冲突还在进行中,面上的观察就是:2023年冲突大概率还是处在一种进行时的状态,而不是完成时;而且战争存在升级的可能,因此全世界要高度关注。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是乌克兰、欧洲、俄罗斯输,美国赢,但这还是现在进行时的现象,真正的结果可能还要再等个两年左右。
央视9月份新闻报道
如果2023年,俄罗斯在经济上和战场上依然能挺得住,甚至在战场上还有点优势,那就标志着俄罗斯挺过了制裁。这样一来,问题就到美国这边了——美国主导的整个全球体系将因俄罗斯的暴力反抗而出现问题。
要知道,今天美国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不是来源于它的力量,而是来源于它的体系。美国现在的GDP一半与金融挂钩,而金融依靠的是信誉,信誉则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主导的体系。一旦体系崩塌、信誉受损,美国面临的问题就大了。
再来看乌克兰。乌克兰是一个自然禀赋很好的国家——领土60.37万平方公里,在欧洲排第二,仅次于俄罗斯;自然条件优越,多平原,多耕地,水资源丰富;人力禀赋也非常好,教育发达,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比超过美国和俄罗斯,更超过中国。基于优越的自然禀赋和人力禀赋,乌克兰原先的工业基础相当好。
乌克兰的主要问题在于国家治理不佳。在经济上,乌克兰经济状况糟糕,1991年乌克兰独立时,其人均GDP是中国的5倍,现在则不到中国的1/3。在政治上,乌克兰没有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乌克兰的地理环境决定其必须和俄罗斯搞好关系。然而,乌克兰被西方忽悠,从“普通青年”变成“文艺青年”,且长期处在“青春期”,嚷嚷“我要、我要、我就是要”,然后就导致国家陷入战争。
这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教训:国家治理不能太任性,每个小国家也都要搞好大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