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2022年已经过去,整体看,世界在焦虑和希望并存中,持续走向未来。一如中国领导人在在多个场合指出的,当今世界面临着深刻的动荡与调整,2022年全年,这种动荡与调整至少在三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一,在欧洲,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武装冲突展现冷战后美国主导下以“北约+欧盟”双支柱支撑下的地区安全结构面临重大的挑战。1991年苏联解体,在欧洲,美国及其盟友在“赢得冷战”和“消费红利”的思路下同时做了三件事情:
其一,继续将苏联的继任者俄罗斯看作是欧洲面临的主要威胁,采取防范、挤压而非吸纳的策略;其二,持续不断的推进北约和欧盟的双东扩,试图利用俄罗斯力量的衰弱,在俄罗斯周边铸造一条军事-政治-经济围栏;其三,北约的欧洲盟友持续不断的降低和调整国防支出,911之后将重点转移到打治安战和反恐战的方向。
由此导致的结果,不仅使俄罗斯对美西方持续不满,而且给新欧洲国家,尤其是原苏东成员以不切实际的幻想,觉得欧美可以为一切行动兜底,且可以不用承担后果地去挑衅和刺激俄罗斯。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新旧欧洲都培养出了一批以挑衅和刺激俄罗斯作为核心政治技能的政客,万事不决骂俄罗斯就完事了。美国本身也不介意用这种低成本的方式(反正俄罗斯没有发火和还手),来维系一个看上去非常光鲜亮丽的联盟。
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以及以当下这种方式持续发展,让各方都看到了问题的所在:
一方面,从2014年开始,乌克兰问题并没有解决,前述结构性问题催生出来的政治生态,让俄罗斯问题政治化和情绪化了,除非遭遇重大挫败,否则完全无法回到传统的地缘政治轨道上来解决,不是技术和能力问题,是欧美国家国内政治氛围不允许。
顿巴斯前线的乌克兰士兵(图片来源:ICphoto)
另一方面,美欧的口袋和仓库不是无限制的,不存在无限制透支的支票。尽管有冯德莱恩这样的泽连斯基真爱粉,但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开出的支票,就像未成年人追星最终要成年人买单一样,还是要在柏林和巴黎去解决问题。华盛顿同样不是1940年代支持苏联痛打班德拉的纳粹爸爸的那个民主世界的兵工厂了。美欧新来的金融和技术制裁工具,对于一个非常轴,并且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真的有筹码的俄罗斯来说,并不是完全不能战胜的工具。
2023年欧洲地缘政治的局势变化,将持续对世界造成深层次影响。如果在冬季不出现战场局势的重大变化,那么在2023年美国和俄罗斯围绕乌克兰问题展开一轮实质性接触,并寻求尽快卸掉乌克兰报复的可能性会呈现较为显著的上升。毕竟对美国来说,乌克兰不是主要方向,俄罗斯更不是主要目标,持续把美国的仓储和产能掏的连卖给中国台湾地区的军用物资都要挪用,并不符合美国的总体战略安排。
第二,在亚太,中美战略博弈在2022年经受了佩罗西窜访台湾岛内的重大冲击,整个中美战略博弈在2023年大概率以中等幅度频繁震荡的形式继续相持发展。
中美关系变动的脉络非常清楚,是美方主动采取的行动,把中美关系推离了原先正常运行的轨道。美方行动的逻辑,确实符合2000多年前修昔底德对伯罗奔尼撒战争起源的描述:中国的持续发展引起了美方的担忧和恐惧。这种担忧和恐惧的关键,在于美方主导下建立的国际秩序,是一种以维护和强化美方的霸权利益为核心的秩序。这种秩序建立的过程中,以台湾问题为例,不仅没有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且是以中国主权和领土受损为基础的。
现在,美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心理上没有做好霸权衰退的准备,能力上又无法继续通过建设性方式保持自身的优势。美国面临的选择,要么放弃对霸权的追求,要么持续对中国进行打压,消除威胁。美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持霸权,打压中国,导致中美关系迟迟无法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