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翻译

李思瑞:阿拉伯是精明的贸易民族,定能从全球权力板块迁移中获益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思瑞, 翻译/郭涵】

如果用一个最恰当的词来形容过去的2022年,那一定是多极化。2022年见证了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将自21世纪初以来延续至今的单极格局送入谢幕。去年一年所发生的事件,证明世界正处于事实上的多极格局,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也包括政治、科学、文化等其它层面。

经济层面,中国维持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名义计价)的地位。印度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成为继中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进入全球前五排行榜的亚洲经济体。

政治层面,乌克兰战争以及世界各地区不同国家的回应,证明各国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十分不同,而西方的视角不再具有全球主导性。各国的自信与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愿意基于国家利益的基础来发表观点、表明立场,不再畏惧遭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威胁。

“金砖国家”在俄乌冲突中选择了中立与战略自主。尽管面对西方压力,印度增加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阿拉伯国家抵制了西方有关石油增产、放逐俄罗斯这个“欧佩克+”成员国的施压,并坚定重申他们不结盟与排除原油市场上政治干扰的立场。

科技层面,2022年,中国成为全球科技论文被引次数最多的国家,占总额的27.2%。这一成就,击垮了所谓中国科研只重数量、质量不堪的说辞。同样在去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建造并运营载人空间站的国家。中国载人空间站取得的成就,有力支持了太空不应被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垄断的主张。俄罗斯已宣布,有意从国际航天站(ISS)合作项目中退出,并在2030年前建造自己的航天站。此外,印度也在航空航天科研探索中迈出了重要步伐,为该领域增添了多极化的意味。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拟图像)

文化层面,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作为一场重大体育赛事,向世界展示了阿拉伯的文化,并证明世界文化永远是多元的,哪怕一部分人与组织试图将一种价值观强加到所有人身上。西方媒体对2022世界杯主办方卡塔尔的攻击,揭露了那些一度自诩支持多元化与民主的人的虚伪。攻击卡塔尔世界杯,进而试图抹黑阿拉伯世界的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西方对中国的抹黑。习近平主席在去年12月——世界杯仍在进行期间,访问了海湾地区,并表达对卡塔尔与阿拉伯国家捍卫文化身份、反对外国污蔑行为的支持。

说到阿中关系,在快速发展的双边合作关系中,2022年是一个重大里程碑。去年,中国稳定了作为阿拉伯地区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双边贸易总额超过3300亿美元,是2012年的1.5倍。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也强化了他们作为中国最大能源供应方的地位。阿拉伯国家提供中国一半的原油进口——仅沙特一家就占16%。此外,阿拉伯世界也是中国液化天然气第二大进口来源——中国11%的液化天然气进口来自卡塔尔。继澳大利亚与土库曼斯坦之后,阿拉伯国家是中国的第三大天然气供应方。

过去一年中,阿中双方的官员在诸多场合交流互动。阿拉伯地区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新兴经济体和安全集团的合作,因此增加了与代表新权力中心平台的接触。去年5月,阿联酋、沙特与埃及的外交部长参加了金砖国家外长会,上述阿拉伯国家均对加入金砖国家组织表达兴趣,阿尔及利亚早已提交申请,预计今年将成为正式成员国。2022年,埃及正式加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阿联酋则在2021年加入了。

中国已公开表示,支持金砖国家组织扩容。以上四个阿拉伯国家则是申请名单中的佼佼者,且都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如果金砖国家组织接纳他们,该组织的国际地位将倍受尊重,成员国之间也能更好地协调,尤其是在粮食与能源安全领域。如果这四个申请国家最终获准加入,金砖国家组织将迎来重要的粮食与能源出口国、进口国,方便成员国协调各自的战略,充分实现优势互补。

此外,阿拉伯国家一直都对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抱有兴趣。2022年9月15日,沙特、埃及与卡塔尔三个阿拉伯国家,作为对话合作伙伴,首次受邀参加上合组织年度峰会。今年,上合组织的峰会预计还将迎来新客人,阿联酋、科威特与巴林均表示愿意参会。

虽然中东地区国家,各自的利益与对未来的愿景往往相互冲突,但中国在与阿拉伯国家、伊朗等不同地区势力交往时,在双边关系中均成功保持了微妙平衡。近期,中国提出实现中东安全稳定五点倡议。阿拉伯国家积极评价中国增加对本地区外交与政治参与的行为。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核心关切,如巴勒斯坦问题,正在提升本地区对中国的好感。此外,中国愿意支持阿拉伯国家强化自身安全与国防能力建设,得到了高度赞赏。中国在中东地区就核能、电信与军售贸易等领域参与合作,正在增进双边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