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8日,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2)》。
本次蓝皮书的主题是“开启‘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2021年是“默克尔4.0”政府执政第四年,也是默克尔16年总理任期的最后一年。本书分析德国大选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以及德国步入“后默克尔时代”之后,奥拉夫·朔尔茨领导下的新政府计划采取的内政与外交举措及其面临的挑战。
18日上午,同济大学逸夫楼《德国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现场
本次蓝皮书的“总报告”从总体上分析了2021~2022年德国内政外交的走势。“分报告”聚焦德国2021年的政党格局、经济与公共财政状况、德国的外交形势与外交政策。“政治专题篇”评述了“默克尔4.0”政府落幕之年的抗疫措施和选战情况、大选背景下德国气候政治的走向和挑战、德国选民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经济专题篇”介绍了大选背景下德国科研创新政策的调整、德国《2030年气候保护方案》的推进,以及德国和欧盟推进技术主权建设的动因和政策走向。“外交专题篇”剖析了德法关系的走向、拜登执政以来德美关系的修复,以及迈向“后默克尔时代”的中德经贸关系。
蓝皮书指出,德国新政府总体上运行平稳,但后续施政过程中或将遭遇挑战。
供图:同济大学
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的前景构成了压力,并带来了巨大的政治不确定性。能源和原材料的短缺,继而价格持续走高,给德国经济和社会方方面面带来挑战。为了惩罚俄罗斯,德国及欧洲其他国家一再削减从俄罗斯进口油气的数量,以减少对俄罗斯的战略性依赖,但这也带来了严重的反噬效应。根据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公布的对德国经济发展的最新预测,2022年德国的经济产出预计只增加1.8%,而此前,经济学家在2021~2022年度的最后一份年度报告中预计增长4.6%。对于“交通灯”联合政府而言,原先的诸多改革计划如今已经变得有些过时。当时,联合政府的一个设想是,德国经济快速实现疫后复苏,这样德国就有财政资金投入绿色与数字化等结构性转型措施中,而且可以同时不破坏“债务刹车”机制。而如今,这一“如意算盘”已经不复成立。
朔尔茨政府宣布大幅提高军费,势必会导致投入其他结构性改革计划和民生项目的资金大幅缩水;德国决定减少乃至终止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势必将不得不重新启用煤炭发电厂,而这又将给德国的减排目标带来巨大挑战。这也就意味着,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必须重新进行相互妥协的谈判。目前,根据2022年5月中旬ZDF政治晴雨表的调查,共有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交通灯”联合政府将能持续到2025年秋季的下一次联邦选举。但是,德国民众对朔尔茨政府的满意度在持续下降,6月的一份民调显示,多数受访者(56%)对朔尔茨政府执政不太满意乃至不满意,有意思的是,多数受访者依然认为朔尔茨在对乌输送武器问题上的作为是适当的,并非犹疑不定的,而且,他们多数认为俄乌冲突只能通过谈判以及外交手段结束,这也意味着,对朔尔茨政府的不满更多的是德国政府在应对俄乌冲突给德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民生问题上缺乏有力手段。
对于朔尔茨政府而言,起步即遇到重大危机的挑战,虽然迄今联邦政府总体上运行平稳,执政联盟内部的诸多矛盾并没有大面积浮出水面,但是,社民党和自民党在民调中的得票率持续下滑,将迫使它们更加强化它们的本党立场,凸显本党形象,这也意味着,在后续施政过程中,三党之间妥协的意愿将会下降,进而使朔尔茨政府推动各项改革计划的能力遭遇更大考验。
蓝皮书指出,“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外交遭遇多重挑战。
中国原驻德国大使、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史明德做主旨演讲
其一,国际格局加速变迁。在急剧变迁的国际权力格局中,大国博弈和“东升西降”的态势同步增强,德国作为军事短板明显的欧洲中等规模强国,拥有相对有限的全球战略资源储备和调动能力,在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中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与此同时,德国在欧盟地区事务以及规则和理念等方面仍具备一定影响力,包括北约在内的西方盟友均期待德国作为经济大国和多边主义的捍卫者,在保持西方联盟的优势和应对挑战方面承担特别责任和核心作用。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在中西方之间采取均衡立场,是摆在德国面前的时代命题。
其二,地区安全形势恶化。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发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与俄罗斯加大了在欧洲的战略博弈、军备竞赛和军事威慑,欧洲与俄罗斯关系走向恶化,陷入更深的安全困境。德国周旋在美俄之间希望缓和事态,但是其外交努力成果不明显,无法解决双方主要关切。作为与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德国势必与西方保持一致立场,无法满足俄罗斯提出的“安全保障”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