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翻译

安东·尼尔曼:给中国朋友提个醒,留心欧美的“能源霸权”战略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安东·尼尔曼,翻译/ 薛凯桓 王紫芸】

2023年已经来临,俄乌战争能不能结束以及由此带来的危机会不会加剧,成了很多人的新年预测。但欧盟领导人和欧盟主要国家当下的行动,似乎只会使欧洲的能源危机和由此产生的经济问题不断加剧:

一方面,对俄罗斯及其能源的制裁政策导致工业成本高涨;另一方面,为保持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欧盟和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欧盟从美国的政治盟友转变为技术对手,这使欧盟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

欧盟天然气市场的交易模型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欧盟天然气的交易机制。

目前欧盟天然气市场的模式是将天然气期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置于交易平台上,以场外交易为主。这种方式俗称“枢纽式交易”。

欧盟共有十余个交易枢纽(交易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荷兰的TTF(Title Transfer Facility)。自2020年以来,欧洲交易所“顾客流量”(churn)指标的最高水平一直保持稳定。所谓“顾客流量”(churn),即一个交易所在一个工作日内转售一种商品的数量,该指标数值越高,流动性越强。TTF的“顾客流量”水平根据2011年欧盟天然气市场目标模型(CMRG)标准为8,根据欧洲天然气商业界的说法则为15,被视作欧盟最具流动性的交易所。

欧洲天然气出入口系统示意图

欧盟天然气市场主要有两种交易模式:一种是现货交易(一次性销售),另一种是不同期限的定期合同供应。现货价格由交易所设定,根据交易所参与者的价格预期形成,并通过指数公式将延迟滞后引入定期合同,通过计算上一时期价格的平均值,形成当前时期的合理价格,从而平滑价格波动。

欧盟定期合同价格自1960年代以来一直由石油产品天然气价格指数公式主导。2012年至2018年,欧盟委员会竞争局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东欧和中欧的石油产品定价公式具有非市场性质,以此为由对后者提起诉讼,双方最终达成庭外和解,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其在欧洲的定期合同价格的80%转换为TTF报价。因此,欧俄天然气合同价格随股票价格而滞后,并消除了峰值,欧盟在一定程度上达成目标。

荷兰虚拟交易点TTF特点示例,资料来源:欧盟天然气管网协会2022年管网平衡监测报告

然而,这种基于交易所参与者预期的定价模式只会使负面影响倍加严重、能源价格愈发高涨——由于欧洲当局对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外部供应商俄罗斯施以制裁,对欧洲天然气短缺的紧张和恐慌预期加剧。

2003年欧盟第二个能源一揽子计划之后,基于互通原则,建构起单一内部天然气市场的模型。“能源团结”意味着:向任一欧盟国家供应能源,等同于向整个欧盟或欧盟的单一内部市场供应能源。因此,在现任欧盟委员会于2019年宣布其绿色路线之前,前几届欧盟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天然气基础设施,确保进口天然气无论先进入哪个欧盟国家,都能在欧盟内部流动无阻。

所以,当时没有人反对从俄罗斯到德国的管道(这现在受到德国和俄罗斯的指责)。此时,欧盟天然气的主要流向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仍为由东向西。

但随后的俄乌冲突却跟欧盟的能源战略开了个大玩笑,极大改变了欧盟在天然气领域的优先事项体系:首先,欧盟加速转向绿色能源战略,制定了庞大的一揽子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建设新的“传统”天然气基础设施,以及逐步放弃直至完全禁止天然气等有机燃料。其次,欧盟将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放弃俄罗斯能源,也就是说,放弃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外部供应商。

这使欧洲的主要天然气流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由东向西的俄罗斯管道气,转变为由西向东的液化天然气,后者是在美国主导下有计划地向欧盟推销的。

然而,欧盟内部天然气自由流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互连管道网络,而该网络迄今仍未完成。管道能力的不足与储气罐的短缺将随着新的进口物流而进一步加剧,进而使欧洲工业天然气成本上涨。另外,欧洲当局还打算在2027年之前完全放弃进口俄罗斯能源,这一人为行动将欧盟的天然气价格进一步推高。

欧洲各国主要虚拟交易点,资料来源:欧盟天然气管网协会2022年管网平衡监测报告

欧洲的新计划

在欧盟宣布拒绝进口俄罗斯能源的情况下,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流或无法供应(“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彻底坐实了这种情况),或合同终止(亚马尔-欧洲管道已经实质停摆,通过波兰陆路输入德国的天然气几乎为零),或大幅减少。

随着德国作为最大天然气进口国、分销国的地位不复存在,早已虎视眈眈的欧盟诸国立即围绕“天然气霸权”展开了新一轮竞争,其中包括波兰、保加利亚、意大利、西班牙和土耳其。

这些国家有着不同的野心:波兰致力于成为进口液化天然气在东北欧和中欧的分销中心,保加利亚将眼光投向东南欧和中欧,意大利志在南欧和中欧,西班牙瞄准中欧,土耳其则侧重东欧、中欧、里海、中东和北非。

上述各国实现野心的机会也存在显著差异。波兰和保加利亚都是“三海倡议”(该倡议由美国主导,旨在于欧洲东部形成天然气网络基础设施,以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取代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框架内欧盟东部“南北”垂直天然气走廊的一部分。不过,只有位于走廊北部的波兰才是进口液化天然气的直接接受者;位于走廊南部的保加利亚则无法直接获得进口液化天然气,只能通过希腊和土耳其间接获得。

欧洲天然燃气管道设施图,进口来源除了俄罗斯之外,还有北非、中东、北海沿岸国家

土耳其自称新的欧洲天然气枢纽——这是土耳其的夙愿,也是俄罗斯最近的提议。在这一方面,土耳其与保加利亚是直接竞争对手。土耳其实际上已经关闭了目前和未来由俄罗斯输往欧盟(南部天然气走廊等)的管道天然气供应,正在打开经希腊和亚得里亚海通往南欧的液化天然气通道;保加利亚也将通往东欧和中欧的通道提上日程。显然,在竞争东南欧“天然气配送中心”方面,两国各具优势、难分伯仲。

意大利和西班牙则分别试图成为北非和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在欧洲的配送中心。

成为欧洲新的进口天然气“配送中心”是上述各国共同的野心。欧洲国家希望形成新的天然气基础设施或扩大现有设施,以向欧洲中心(德、法)输送天然气,从而降低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唯有建立海量的天然气存储、运输设备,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成本、维持欧洲工业的运转。因此,上述竞争者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以开发年久失修的欧洲天然气非管道基础设施。而根据欧盟的绿色能源战略,这种行为实际上是被禁止的。

鉴于欧洲的非管道天然气基础设施日渐废弛,经海路出口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又成本高昂,欧洲的工业天然气成本无法再回到从前,这将对欧洲工业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