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面对美国在印太地区更加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国如何做好周边外交以应对美西方的围堵遏制?
金灿荣:总体讲,我们外交部的工作质量非常高,已经有很多的实操在做了。现在美国从全球战略来讲,肯定对中国更重视了。虽然,今年美国在欧洲方向上遇到了挑战,俄乌冲突会分解它的一些精力和资源,但是它的全球战略重心在中国没有变。这是一个特点。
二是内容改变了。原来美国的对华战略是亚太战略,我理解就是“亚”是韩国、日本,“太”是新西兰、澳大利亚,也就是在中国东边画一条直线,中国不进太平洋;现在改成了印太战略。印太战略这个概念最早是安倍提出来的,美国人接受了。
安倍是近年来日本政治家中相当优秀、相当有战略视野的,他真心想要民族振兴,他的民族振兴的目标很清楚,就是正常国家化。当然,他说的“正常国家”这个词有点误导,他所谓的正常国家是让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文化上取得和第三经济大国相应的大国地位,他的“正常国家”是大国化。
安倍的思路应该是推动中美冲突,日本从中渔利。在这个过程中,他表现为特别效忠美国,所以大家这几年有一个印象,安倍对美国特别低三下四,有时候有点屈辱,特别是特朗普时期他有点可怜的样子。但这不是安倍的本性,他的个人内心很坚强,为了他的国家目标很坚定,为此愿意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对美国低声下气取得信任,然后影响美国。
他达到目的了,像印太战略就是他提的,被美国人接受了。他跟美国人讲光画一条直线防止中国往东边走,但中国可以往南走,有南海、印度洋,所以,必须把对中国的封锁从一字型变成L型。美国人接过去了,所以,现在美国对我们的战略变成了印太战略,争夺的焦点就在东南亚和印度。
随着印太战略出现,有一些新的组织架构出现了,著名的就是美日印澳四方机制(QUAD)。美国把我们当作战略对手,附带操作还是可以的——别看美国大大咧咧,其实他们心挺细的,一旦把你当对手,很多动作就来了。
中国总体来讲是防御阶段,见招拆招。这些冲突没有一个是中国挑起的,都是打我们,我们反制,甚至个别少数情况他们打,我们都没有还手。
现在我的理解是,中国的周边外交,重点还是发展经济。这一块我们是强势,我们的经济吸引力大,周边大部分国家都是我们的贸易伙伴,我们贸易影响大于美国,美国这块现在不行了。美国安全上还是厉害一点,军力强,意识形态感召力大一点,但是经济这块是不如中国的。中国相当依赖经济联系来稳固与周边的关系,从特朗普2018年3月22日单方面发起对华贸易战开始,后面是科技战、舆论战、司法战、病毒溯源战等等一系列。
中国周边处理得还行,基本上和中国关系比较远的就是日本,比以前还远一点;正南边,东盟十国再加上东帝汶,这11个国家挺好的,美国逼东盟十国站队,他们没站队,这就是我们赢了。
西南边的印度有点问题。印度这几年老跟我们闹摩擦,西部边界的摩擦很多,美国也在拉它,他们也借美国的虎威跟我们叫叫板。但是,中国在南亚,和印度之外的国家关系都还可以。我记得去年中国召开了中国-南亚对话,就印度没来,结果被网民叫做“无印良品”。这个会开得非常好。
所以,中国主要的外交困难,西南方向是印度,东南方向是日本;正东的朝韩、正北的蒙古俄罗斯、西北中亚五个斯坦,都还可以。
所以,我的直觉,美国现在要和我们竞争,其中包括在周边施加压力捣乱,也有一点小成果,像尼泊尔现在的政府就往美国靠近一点。但是,它没什么大成果,这两年在中国周边的成果就是日本、印度跟它近一点,可是这俩老兄原来就不待见中国,没有美国也和中国闹,中国身边的两个“杠精”,但把它们除开其实还好。
美国是狠下工夫在中国周边制造矛盾施加压力的,但不是很成功,中国周边外交总体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