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nterested, please send a message to:Telegram Me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党浩楠】
8月6日上午,乌克兰军队从北部苏梅地区开始向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发起进攻,几天内,乌军取得重大战果,目前控制了数百平方英里俄罗斯领土,导致该州76000名居民被紧急疏散,同时俄总统宣布在与乌接壤边界三个州进入“反恐状态”。俄军方面反应相对迟缓,截至目前尚未开展大规模反击。
不得不说,在俄乌战线两年来都没有较大变化,实际上陷入僵持阵地战情况下,乌军的此次突袭,出乎所有人意料。同时,本次战斗与以往的乌军渗透进入俄境内袭击有以下较大区别:
1,本次袭击是乌克兰正规军,之前的所有越境攻击都是由乌克兰支持的“自由俄罗斯军团”等俄籍武装团体,并且当时乌方曾表态不会派自己地面部队进攻俄罗斯本土。
2,规模大,之前渗透进俄边境的大约只有数百人,而本次乌军出动数个旅,可能有多达一万人的正规部队,并携带了重型武器。
3,战果较大,与之前边境线上小打小闹不同,本次战斗乌军已经进入俄本土30公里,攻入了有4000名居民的苏贾镇,据估计目前乌军可能已经控制接近1000平方公里俄罗斯领土。
总体来看,这次出人意料的战役行动,组织周密、计划已久,成功做到了战术隐瞒,并带有明确的政治、军事目的。另外,此次战斗地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库尔斯克战役爆发地,因此不妨称其为库尔斯克战役2.0。下文将从历史对比视角,分析当下俄乌之间的政治军事博弈。
乌军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乌克兰的这次突击从战术效果上看相当显著,对比2023年夏季反攻,在彼时数月的反攻中仅夺回400平方公里土地,而现在短短一周内已经控制1000多平方公里敌国领土。不过乌军下一步会原地固守,还是继续扩大战果?随着时间推移俄军的反击部队会越来越多,而且在敌国领土上进行防御作战,其难度明显高于乌军固守在顿巴斯防线。
红色部分为乌军控制地区,但目前应该已经大于此区域
如果乌军想继续前进,有两个可能方向,一号线方向为俄罗斯最大核电站之一的库尔斯克核电站,二号线则是库尔斯克州首府。如果能拿下核电站,毫无疑问会是重大突破,因为核电站的特殊性质,一旦落入乌军手中,俄军为避免生态灾害,恐怕很难再强攻该区域。二号路线是库尔斯克市,路程更远,但也是具有极大政治意义的目标,俄军自2022年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事实上也仅占领乌克兰赫尔松州首府,并且还在后续撤退中放弃了。
无论选取哪个目标,对仅有数千人的乌军突击部队都将异常艰难。乌克兰是在俄军毫无准备、边境线上只有少量非一线部队的情况下,达成了战术突袭目标,因此根据合理推断,如果乌军继续进攻,之后的每一天遇到的反击阻力都会增大。另外随着补给线拉长,其自身被俄军切断后路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在此可以根据当下情况做一个预测,乌军大概率会推进到一个距离边境线的安全距离内,而这个推进最远点很难达到核电站或库尔斯克市区。此后,乌军应该会抓紧时间准备防御作战。鉴于该区域是俄罗斯领土,如果不能尽快收复,对俄方而言,政治上的损害极大,可能也会面临较大民意压力,所以俄军可能会不惜代价进行反攻。在目前情况下,没有完全解决兵力不足困境的俄军,也许不得不抽调战场的一线部队,而这将减轻顿巴斯地区乌军的压力。乌军如果能守住该区域,在未来有可能的俄乌停战谈判中,握有俄罗斯领土将成为乌方有利的筹码。
库尔斯克战斗与当下的俄乌战争
目前,在乌克兰东部俄乌两军的接触线长达1200km,虽然双方都不能在任意一个交战点完全占据主动,但俄方是重点进攻、缓慢推进,而乌克兰在2023年夏季反攻无果而终的情况下,全线采取守势。从战场外的环境看,俄罗斯军火供给较为稳定,尤其是国产化率高,不至于有求于人,可以基本做到用多少就造多少,哪个好用就多造哪个。
乌克兰利用手中的西方军援武器,也打出了一定战果。但鉴于美国大选逼近,特朗普“还乡团”入主白宫可能性极大,不能排除西方国家在援乌问题上出现较大变数。以乌克兰目前的国防工业能力而言,西方援助如不能按时按量到位,战场对峙局势或急剧恶化。也是出于以上原因,近来外界有一种论调是“乌克兰在缓慢输掉战争”。
对西方军援不确定性的焦虑,以及难以阻止顿巴斯战线俄军稳步推进,这些综合因素迫使乌克兰要选择主动出击,利用有限的军事资源,试图在政治上撼动俄罗斯,同时也展示给西方盟友。
乌克兰应当较早就掌握了库尔斯克方向俄军防守薄弱的信息,但乌军大规模攻击俄罗斯本土对各方冲击性过大,所以才拖到眼下这个关头。对于乌克兰来说,维持一种平衡至关重要,也就是既要通过这样“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突袭在政治上让俄罗斯难堪,又要尽量不过分刺激俄罗斯民众,避免让他们产生战火已经逼近、必须不计代价保家卫国的紧张感。
对俄罗斯来说,此次袭击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战斗爆发初期乌军一次性俘虏了几十名俄军士兵,再如还有部分士兵不战而退,似乎边境守备军与顿巴斯战线上的俄军素质相差甚远。
这可能是因为俄罗斯派往前线的仍然只有合同兵,为数众多的义务兵按照法律留守国内。看来,合同兵与义务兵的区别不仅仅在于“能不能被派往前线”,两者的训练水平、装备程度、戒备状态都存在较大差距。某种程度上,经历了几轮动员募兵的俄罗斯,尚未摆脱兵力(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足的问题。
近日,俄总统指令联邦安全局(FSB)统筹负责库尔斯克地区的“反恐行动”,而本应扛起大旗的俄军部队只分配到“打辅助”的机会。去年6月瓦格纳叛乱爆发后,笔者曾撰文指出,瓦格纳的战绩背后并非什么神兵天将,完全靠的是“同行衬托”,而普里戈任悍然发动叛乱也很难善终,所谓的“白俄罗斯总统调停”也只是掩盖政治斗争的烟雾弹;果然,不出两个月,普里戈任离奇坠机,瓦格纳几乎消失在乌克兰战场。但被普里戈任咆哮怒斥的俄军高层今年也出现大地震,先是防长绍伊古被调走,其后一大批高级官员因贪腐被查。看来俄军想要真正做到刮骨疗毒、重振军威,还要假以时日。
普里戈任曾辛辣讽刺“如果把俄国防部的战报统计加到一起,地球已经被摧毁了5次”
历史上的库尔斯克战役
如果说今天的战斗是库尔斯克2.0,那么对比历史上的库尔斯克战役,也许能得到一些经验与启示。
1943年,苏德战场仍未分高下,德军已经从斯大林格勒的惨败中恢复,酝酿发动一次主动进攻,夺回战争主动权。苏军最高统帅部已通过谍报和战场侦察,获知了德军似乎计划在库尔斯克方向发动进攻的消息,德军惯用的战术是利用装甲突击集群,发动钳形攻势,一口吃掉被包围的苏军。
黑线为德军进攻,红线为苏军之后的反击,Курск即库尔斯克
因此苏军特别加强了库尔斯克两翼的反坦克力量,同时隐秘调动大量兵力,作为预备反击力量。最后,德军严丝合缝地“按计划”撞在苏军密布的反坦克防线上,在德军装甲力量被大幅消耗十几天后,苏军坦克部队发起反击,一举收复别尔哥罗德(今与库尔斯克州一起进入“反恐状态”)和哈尔科夫(今乌克兰领土)。至此,双方合计动用兵力超过两百万的库尔斯克会战落下帷幕,德军永远失去了战场主动权。
从战争烈度和历史意义来说,当下的库尔斯克战斗明显无法与1943年的会战相比。但值得关注的是,当年的苏军和今天的乌军都在战斗爆发前,成功隐瞒了自己的战略意图。同时,扬长避短——苏军是利用自己的军队人数优势、情报占得先机,乌军则是利用敌军的防御漏洞,挤出有限兵力,出其不意进行打击。
乌军取得了令其自身振奋的战术成功,并可以预期,无论俄军何时夺回失地,都似乎在政治上变得有些难堪。但此次库尔斯克战斗,无论如何都难以成为1943年那样的“战略转折点”,俄乌之间的和平谈判也不会因此而更快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