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经播报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並非水火不相容的兩大對立經濟體


摘要:作者許權勝系中國知名財經專欄作家曾經馬雲宗慶后關於虛擬與實體的對立之爭的隔空喊話令人頗感意外,這個可能是受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資本市場向「野蠻人」喊話的一種餘波,因為資本市場多是虛擬經濟,被說成「野蠻人

作者許權勝系中國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曾經馬雲宗慶后關於虛擬與實體的對立之爭的隔空喊話令人頗感意外,這個可能是受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資本市場向「野 蠻人」喊話的一種餘波,因為資本市場多是虛擬經濟,被說成「野蠻人」 就好像實體經濟是被虛擬經濟搞壞的。自然引來人們對虛實之間的是非判斷,也引發全社會對虛擬經濟的聲討。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並非水火不相容的兩大對立經濟體

其實任何一個發達的經濟體系都離不開虛擬經濟,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補充而不是敵對,像美國,金融業那麼發達,金融屬於虛擬經濟,即使美國發生金融過度衍生方面的次貸危機,虛擬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但由於美國製造業等實體產業一般布局在全球,所以他們的實體經濟受到的影響有限,這個危機的出現,正好也給美國提供一個探究危機成因的機會,找出虛擬服務於實體的制度漏洞,以避免下一次同類悲劇的發生。

儘管美國也出現了反對虛擬經濟而佔領華爾街的運動,但也只是民間的抗議,政府加以解決的是正好藉助這個運動強化了對金融的監管。

而我國,對實體經濟的下滑不是去努力找制度上的問題,而是總想找個替罪羊,把一個問題歸結於另一個問題,好像為失敗找一個發泄的窗口事情就能完美解決,不是從怎樣來完善虛擬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方面找出問題。打個比方,如果船在大海中航行偏移航道,是船長的問題還是水水問題?水手只是聽從調度按部就班干好自己崗位,出現航向問題就不能去責怪水手,分明是船長的能力出了問題。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並非水火不相容的兩大對立經濟體

這種情況與虛擬經濟同實體經濟性質一樣,虛擬經濟本來只是給實體經濟在生產運作中提供資金的一種工具,只是被一些人發現工具的炒作比生產產品更賺錢,所以引發人人都懶得再去生產,變成爭先恐後去炒作這種虛擬的工具,這種情況是誰的錯?一定是制定的規則出錯了,導致虛擬與實體水火不能相容。

有一種現象在我國非常普遍,就是房地產炒作,人們也把房地產業歸類與虛擬經濟中,其實虛擬經濟的定義是形態上是虛擬的而非實物的,以價值符號為交易對象,不是以實物為交易對象。而房地產是具有實物的,所以房地產也應該劃為實體經濟範疇。

但房地產被聰明的中國人發現同時也具有金融屬性,如果二套房就能使一家上市公司賣房保殼實現扭虧,房地產就會完全被忽視居住功能而當做虛擬的工具來炒作,房地產業也就成為虛擬經濟,所以房地產是具有二種屬性,既是實體經濟也是虛擬經濟。2016年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這個信號無疑就是政府要解決房子的虛擬功能。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並非水火不相容的兩大對立經濟體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馬雲與宗慶后的虛擬與實體之爭背後有什麼動機?宗慶后之所以咬定馬雲的阿里集團公司是虛擬企業,因為馬雲的淘寶阿里巴巴都是以網路形式存在,這種摸不著看不見給人感覺符合虛擬的定位,所以宗慶后說馬雲的企業具有虛擬性,但這種之爭明顯是想陷馬雲於「不義」,在當前政策空間中隱含著不利於虛擬經濟發展的動向,一旦被識別為虛擬就有可能被列為受限制的企業,對今後發展有極為不好的預期。

所以馬雲也在極力掙脫這種指責,防止「籠頭」被莫名奇妙的政策所套住,馬雲隔空喊話也意味深長,馬雲有段話:不是中國的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2016年阿里巴巴平台銷售總額在年初時已經超過三萬億人民幣,這說明通過互聯網轉變流通方式,實體經濟找到了新的方向。必須發展這樣的新實體經濟,才有辦法面對明天。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並非水火不相容的兩大對立經濟體

馬雲這句話的含義是把自己定位為「新實體經濟」,意思就是區別與老實體經濟,就是有別於宗慶后的那種產品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經濟。那麼這個「新實體經濟」的提法正確嗎? 馬雲說的「新」,是對社會提高的生產就業的方式的新,創造了超過3000多萬的就業機會,包括上下游製造業、批發業、金融、物流、服務商等行業和崗位。

淘寶及天貓平台上的千萬商家創造巨大經濟增量,拉動新增內需。而一些虛擬經濟只是惠及一小部分人,比如股票因幕後操作、很少一部分人能從中獲益,而馬雲的企業在這麼廣量的就業機會中還能為人們發家致富是難以想象的,馬雲是用通道的方式把無數的實體結合在一起,所以馬云為自己定位為「新實體經濟」, 筆者覺得此說法的確有點道理。

但不管是虛擬還是實體,都不能貼上偏見的標籤,實體經濟走下坡路,也不能從單一角度來判斷虛擬經濟是罪魁禍首,我國的實體經濟下滑有諸多原因,比如稅賦高、政出多頭行政管理部門過多、國企對資源配置的壟斷,當然也離不開各種能量大的資本大佬的虛擬炒作,所以實體經濟是在各種因素綜合下推向下行通道,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並非水火不相容的兩大對立經濟體

但在這些原因中,虛擬經濟因為無關政體改革,所以是相對比較容易解決的,只是這種解決方式也是最容易破壞市場秩序,虛擬經濟的成熟度與市場的發達程度有著很多關聯性,在一個理性的市場中,它們是相容共生的一個整體。凡是經濟發達的國家,虛擬經濟也異常發達。就像美國、日本,虛擬經濟發揮了市場「晴雨表」的作用。

因此,不管馬雲與宗慶后是如何的觀點對立,政府決策者都應該從制定規則入手,把虛擬經濟之水引入到實體經濟之實當中,為實體服務。正如我國的銀行,銀行業是虛擬經濟的代表,為實體經濟而生,因為銀行的運行是有無數的規則控制著,所以銀行是一種按馴化了的虛擬經濟,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因此,虛擬與實體之爭是規則之爭,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對立之爭。

作者許權勝系中國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曾經馬雲宗慶后關於虛擬與實體的對立之爭的隔空喊話令人頗感意外,這個可能是受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資本市場向「野 蠻人」喊話的一種餘波,因為資本市場多是虛擬經濟,被說成「野蠻人」 就好像實體經濟是被虛擬經濟搞壞的。自然引來人們對虛實之間的是非判斷,也引發全社會對虛擬經濟的聲討。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並非水火不相容的兩大對立經濟體

其實任何一個發達的經濟體系都離不開虛擬經濟,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補充而不是敵對,像美國,金融業那麼發達,金融屬於虛擬經濟,即使美國發生金融過度衍生方面的次貸危機,虛擬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但由於美國製造業等實體產業一般布局在全球,所以他們的實體經濟受到的影響有限,這個危機的出現,正好也給美國提供一個探究危機成因的機會,找出虛擬服務於實體的制度漏洞,以避免下一次同類悲劇的發生。

儘管美國也出現了反對虛擬經濟而佔領華爾街的運動,但也只是民間的抗議,政府加以解決的是正好藉助這個運動強化了對金融的監管。

而我國,對實體經濟的下滑不是去努力找制度上的問題,而是總想找個替罪羊,把一個問題歸結於另一個問題,好像為失敗找一個發泄的窗口事情就能完美解決,不是從怎樣來完善虛擬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方面找出問題。打個比方,如果船在大海中航行偏移航道,是船長的問題還是水水問題?水手只是聽從調度按部就班干好自己崗位,出現航向問題就不能去責怪水手,分明是船長的能力出了問題。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並非水火不相容的兩大對立經濟體

這種情況與虛擬經濟同實體經濟性質一樣,虛擬經濟本來只是給實體經濟在生產運作中提供資金的一種工具,只是被一些人發現工具的炒作比生產產品更賺錢,所以引發人人都懶得再去生產,變成爭先恐後去炒作這種虛擬的工具,這種情況是誰的錯?一定是制定的規則出錯了,導致虛擬與實體水火不能相容。

有一種現象在我國非常普遍,就是房地產炒作,人們也把房地產業歸類與虛擬經濟中,其實虛擬經濟的定義是形態上是虛擬的而非實物的,以價值符號為交易對象,不是以實物為交易對象。而房地產是具有實物的,所以房地產也應該劃為實體經濟範疇。

但房地產被聰明的中國人發現同時也具有金融屬性,如果二套房就能使一家上市公司賣房保殼實現扭虧,房地產就會完全被忽視居住功能而當做虛擬的工具來炒作,房地產業也就成為虛擬經濟,所以房地產是具有二種屬性,既是實體經濟也是虛擬經濟。2016年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這個信號無疑就是政府要解決房子的虛擬功能。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並非水火不相容的兩大對立經濟體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馬雲與宗慶后的虛擬與實體之爭背後有什麼動機?宗慶后之所以咬定馬雲的阿里集團公司是虛擬企業,因為馬雲的淘寶阿里巴巴都是以網路形式存在,這種摸不著看不見給人感覺符合虛擬的定位,所以宗慶后說馬雲的企業具有虛擬性,但這種之爭明顯是想陷馬雲於「不義」,在當前政策空間中隱含著不利於虛擬經濟發展的動向,一旦被識別為虛擬就有可能被列為受限制的企業,對今後發展有極為不好的預期。

所以馬雲也在極力掙脫這種指責,防止「籠頭」被莫名奇妙的政策所套住,馬雲隔空喊話也意味深長,馬雲有段話:不是中國的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2016年阿里巴巴平台銷售總額在年初時已經超過三萬億人民幣,這說明通過互聯網轉變流通方式,實體經濟找到了新的方向。必須發展這樣的新實體經濟,才有辦法面對明天。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並非水火不相容的兩大對立經濟體

馬雲這句話的含義是把自己定位為「新實體經濟」,意思就是區別與老實體經濟,就是有別於宗慶后的那種產品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經濟。那麼這個「新實體經濟」的提法正確嗎? 馬雲說的「新」,是對社會提高的生產就業的方式的新,創造了超過3000多萬的就業機會,包括上下游製造業、批發業、金融、物流、服務商等行業和崗位。

淘寶及天貓平台上的千萬商家創造巨大經濟增量,拉動新增內需。而一些虛擬經濟只是惠及一小部分人,比如股票因幕後操作、很少一部分人能從中獲益,而馬雲的企業在這麼廣量的就業機會中還能為人們發家致富是難以想象的,馬雲是用通道的方式把無數的實體結合在一起,所以馬云為自己定位為「新實體經濟」, 筆者覺得此說法的確有點道理。

但不管是虛擬還是實體,都不能貼上偏見的標籤,實體經濟走下坡路,也不能從單一角度來判斷虛擬經濟是罪魁禍首,我國的實體經濟下滑有諸多原因,比如稅賦高、政出多頭行政管理部門過多、國企對資源配置的壟斷,當然也離不開各種能量大的資本大佬的虛擬炒作,所以實體經濟是在各種因素綜合下推向下行通道,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並非水火不相容的兩大對立經濟體

但在這些原因中,虛擬經濟因為無關政體改革,所以是相對比較容易解決的,只是這種解決方式也是最容易破壞市場秩序,虛擬經濟的成熟度與市場的發達程度有著很多關聯性,在一個理性的市場中,它們是相容共生的一個整體。凡是經濟發達的國家,虛擬經濟也異常發達。就像美國、日本,虛擬經濟發揮了市場「晴雨表」的作用。

因此,不管馬雲與宗慶后是如何的觀點對立,政府決策者都應該從制定規則入手,把虛擬經濟之水引入到實體經濟之實當中,為實體服務。正如我國的銀行,銀行業是虛擬經濟的代表,為實體經濟而生,因為銀行的運行是有無數的規則控制著,所以銀行是一種按馴化了的虛擬經濟,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因此,虛擬與實體之爭是規則之爭,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對立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