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娱乐资讯

驚喜或垃圾,陳凱歌的《妖貓傳》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評價?


摘要:《妖貓傳》會遇見觀眾兩種較為「兩極分化」的感受:喜歡的覺得特別好,覺得很美很有韻味;不喜歡的,則會覺得華而不實,甚至覺得故事混亂看不懂。這當然與電影本身有關,但這次,我覺得更多的是與觀眾本身有關:就好

《妖貓傳》會遇見觀眾兩種較為「兩極分化」的感受:喜歡的覺得特別好,覺得很美很有韻味;不喜歡的,則會覺得華而不實,甚至覺得故事混亂看不懂。

驚喜或垃圾,陳凱歌的《妖貓傳》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評價?

這當然與電影本身有關,但這次,我覺得更多的是與觀眾本身有關:就好比同樣一個日出,有人會覺得很壯美,會體悟到生命的偉大,會情不自禁地有一種哭的衝動;而有些人,則覺得平淡無奇,內心毫無波瀾。

每個人的經歷、文化涵養、情感感知能力以及審美是不同的,所以對大自然的感受會不一樣,對電影的感受也不一樣。

驚喜或垃圾,陳凱歌的《妖貓傳》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評價?

對於《妖貓傳》,我的看法是:如果你只從中看到眾人花痴般迷戀楊貴妃的所謂「瑪麗蘇」、只看到極樂之宴里華麗鮮艷的服飾和造型、只覺得黃軒和染谷將太飾演的角色僅僅「起了旁白作用」、只覺得阿部寬飾演的阿倍仲麻呂留下的日記「必要性不大」、認為劉昊然飾演的白龍「莫名其妙」,然後以此認定陳凱歌導演的這部作品「很爛」,那麼,恕我直言,你可能不會被當成那個「觀點新穎」、「品位不凡」的人,而可能被認為是那種文化涵養較淺、情感感知不那麼敏銳的人。

驚喜或垃圾,陳凱歌的《妖貓傳》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評價?

無論是楊貴妃的美,還是「極樂之宴」的華麗,亦或是整個電影勾勒出來的大唐盛世的壯麗恢弘,都不是簡單的「所有人都痴迷楊貴妃的美貌」的那種「瑪麗蘇」情結,而是寄託了創作者對那樣一個時代的嚮往。

驚喜或垃圾,陳凱歌的《妖貓傳》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評價?

盛唐時期,長安城聚集了大批的詩人,外國人,文化交流非常開放和蓬勃,催生了不少才情橫溢的文人,是世界歷史上非常鼎盛的時期。很多後來人,尤其是文藝工作者,都很嚮往那個時代,所以才會有「夢回唐朝」。

我在看到片中展現的「長安城」、「大唐盛世」的圖景時,是有被震撼到的,覺得好美啊,不禁嚮往。

驚喜或垃圾,陳凱歌的《妖貓傳》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評價?

尤其是看到辛柏青飾演的李白時,看到他寫詩,念出那句詩流下淚來的畫面時,內心湧出一股感動。

驚喜或垃圾,陳凱歌的《妖貓傳》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評價?

我想,但凡對此很感動的人,內心也是有一種嚮往之情吧?陳凱歌導演顯然也是嚮往那個時代的,所以他把自己所嚮往的、想象的和所理解的唐朝拍了出來。

花幾年的時間搭建了一個「唐朝基地」,再用好的美工、好的攝影和好的服化道,呈現出來如今電影里那一幅幅美妙的畫面。置身影院,看著那樣華美的長安城,遙想當年,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歡喜激動的感覺。

驚喜或垃圾,陳凱歌的《妖貓傳》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評價?

在片中,所有人看似都痴迷楊貴妃的美,但在片外,其實是所有人都嚮往那個盛唐時代。當然了,這其中的美以及時代特性也是見仁見智的。不要求每個人都覺得裡頭的人、物、景很美,但不妨試著去感受其所代表的時代。

驚喜或垃圾,陳凱歌的《妖貓傳》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評價?

至於白樂天和空海,以及那本日記,他們的必要性在於,正是通過他們,那條帶有懸疑色彩的奇幻故事線,才得以慢慢清晰。旁白,閃回,這些敘事方式並非炫技,也不是沒必要,而是交代故事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前半段的探尋,後半段的真相浮現,並不難於理解。

驚喜或垃圾,陳凱歌的《妖貓傳》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評價?

白龍這個角色可能動機交代得還不夠足,但也不是完全的「莫名其妙」,事實上,他對楊貴妃的情感,某種意義上寄託了陳凱歌導演一貫以來的創作表達:想要探尋人物命運的無奈與掙扎。

回想《妖貓傳》整部電影,你可以看到,其實坐擁萬千寵愛以及舉國傾慕的楊貴妃,本身的命運是包含了悲涼色彩的,最終的結局也夾雜著無奈。

驚喜或垃圾,陳凱歌的《妖貓傳》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評價?

陳凱歌導演是那種文化涵養很深的電影人,他是看書的,他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也有自己的人文情懷。這部電影《妖貓傳》 ,算得上是他本人「詩言志」的一個體現,我個人很喜歡,但也尊重其他人的不喜歡。

驚喜或垃圾,陳凱歌的《妖貓傳》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評價?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