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

缄默的古城,我的北京


自小住在城西护城河边上,虽没见过西直门的水车,可老舍的《骆驼祥子》里的北京情景就像是拉洋片。那样一个后生,用虎妞的话说,那个傻骆驼,勤快、憨实,心地善良,却也窝囊。兵荒马乱的日子,连个车夫的梦想都实现不了,又摊上个母夜叉,也是命苦。心爱的女人走投无路上了吊,万念俱灰的祥子就剩了吃喝嫖赌,唾面自干。不堕落等什么呢。小说原作没的说,话剧也是原汁原味,但改编成歌剧是个什么样儿,心里真有点打鼓。但是不看怎么知道好不好呢?

上半场结束差点走人,下半场完全钉死在座位上。结尾处“北京城啊,你这古老的城”大合唱才两句,我已经泪流满面。看歌剧泪奔也算是头一回。过后想来大体有三个感受,下半场好过上半场,小人物好过主角,管弦乐配器好过人声创作(包括独唱,重唱,合唱)。

缄默的古城,我的北京歌剧《骆驼祥子》剧照

弦乐碎音一起,舞台大幕拉开,一群老北京人物的造型立时赢得了观众掌声。这在歌剧开场还真少见。人物活动起来,吆喝起来,唱起来,管弦乐的配器如影随形,或隐或现着北京味。一瞬间联想起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笔下的纽约风情。祥子的咏叹调有些高亢,有点意外,接下来的几场也是这样,到最后虎妞死的时候才有些悲戚,却也晚了。一个拉车的,应该有符合身份的音乐定位。虎妞戏份儿不少,但基本没有音乐“形象”,只有不同场次的不同情绪。男声四重唱听着也欠点火候。上半场都快结束了,主要音乐人物塑造没感觉,有点起急。倒是台本简洁,本土化,接地气,亦庄亦谐。

下半场来神儿了,翻转始于第六场小福子的咏叹调。这样一个底层的无辜之人,再边缘不过的人,真真是“活在一个鬼的世界”。唱到一半,河北民歌小白菜的调出来了,鼻子一下酸了,神来之笔啊。旋律纯美干净也哀怨委曲,像是给小福子量身定做的。“小白菜呀,地里黄啊,三两岁上,没了娘啊。” 这调子太熟悉不过,从小就听奶奶和母亲唱过无数遍,连续下行的音阶,接近哭泣的声调,伤感凄凉的语气。这样的可怜无助的咏叹调,契合小福子的景况和身份。呼天抢地的“老天爷,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让人心碎心痛。当然作曲家并非是照搬原来曲调,而是有所变形和改造。

其实整个歌剧中,北方民间音乐元素还可以多用些,尤其是人物塑造的主要唱段。接下来小福子的几次出场都离不开小白菜片段,收到了极好的性格刻画的效果。小福子出场戏的配乐也极为简炼。因为她的出彩,和虎妞的二重唱也愈发彰显了女人的不幸。虎妞吃醋,小福子一个下跪的动作,小白菜的旋律再起,终于让我泪湿眼眶。这也是我头一次感觉歌剧的力量。比起小说、电影、话剧,歌剧的这首咏叹调凸显了声音塑造人物的好手段。什么是好?同样的细节,改编剧种超越了原作。

由此,这个剧就一路精彩下来:难产的虎妞也稍微让人动容。“祥子,我喜欢你,我爱你,原谅我”,濒死前发自心底的呼喊让霸道的虎妞示弱,让人心存爱怜。出殡戏把全剧推上了高潮:男声四重唱中,灰白色的北平城,几个一袭白色丧服的人撒着纸钱出场,虎妞的葬礼,底层人的葬礼,时代的葬礼。音乐和四重唱都很轻,收束着,压抑着,比起生活中的民间吹打,显出十足的仪式感,肃穆感。

虽然在人物塑造上祥子和虎妞的形象不够鲜明,但小人物不多的笔墨却印象深刻。除了小福子,感觉刘四爷的咏叹调好过祥子。虽然旋律设计是现代歌剧唱法,但还可以听出车行老板的范儿。一直到最后他都有戏。曹教授罹难时他还在唱砍头和凌迟的过瘾:“凌迟一刀一刀的跟片鸭子一样,改良了,就是他妈吃枪子,太郁闷,没劲”。车夫们和他的合唱呼应也算得体。还有一个小有个性的是小福子的爹二强子。“人是畜生,钱是仇人,酒是朋友,家是茅坑”。只几句词,人物就跃然纸上。音乐也写的很阴郁。由此给小福子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在祥子形象的性格变异与堕落过程中,二强子的作用不可替代。

缄默的古城,我的北京二强子和车行老板

做歌剧的人最怕的没有戏剧感,郭文景的音乐戏剧感很强。

全剧的管弦乐配器笔法娴熟,开合有度。绝大多数的场次作曲家都用了减法,能少用声音的地方尽量少,绝不抢戏。比如第四场开始的木管机智简明,贺寿一场透出四爷的“坏”,几句词,音乐点到为止,人物就出来了。虎妞喊着八抬大轿娶亲的时候,唢呐凭空出来,效果非常地道。且初听是喜再听是悲,真是好手段。舞台上穿红戴花,歌声里透着无奈。舞台呈现也简洁,一桌二椅居中,胡同退后,变暗。唢呐几次出来,逐渐烘托出由喜转悲的氛围。长笛开场的第五幕,短暂的欢乐时光。合唱冰糖葫芦有市井风:“可劲的吃喝玩乐”,“老百姓的日子就这么过,兜里没钱也快活”,社戏一般,好台词,好音乐。一句“硬面饽饽――”的拖腔,亮相似的行人散开,处理得舒服。

缄默的古城,我的北京

结尾处杀革命党,那边响枪,这边群氓喊着“没劲”,那边祥子堕落地捡烟头,高喊过瘾。暗喻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群氓,笔法犀利。最震撼的音乐出现在最后。粗粝的管弦乐,一阵紧似一阵的打击乐,加了弱音器的小号声就像是杀人,让人陡生窒息感。本以为全剧就此结束,没想到情绪的峰顶转而降到了平地,全体演员次第排开的大合唱,温润也揉搓了悲欣交集的内心。“北京城啊,你这古老的城啊,连着我的心,牵着我的魂。高高的城墙,厚厚的门。端正的牌楼,歪斜的影……”,按捺了许久的情绪终于变成了泪水,根本就止不住。祥子的北平,虎妞小福子的北平,父辈的北平,老少爷们的北平,到了我们这一代成了北京。北平,北京,北京,北平,歌声让我们百感交集,哀哭虽有泪,言语却无名。

全剧在合唱减弱的场面下悄然落幕。这种处理分明是以弱写强,让我想到肖斯塔科维奇的《麦克白夫人》,那种悲剧氛围的营造与《骆驼祥子》的手法异曲同工。也是最后一场戏。投湖之前,绝望羞辱的卡捷琳娜悲痛的唱道:“森林深处的湖水,它像我的良心一样漆黑。”

音乐已然收起,而观众的心依然在下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