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

這個國家太厲害,大軍還未到敵國,敵方的國王就被活活嚇死了


  兩千多年前,一條「絲綢之路」將東西方的經濟文化緊密連接在一起,促進了各國民族文化的共融與交流,使得中華文明能夠造福異域人民。「絲綢之路」的開闢,我國古代人民付出了無數心血,前掃蠻夷,後創安邦,方能讓「絲綢之路」流傳千年,這是中國捍衛文明成果的決心,也是對人類進步的助力。

  時至今日,我們依舊在堅守著初衷,不畏任何艱難困險,誓死守護著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國家史,一萬年的文明底蘊,使得中國敢於面對一切挑戰,我們有能力抵禦並反擊任何貿易戰,無論對方是誰,都終將在中華文明面前匍匐顫抖。

這個國家太厲害,大軍還未到敵國,敵方的國王就被活活嚇死了

  其實,早在漢朝打通「絲綢之路」前,中國古代還有另外一條商貿通道。

  這條通道與「絲綢之路」路線極為相似,因此很多曆史學者都將這條路當做早期的絲綢之路來研究。它的出現,證明了早在漢朝之前,中國中原地區已經與西域地區進行交流。

  關於這條的路,還離不開一個傳說。

  據說,在西域的某個部落有位「西王母」,她愛上了一位中原政權的皇帝,最後,兩人幸福的走到了一起。這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人們普遍認為,西域的玉石也是由於這個故事才傳入到中原,因此,傳入玉石的那條通道便被稱為「玉石之路」。它存在的年代比絲綢之路更加久遠,是中華民族文化交流的最早曆史見證。

這個國家太厲害,大軍還未到敵國,敵方的國王就被活活嚇死了

  在劉邦統一中原的時候,位於中國北方的匈奴領地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北方草原統一。一直以來,北方匈奴各自佔地為王,部落間殺伐不斷,並沒有國家的概念。因此,北方草原的統一,對於匈奴人來說意義重大,不亞於劉邦的功績。

  匈奴統一後自然少不了跟漢族交好,但是,他們做事太過不給面子。表面上與漢人關係處的很好,但私下卻又經常搞點小動作,令漢朝頗為不滿。匈奴的統一對於漢朝來說,優劣參半,減少侵擾的同時,卻使得漢朝與西方的文化交流,多了一道屏障。

  比如,張騫被扣押那次。

這個國家太厲害,大軍還未到敵國,敵方的國王就被活活嚇死了

  當時受漢武帝命令,張騫出使大月氏,行經路線必然要經過匈奴領地,在走到河西走廊的時候,張騫一行人遇到匈奴騎兵,結果被抓,這一扣就是十幾年。匈奴人對此很會辯解,他們曾這樣對張騫說:「你們想去大月氏可以,但是,不經過我們的同意就貿然橫跨匈奴領地,這我們是不同意的。如果,我們匈奴人直接跨過大漢去南越,你們皇帝難道也同意麼?」

  顯然,匈奴是在故意刁難,他們並不希望漢朝與西域各國有太多的交流往來,扣下張騫也只是單純的掐斷雙方聯繫。

  但是,匈奴並不知道,張騫此次前往大月氏並非單純文化交流,真正目的是尋求結盟。近年以來,匈奴藉著與漢朝交好,私下頻耍花招,漢武帝自知匈奴人早晚會成隱患,便決心打擊匈奴。然而,當時大漢軍事力量尚弱,所以,只能尋求同樣與匈奴結仇的大月氏合盟。

這個國家太厲害,大軍還未到敵國,敵方的國王就被活活嚇死了

  雖然,最終結盟一事失敗,但是,漢武帝並沒有放棄,他在等一個足夠的機會。

  早在漢景帝時期,對於匈奴的擔憂已經存在。

  當時朝廷頒發了一系列改革政策,鼓勵百姓邊境建城居住,並對邊境百姓實行免稅、發糧等措施。一切安排妥當後,漢景帝開始對邊郡百姓大規模訓練,培養驍勇善戰的騎兵,獎勵百姓養馬。到了漢武帝時期,民間田地隨處可見馬匹,巔峰時漢朝養馬達到了四十五萬匹,一支騎兵軍團即將崛起。為了萬無一失,漢朝不僅請了匈奴人對騎兵訓練,還培養了大量軍事將才,此舉,也為日後征討匈奴奠定了根基。

  經過長期的準備,漢朝終於蓄力完畢,放棄與匈奴的親和戰略,開啟全線征討。

這個國家太厲害,大軍還未到敵國,敵方的國王就被活活嚇死了

  第一年派出三十萬精銳軍隊開啟反擊序幕,隨後,在漢軍多次深入大漠腹地、採取迂迴戰術與匈奴大戰數十次,戰績顯赫。在這場西漢對決匈奴的戰鬥中,北方匈奴被殲滅十五萬餘人,軍事實力近乎全滅,再也沒有與漢朝相抗的資本。

  而且,在這場戰爭中,匈奴丟掉大批富饒土地,包括水草豐富的河南、河西等地,被迫遷徙到漠北苦寒之地,人口與牲畜難以生存,逐漸走向衰落。也是從此時起,中國正式成為一個統一帝國,對西域各國產生深遠影響。

  為了能夠中華文明得以延續,古代人民付出了太多,中華文明在傳播的過程中,推動了異域各國領域的發展,真正做到了互惠互利。

這個國家太厲害,大軍還未到敵國,敵方的國王就被活活嚇死了

  隋朝的統治雖然不長,但是,它卻很好的借鑒了漢朝的政策。對於從西域過來的商人,隋煬帝要求「絲綢之路」沿途的官員一定要做好迎接工作,不僅要好酒好菜招待,還要報銷來回花費。可見,隋朝對於前來商貿的客人還是非常尊重的,這也側面反映出我國當時與西域地區良好的交往關係。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威名赫赫的王朝,其影響力自不用說。對於大唐帝國來說,維持一條「絲綢之路」還是輕而易舉的,想不服氣挑事?那必然會承受大唐的怒火。按理說,大唐帝國如此強大的國力,不會有哪個國家敢惹,可偏偏就有一個不開眼的國家跟唐朝別上了。

這個國家太厲害,大軍還未到敵國,敵方的國王就被活活嚇死了

  唐太宗時期,西域有個小國家跑到長安,向唐太宗報告,稱:「高昌國故意阻攔他們與唐朝的貿易交流。」聽聞此事的唐太宗當即怒不可遏,隨即,派出大軍前去討伐高昌國。然而,大軍還沒到地方,高昌國的國王就被活活嚇死了,由此可見,大唐在西域各國人民心中,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這也更使得他們願意與中國貿易往來。

  然後說下宋朝,在所有的腹地王朝中,宋朝疆域面積算是最低的,但這並不影響其在後人心中的地位,對於中華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短短數百年,宋朝創造了文化與經濟的高度繁榮,使其達到了一個曆史巔峰。

  關於成吉思汗的征討生涯也是離不開貿易。早期他在統一草原後,為了讓商人自由貿易,曾與花剌子模國達成了貿易往來的友好關係。之後雙方互派使者訪問,正式確定和平通商關係然而沒過多久,花剌子模人因為貪財,將蒙古人一支大商隊給洗劫了,不僅將商隊內的金銀財寶、貂皮絲綢等貴重物品搶奪,還殺死了不少蒙古人。

這個國家太厲害,大軍還未到敵國,敵方的國王就被活活嚇死了

  成吉思汗不忍破壞當前的和平處境,便派人前往花剌子模國,希望通過和平商議來解決這件事。蒙古方面的忍讓卻使得花剌子模人傲然更甚,他們不僅無視蒙古使者,更是在一番羞辱後將使者殺害。連續多次的挑釁終於引起成吉思汗怒火,發兵滅掉了花剌子模國。

  也正是通過這件事,成吉思汗開啟了東征西伐的生涯,為自己後代子孫打下了一個恢弘版圖。然而,我們看待事情並非只看疆域,也要看成吉思汗為後世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蒙古帝國打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領土,通過這種「野蠻」的手段,將東西方交流的阻礙徹底剷平,自此,東西方交往也比以往更加頻繁,這也對日後中華文明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從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到因為貿易對花剌子模國開戰,看似巧合,實則不可避免。

這個國家太厲害,大軍還未到敵國,敵方的國王就被活活嚇死了

  縱然沒有花剌子模國的事情,成吉思汗早晚會向外擴張,畢竟草原地區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存在太多的局限性。

  明朝時期的商貿往來與漢唐比起來,並不算奪目,甚至說有些暗淡。但是,在明成祖的主導下,使得「海上絲綢之路」繁榮起來。據了解,明成祖令鄭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務就是宣傳中華文明,將中國文化帶到海外各國,促進各國與中國各領域交流往來。也正是由於下西洋,才會讓更多的國家了解中國。

這個國家太厲害,大軍還未到敵國,敵方的國王就被活活嚇死了

  明成祖時期,國力強盛,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皆為世界前列。許多海外國家當領略到明朝雄風時,爭相前來朝貢。根據史料記載,曆史上與明朝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多達上百,朝貢者更是不計其數,這些朝貢者大致是分為三類:

  第一種是經常來明朝貿易經商的人;

  第二種是前來虛心學習中國文化的人;

  第三種就是驚歎於明朝的強大,自願臣服,他們國家有的希望得到明朝封賜、承認,還有的希望得到明朝支援。

這個國家太厲害,大軍還未到敵國,敵方的國王就被活活嚇死了

  回顧整個中國古代曆史,我們可以看到,昔日對抗中原王朝的「外族」,如今,都成為中華民族光榮的一員,成為中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是一種民族蛻變,也是中華文明高度繁榮的體現。所有曾經的少數民族,在中華文明的影響下,很快就擺脫了貧窮、饑餓,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曾經與中國貿易往來、和平共處的國家如今都成為中國的好朋友,感受著中華文明所帶來的發展與改變。

  古老的文明終有其魅力之處,中華文明自不例外,它是億萬華夏人的智慧結晶,經曆了上下五千年的發展蛻變,遇萬劫而不敗,必然會萬代薪火相傳。我們相信,終於一日,中華民族必將屹立於世界之巔。

  參考資料:

  『《絲綢之路的開啟》、《史記匈奴列傳》、《蒙古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