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干货分享

Cover: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提出補償奴隸後代,難在哪裡?


臨近 2020 年大選,補償奴隸的後代突然成為競選活動的熱門話題。

一些民主黨競選人現在提出一些賠償口號,用以獲得更多選民的支持。參議員 Cory Booker提出了一項法案,該法案將設立一個委員會來研究可能的賠償;參議員 Kamala Harris 告訴廣播節目主持人,面對經濟不平等應考慮賠償的想法。

CNN 的一篇文章從賠償金額、賠償方式、反對原因、公眾態度幾個方面探討了對奴隸後代的賠償問題。


應該賠多少,由誰來賠?

學者、律師和活動家們給出的具體數字很受爭議,主要是懸殊太大。

人類學家、作家 Jason Hickel 在 2018 年的著作The Divide: Global Inequality from Conquest to Free Markets中說:「據估計,僅美國就可以從 1619 年 – 1865 年間共計 2 億多小時對奴隸的強迫勞動中受益。按美國最低工資標準計算,目前利息為 97 萬億美元。」

一些學者給的數字相對溫和一些,比如康涅狄格大學助理教授 Thomas Craemer 在2015 年報告中指出,他估計奴隸的勞動價值至少為 5.9 萬億美元,最多可能達到 14.2 萬億美元(按照 2009 年的美元計算),不過他的計算時間僅從美國成立到內戰結束為止。

一個數字作為參考——美國 2018 財年的預算支出為4.1 萬億美元。


賠償的支持者認為三個群體應該支付這些費用:政府、私營企業和富裕家庭。

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支持和保護了奴隸制度,私營企業從中獲得經濟利益,這兩點不難理解。對於富裕家庭,著名律師 Willie E. Gary 在 2000 年 11 月告訴《哈珀雜誌》(Harper”s magazine):「現在南方大量富裕家庭曾經都有很多奴隸。當你確認這些被告時,那就會有很多個人。」有人建議立法者可以通過立法強迫這些家庭支付費用,但這在憲法上可能不太合理。

當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們儘管提出了口號,但幾乎都沒有明確提出具體建議,尤其是現金這一塊。一些方案比如稅收抵免將有利於所有低收入人群,而非僅僅是黑人,所謂「嬰兒債券」有助於所有美國人的孩子支付大學學費,也沒有僅針對非裔美國人的孩子。

反對賠償的理由是什麼?

首先,如何確定賠償對象是個難題。奴隸們都已去世,而在南北戰爭之後來到美國的移民跟奴隸制沒什麼關係,也並不是所有生活在美國的黑人都是奴隸的後裔,比如前總統奧巴馬。而奴隸制使得大多數非裔美國人幾乎不可能將血緣追溯到南北戰爭以前,很難證明自己是奴隸後裔。

其次,美國前總統喬治·W·布希的演講撰稿人,編輯、作家 David Frum 同樣在 2014 年《大西洋月刊》發表了The Impossibility of Reparations(《不可能的賠償》)。他在文中警告,任何賠償計劃最終都會擴展到其他群體,比如美洲原住民。最後,執行層面也有障礙。Frum 在文中提問:「目標人群中的所有人都應該獲賠相同的金額嗎?每個人還是每個家庭一樣?是否會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如何衡量這個標準?」


在最近的《國會山報》(The Hill)專欄中,保守派活動家 Bob Woodson譴責了賠償的想法。他還告訴 CNN:「我希望他們明白,當黑人社區有更大、更重要的挑戰時,花費時間進行這種討論是一件無用的事。當內戰奪去數十萬人的生命時,美國就已經在為奴隸制贖罪了。權且假設,每個黑人都獲得 2 萬美元的賠償,這又能實現什麼成就?」

美國公眾怎麼看待這件事?

這個想法並不受美國公眾歡迎。

2016 年馬里斯特民意調查發現,68% 的人認為美國不應該向奴隸後代支付賠償金。當然這跟種族相關,在反對提供賠償的人中,美國成年白人居民佔比 85%,但非裔美國人只有 32%。

代際分歧也同樣存在。接受調查的千禧一代比嬰兒潮一代或二戰後一代更有可能支持賠償,即便如此仍有 49% 的千禧一代人反對。

接受調查的美國人對給奴隸後代賠償這件事不太支持,但幾乎每個人都同意需要採取措施來減少奴隸製造成的白人和黑人之間巨大的貧富差距。學者 Collins 表示,他自己的研究表明,白人家庭的平均財富為 14.7 萬美元,比黑人家庭的平均財富高出約 41 倍,後者僅為 3600 美元。


「人們說,『那是很久以前的奴隸制』或『我們家從沒有過奴隸』。但關鍵是,數百萬人的無償勞動以及奴隸制的遺留物、吉姆?克勞法、抵押貸款中的歧視、基於種族的大規模監禁——為個人和白人社會整體創造了無需補償的財富。有歐洲血統的移民直接或間接地受益於這種白人霸權制度。過去對現在影響深遠。」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