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nterested, please send a message to:Telegram Me

Navigation Page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任馥蕤】

2024年7月7日,法国举行了第二轮立法会选举。值得关注的是,勒庞和巴尔德拉领导的国民联盟(RN)最终赢得的席位大大低于一周前的预测,左翼“新人民阵线”和总理阿塔尔领导的“一起为了共和国(Ensemble)”获得的席位则好于预期;导致国民议会会席位分布出现了“三足鼎立”局面:国民联盟及其盟友获得143个席位,支持总统的中间派获得163个席位,而左翼联盟则获得182个席位。

基于上述结果,巴尔德拉无望成为总理。与此同时,鉴于左翼政党在此轮选举中优异的表现,现任总理阿塔尔也得卸任。

以下,笔者将就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一、为何国民联盟的优势在第二轮投票中大幅收窄?二、马克龙下一步可能将采取哪些措施?

一、为何国民联盟的优势在第二轮投票中大幅收窄?

国民联盟并未获得预期中的高票数,首先是因为政府中间派与左翼的选举策略发挥了作用。据法国《世界报》最新统计,为了“联合狙击”极右,最终有224名晋级第二轮投票的候选人退出选举(désister);其中,134人来自左翼,82人来自支持总统的中间派,其退选的共同目标是主动让位于选区内更有希望击败国民联盟候选人的选手。如今看来,该策略取得了效果,他们的选举不仅达到了阻止国民联盟获得议会半数以上席位的目的,还将国民联盟的席位排名从第一的位置拉到第三。

其次,如果说在欧洲议会选举和立法会第一轮投票中,国民联盟获得的高票数充分反映了法国民众对新自由主义建制派代表马克龙的极大不满;那么,立法会第二轮投票后国民联盟优势的大幅收窄则又映射出多数法国人对年仅28岁的巴尔德拉出任总理一职的顾虑。

在重视学历的法国,若尔当·巴尔德拉(Jordan Bardella)却为投身政治而大学肄业,至今只有高中文凭。从党内基层升到国民联盟主席只用了区区十年,靠的却不是真才实学,而是凭借一张俊俏的脸,先后与三名国民联盟核心成员的女儿谈恋爱(其最后一任前女友是勒庞的一个侄女)。至今,巴尔德拉的政敌普遍称他不过是勒庞的“提线木偶”。

另外,选举期间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或在与“学霸”阿塔尔等对手进行公开辩论时,“学渣”巴尔德拉也经常漏洞百出。比如,此前的一次辩论中,巴尔德拉试图论述国民联盟欲限制拥有双重国籍的法国人出任政府要职的合理性,却被阿塔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民联盟在该问题上的双标:塔玛拉·沃洛克霍娃(Tamara Volokhova)女士拥有俄法双重国籍,却在国民联盟党内担任要职。说白了,国民联盟只是希望限制拥有非洲或中东血统的双国籍人士的晋升路径。

而在第二轮投票前一天,也就是7月6日,巴尔德拉在推特上暗示马克龙已被极左翼领袖梅朗雄操控,也即刻遭到法国官方辟谣。

总之,尽管高达25%的法国人支持巴尔德拉成为总理(远高于支持阿塔尔的14%),但不支持巴尔德拉的法国人则通常对其相当反感。因此,国民联盟在第二轮投票中的表现不及预期并不令人感到特别意外。

民调结果法国《观点》周刊

二、马克龙下一步可能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既然国民联盟未能赢下议会的绝对多数席位,那么摆在马克龙面前的大致只有两条路:1、促使中间党派议员与部分左翼议员合作,组成超过议会半数席位的“大联合(grande coalition)”政府,并任命一位左翼代表出任总理;2、鉴于未有政党赢下绝对多数,可任命一届“技术政府(gouvernement technique)”,保证国家正常运转,并于一年后再次解散国民议会宣布新的大选。

首先谈谈第一个选项:目前,除巴尔德拉和阿塔尔外,民间呼声最高的总理候选人包括弗朗索瓦· 吕芬(François Ruffin)和拉斐尔·格鲁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二人均属于泛左翼人士,支持率均在10%左右。不过,称此二人是“戏精”外加“刺头”或许并不为过:

吕芬原是“不屈的法兰西”成员,后因个人恩怨与梅朗雄决裂而自创政党“皮卡第崛起!(Picardie Debout!)”,党徽标识为亚眠木偶剧主人公拉弗勒(Lafleur)(皮卡第是法国北部、比利时南部的一个带有文化内涵的地区,包括亚眠、加莱等城市)。此外,吕芬还是一名导演,2016年执导的《谢谢老板》(Merci Patron!)获得了法国凯撒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在片中,吕芬呼吁失业者买股票参加股东大会直接喊话路易威登(LV)大老板伯纳德,但最终失败,并在会场被保安架走。

“皮卡第崛起!(Picardie Debout!)”海报资料图

与吕芬人畜无害的“行为艺术”相比,格鲁克斯曼就比较招人厌了:此人不仅多次在欧盟议会炒作所谓“新疆再教育营”问题,还曾喊话马克龙要求驱逐中国驻法大使,种种反华言行,导致他最终于2021年3月22日被中国外交部宣布列入制裁名单。

不过,民意归民意,在实际操作中,左翼更有可能通过“新人民阵线”党内投票、或由获得席位数最多的党派(即梅朗雄领导的“不屈的法兰西”)提议总理人选。不过,考虑到梅朗雄“老左派”风范在法国的争议较大,其本人几乎不可能被提名为总理人选。

如果马克龙决定走第二条路,即任命“技术政府”并于一年后再次宣布举行立法会选举,则阿塔尔也必须卸任,并且出任总理和部长的人选必须是仅因其专业技能获得认可、而不带党派标签的高级公务员、经济学家、外交官或专家。

此外,“技术政府”需保证国家在一年内的正常运转,如批准2025年的年度预算。

纵观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还从未出现过“技术政府”。与之相比,其邻国意大利于1993年后已出现过四届“技术政府”。例如,在 2021 年,欧洲央行前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在主要政党的支持下,得以在政治危机时期出任意大利总理。

总结:

尽管支持马克龙的党派未能在立法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但由于左翼的崛起,国民联盟的势头确实被大大挫败了。因此,马克龙应当暂时不必考虑辞去总统一职。

然而,在未来的一年里,究竟该如何治理法国?如果采用“大联合”策略,则极左政党与中间偏右派在大多经济、社会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马克龙任期的部分政治成果(如退休制度改革)很可能遭逆转。

但如果采用“技术政府”策略,尽管马克龙得以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政治遗产”,却也只能维持一年;除此之外,还可能因此背上“独裁者”的骂名,导致一年后的立法会选举中,极右或极左反弹得更厉害。

最后,尽管国民联盟的表现大大不及预期,但其获得的席位终归是在2022年立法会选举的基础上有了明显增长。如果法国未来仍然无法找到有效治理国家、延缓经济衰退的正确路径,则国民联盟的掌权恐怕不是被阻止了,而仅仅是被推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