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门新闻

“大象公会”的这个“中国农业产量之谜”你怎么看?


前天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一篇文章很火。

标题是“中国农业产量之谜”。

为什么说是个谜,谜在什么地方,说白了主要是产量和消费量的差距。

文章首先用各种数据列举了中国各省市水果的消费量和产量。

然后过渡到了蔬菜。

2016 年,中国产蔬菜 79779 万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同年,公认的农业超级强国美国只生产了 3925 万吨蔬菜,按人均算,中国也差不多是美国的五倍。中国才是世界头号番茄生产国,它生产了全世界约三分之一的番茄。

跟公认的农业强国美国相比,中国人均番茄产量大致相当,人均猪肉略高于美国,人均苹果是美国的两倍多,人均菠菜是美国的 17 倍。

问题在于,这么高的农业产出,谁来吃掉?

人均 57 公斤西瓜,对于真正的吃瓜群众,还算是可以想象的,毕竟一个大点的西瓜就可能有 5 公斤了。

人均蔬菜可是高达 577 公斤,超过半吨的量。

要把这么多菜吃完,每人每天得解决 3 斤多,一个三口之家,每天要买回 10 斤蔬菜并吃光。

这是按照产量和人口数量推断出来的数据。

问题是再一对比官方发布的人均消费量,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中国人均消费「鲜瓜果」只有 43.9 公斤,还不如西瓜一种水果的人均产量多,而所有水果合计的人均产量是 205 公斤。

中国人均消费水产品 11.4 公斤,而人均产量约为 50 公斤。

鸡蛋在中国的人均产量是 18 公斤,然而所有蛋类的人均消费量才 9.7 公斤。

但即使是最能吃菜的重庆人,也只能吃掉他们 1/4 的产量,而最能产菜的河北人,连自己 1/10 的产量都不能解决。

两者这个数对不起来怎么办?怎么解释呢?

文章的结论是这样的:

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绝大多数农产品的收购都交给了市场,各级政府不再承担与产量指标挂钩的低价派购任务,但农业产量的增长仍然是考核官员的重要指标。

换句话说:粮食产量,不敢吹太大的牛,以免背上过重的收购任务。

肉类,牛皮要吹,又不能太吹,吹过了收购任务完成不了。

至于蔬菜、水果,没有制约,想怎么增长都可以。

(原文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