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门新闻

看了佛山南海的龙船漂移,再也不用看速度与激情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不相及研究所”,作者:发财金刚)

在五月初五来到佛山的人,都有机会重新认识一下端午节。

南海区的叠滘(jiào)人民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漂移才是龙船的正确玩法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叠滘龙船”)

每年端午,叠滘都会举办龙船漂移邀请赛,其他地方的端午赛龙舟和这里相比,基本就是小学生运动会。

当地人从来都对飙车不感兴趣,他们飙船

不同于常规的直线竞速,赛场上全是长达25米以上的龙船,在平均宽度6米的河里保持超高速过弯。

这种操作相当于开着加长劳斯莱斯上秋名山,《头文字D》也不敢这么演。

(赛道最窄的地方只有三四米,快艇也没这么灵活)

中国龙舟看佛山,佛山龙舟看南海。

这里对划龙船的理解已经进入某种科幻范畴,看到水里横着走的龙船之后,足以让人相信这里被龙王加持过。

(屈原肯定想不到,现代人已经用漂移来纪念自己了)

玩了10年龙舟的加拿大友人Jim坚持认为龙舟是中国文化的一扇窗,曾专门带女儿到中国旅行,希望对女儿完成一次文化上的熏陶。

但在看到这种场面时,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压根就没划过。

“上过龙舟课就知道这项运动有多累,这里水道狭窄带拐弯,漂移就算了,他们还能挂倒挡。”

(在叠滘,不漂移都不好意思叫龙船赛,讲究一鼓转三弯,击鼓论英雄)

要知道在弯道飞驰的每条龙船上,将近有四十多位选手,整条船在即将进入弯道时提前变向,需要所有人紧密相连。

“和开车漂移不同,龙船漂移不是一个人控制,而是舦手、鼓手和扒仔一起完成。”

“除了保持龙船的高速行进,还要把控惯性和离心力,通过节奏将整艘船融为一体。”

从现场的画面上来看,叠滘龙船的鼓最起码也得是个玩激流金属的鼓手才能敲。

“我怀疑他们在尾部装了个V12发动机,不踩到4000转根本过不了这个弯,索马里都没有这种技术。”

作为一年一度的赛事,叠滘的龙船漂移每年都会定时刷新人们对端午节的认知。

可以说他们重新划分了传统文化和竞技体育之间的界限,只要人数够多,战列舰也得在这漂移。

叠滘的龙船漂移邀请赛设置为计时赛,48人一条龙舟,以来回一次的时间计算成绩。

赛区分为东胜、潭头、圣堂、茶基四个,包含S型、C型、L型以及直道四种赛道。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叠滘龙船”)

全部赛程一共4天,颁奖时会当场评选出新任“漂移龙王”。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叠滘龙船”)

根植于岭南文化的彪悍,也许是叠滘人民嫌还不够难,在圣堂杯的L型弯道转角处又垒了一块大石头,称为“考石角”。

(图片来源:佛山新闻网)

虽然说是邀请赛,但参赛的都是本地队伍,对于叠滘以外的龙船来说,邀请还行,赛就不必了

曾经有外村宗亲的一条龙船进来玩,没划出100米就不得不请本地的舦手帮忙才出去。

外来的龙船巡游一圈还能完好无损,就已经算是胜利了。

(“叠滘龙船有本事扒完全程,唔反艇就真係有技术”)

当然本地龙船也不是每次都能顺利走完比赛,龙王附体也还是得尊重一下物理规律。

在足够狭窄的区域内,龙船行进的路线必须是最大的一条弧线,不然就会翻船。

(图片来源:珠江时报)

而当看到有人能把龙船划成潜水艇的时候,自然就能更好理解叠滘人民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

在叠滘的语境中,翻船叫做“沉”,撞龙船叫做“煲”。

每当“煲”龙船出现时,观众的欢呼往往比选手夺冠还要热烈,有经验的观众知道,这才是最精彩的部分。

(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遭遇龙头撞击)

河道周围的石头就是专门砌上去给龙船撞的,不然这个比赛最大的支出可能是修房子。

有位房主因为自家房子处于弯道最难的地方,家门口年年被撞,不得不修了一面影壁来挡煞气。

“猛龙不一定能过江,但肯定能拆房。”

但这位房主仍算幸运,虽然常年被撞,但拥有最佳观赛的体验。

毕竟在叠滘看龙船,当地人都是要提前占座的。

如果你卡着时间去,可能人墙堵得你连河里的水都看不见。

(图片来源:南海旅游)

在媒体的报道中,每年都会有几万人到这里朝圣漂移的龙船,比过年还热闹。

下午才开始的比赛,早上就有人在河边等着,电视台想要转播也必须提前占座,不然根本没地方摆摄像机。

尤其是在起点、折返点、转弯点这种地方,有些位置去年比赛刚结束时就被占上了。

(绑绳子是当地人预定位置的传统方法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C-犀利吖)

有位大爷曾在河边种盆栽来霸位,之后干脆在最佳位置自己掏钱修了一套石桌石凳,以防别人抢位。

(图片来源:城事特搜)

甚至一些第一次来的游客并不了解参与这场盛会的规则,找不到位置最终只能选择上树。

(“要知道,有时候树也是要抢的”)

作为最刺激龙船赛事的举办方,龙船在叠滘突破了文化层面的范畴,有了更多实际性的意义。

有水果店主曾对媒体表示,比赛时自己一天光冰镇西瓜就能卖上百个,再算上各种冷饮,一天顶得上几个月的收益。

当地也有商家开始推出VR龙舟漂移的体验服务。

根据当地朋友的说法,叠滘龙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漂移赛开始于1981年,当时龙船的材料从柚木和坤甸木变为更轻的杉木。

如今龙船漂移赛上早已布满了赞助商的广告,越来越高的曝光度甚至直接推动了当地政府改善水质。

“以前老人常说端午要浸过龙船水,吃过龙船饭,小孩子才会更健康的长大,但刚刚开始练龙船的时候,很多兄弟练完回家就拉肚子,因为河水经常溅到嘴里。”

叠滘有一句俗话,“只有煲烂,唔冇扒慢。”

有朋友在当地论坛中这样解释:

面对冰冷坚硬的大麻石,扒仔宁可“煲”到粉身碎骨,绝不扒慢;鼓手宁可“煲”到飞身弹射,也决不停鼓。

可以说龙船就像叠滘人所展现出的一种群像,映射出的是岭南文化中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龙船包含着我们的宗族文化,姓氏文化,还有我们的信仰,也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而一条龙船把这些全部集合到一起。”

(叠滘培风社学的中堂有诗记载:“叠滘涌曲,端阳吊屈。龙船竞渡,明兴清盛”)

每到端午,全球各地的叠滘人都会赶回家乡,这时低调的佛山就会显露出自己本来的面貌。

从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众的表情,你能知道传统文化在这里从来没有暗淡,也早已有了新的生命力。

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龙船漂移活动第一次被迫暂停,但叠滘人早就把愿望贯穿在了曾经的比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