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nterested, please send a message to:Telegram Me

Navigation Page

【文/颜泽洋】

7月23日,日本制铁宣布与宝钢达成协议,决定退出其合资公司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7月25日,本田宣布10月将关闭在华合资公司位于广州的一间工厂,位于武汉的另一间工厂将于11月停产。日企接连撤出和停产引发舆论关注,系列举动意味着日企在加速撤离中国还是经营战略调整?

在笔者看来,日本制铁和宝钢“分手”以及本田缩减汽油车产能实际都面临相同的挑战——市场环境的变化。近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市场需求显著改变。新能源汽车对钢材的需求与传统汽车有所不同,这要求供应商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规模。然而,日本制铁在电动汽车转型中动作迟缓,未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调整生产。

SNEC第十七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的宝钢展台视觉中国

它的大客户,如丰田、日产、本田等日本车企,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也直接影响了汽车钢板需求。部分客户开始使用宝钢的无取向硅钢等关键材料,导致日本制铁向车企供应钢板的业务受到影响,促使其重新考虑中国市场的战略。本田也是出于相似的动机,本田公司发言人表示,这些调整是因应中国市场变化的一部分。可以看出,没有哪家企业愿意放弃仍在成长的中国市场,而是日本企业面对市场环境变化主动优化战略布局,适应新的挑战。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济合作已超50多载,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互利共赢。截至2023年年底,日本累计在华设立企业数量达到5.6万余家,实际投资累计金额逾1300亿美元,在中国累计利用外资来源国中排名第二。

中国日本商会发布《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24年白皮书》显示,超过半数日本企业有意维持或增加在华投资规模,认为中国市场是最重要的市场或三大重要市场之一。2023年日本对华投资超过1.3万亿日元,显示出日企对中国市场的持续信心。很多大型日企继续对华扩大投入,优衣库在华门店数量已达900多家,超过日本本土市场,在全球位居首位;疫情期间风头正劲的家居品牌宜得利持续布局中国市场,三年间门店数量已经破百。

由此可见,不论中日自身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环境如何变化,两国合作共赢的大方向始终没变。同时,半个多世纪的历练也让这种合作具备强大韧性和自我进化能力,合作重点领域有所调整,模式也从垂直分工走向水平分工。日本企业的投资逐步转向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点。

日本最大的汽车厂商丰田与中国科技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公司,并在中国量产燃料电池系统,这是丰田首次在海外设立专门生产燃料电池的工厂;松下集团在中国新建生产基地,包括与丰田合作的车载锂电池合资公司以及位于杭州的马达公司。

2021年,丰田中国联合华丰公司开发及生产的首个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开始销售丰田中国

不管是企业基于自身战略调整还是扩大投资,中国都采取开放的态度,始终致力于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中国国务院于2023年8月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2024年3月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等文件,不断降低外资准入门槛、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范围、提高外资便利化程度等,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庞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优良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稳定的经济环境也都成为外资青睐中国的原因。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数据,日本企业的对华直接投资收益率(2021年)为15.1%,远远超过平均值(6.9%),除了经济收益的增长,日企品牌全球影响力的增强、技术应用的创新以及成本效益的优化都是隐藏的投资红利。

中日作为重要近邻和合作伙伴,两国经济深度交融,合作关系的稳步发展不仅为彼此的民众带来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岸田文雄首相在旧金山举行会晤,重新确认全面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引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日经济界能够继续发挥彼此经济互补优势,把握新时代带来的全新机遇,推动两国“双向奔赴”的经济合作与时俱进,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