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想走哪条路的时候,先脚踏实地走好此刻的路。
因为专业学的是韩语,毕业至今一年多从事的工作都跟韩语有关,准确地来说,是被迫和韩语有关,因为对于一个职场小白来说,这是我唯一赖以生存的技能。想当初我压根对韩语不感兴趣,也没打算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填志愿的时候我写的专业是清一色的汉语言文学,没想到最后被调剂到了酒店管理专业,顺带学点韩语。

在国内学校的时候一周也就两节韩语课,并没有花什么精力去学,所以刚去韩国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我被逼着开口说韩语,特别是当韩国人听不懂自己说的话的时候,我总是瞬间觉得受到了一万点暴击,但是没办法,还是要开口说,越怕开口越难开口,每次想说一些复杂点的句子的时候,我总要深吸一口气,做好对方听不懂的打算,通常对方如果理解了你的意思就会用正确的说法来重复我刚刚的话,以此来确认我刚刚说的内容,这个时候我就会竖起耳朵听对方是怎么说的,默默在心里记住,下次就知道怎么讲了。
为了解决自己的生活费,也为了学口语,我跟大部分留学生一样开始出去找兼职,增加和韩国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饶是如此,我还是觉得自己发音不准,由于曾经做过牙齿整形手术,我前排的四颗牙是不透风的,所以讲话的时候有的单词说出来是不标准的,往往对方会听成相似的其他的单词,也闹过笑话。对此我只能提醒自己说慢点,努力让对方明白我的意思。
记得当时给我们上课的一个女教授说过,往往喜欢说话的孩子学语言比较快。确实如此,我在那边认识的一个女生就是这样,熟悉之后发现她特别喜欢聊天,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两三个小时,简直是话痨界的种子型选手。然而她也是我认识的留学生里面韩语说得最流利的。
跟她一起逛街的时候她和韩国人讲话毫无障碍,甚至很多跟她对话的韩国人都不知道她是外国人,我站在一旁羡慕得眼冒桃心。我刚好相反,相对于说话我更喜欢用文字来表达,从小就不怎么爱讲话,但是这也并不影响我在毕业之后成为一个业余里专业的韩语翻译。
去年毕业回国后我就去北京上班,彼时我已经能和韩国人正常交流了,只是不够流利。找工作的时候都是大着胆子冲着韩语翻译去找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家私企当翻译助理,整个公司就几个人,一直到一个月之后离职,我都不知道那个公司到底是干嘛的。
面试的时候对方不知道从哪弄来一本韩语杂志,指了一段让我念并且口译。那是本金融杂志,上面全是相关术语,乍一看我是懵的,但是强装淡定,面不改色地念完了,虽然我压根没看懂那一段说的是啥,内心强大如我还是根据那些零散的看懂的单词一本正经地编造出了一段话。我讲完后注意看了看对方,他居然一脸的满意,还夸我如何专业如何优秀,说他们那儿就需要这样的翻译。说在我之前已经有一个女孩也去面试了,但念完那段韩语却翻译不出来。我心下已明白了七八分,对面这个人根本不懂韩语,他是装着懂的样子来面试的,明显前面那个姑娘是被他忽悠了,而他又被我忽悠了。自此,我正式踏上了这条三流翻译之路。
上了几天班之后就跟着所谓的领导去青岛出差,他要去见一个韩国客户,但是对韩语一窍不通,全程所有的对话都需要我翻译。那是我第一次参与翻译工作,因为害怕把信息传递错,整个过程都很紧张。
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知道,如果水平还没到家,翻译结果的好坏和说外语的那个人有很大关系,如果对方字正腔圆,说话张弛有度,那翻译的时候也会轻松很多,如果对方吐字不清,说话声音小甚至说那门外语里的方言,那对我这样水平的翻译者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幸好当时那个韩国人有点上年纪了,语速不快不慢,发音清楚,而且双方聊的内容并未涉及什么专业术语,所以过程还算顺利。
但是这个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应酬场合较多,我也很讨厌酒桌上那一套,一个月后就果断辞职了。当时一起从韩国回来的好朋友也在北京,就介绍我去了她上班的公司,一家创业型电商公司。我负责的是韩国订单的采购工作,必要时会和韩国合作商用聊天软件或者电话进行沟通,偶尔会翻译一些和衣服面料有关的单词,在那个公司待了大半年几乎没怎么开口讲韩语。
之后因为家里的原因我和男友一起离开北京来到苏州,好在苏州也有很多韩国代加工厂,我很快进了一家韩企上班,直到现在。这家工厂很大,属于机械加工制造业。公司里的高管都是韩国人,并且大多在中国生活了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用中文沟通基本没问题,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帮助项目工程师同韩国总公司的工程师进行沟通,翻译邮件以及打电话。
来这里以后我学到了很多相关的专业术语,因为每天翻译大量的邮件和会议记录,我的韩语阅读和写的能力提升了很多。翻译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我就记在便利贴上,有空就去记。上个月韩国总公司派了两个人过来出差,我全程跟在后面翻译,从办公室到会议室,再到产线,我去个卫生间都打电话来催,虽然辛苦但是也有成就感。虽然我的口语不佳,好在帮助双方沟通时也没什么障碍。
两个韩国工程师问我在韩国哪个学校留学的,我忽悠他们说,我没去韩国留学啊,只是去旅游过,我的韩语是看韩剧自学的。惹的他俩瞪大眼睛赞叹连连。我想如果我说在韩国待过两年,我估计他们会说,那你没有认真学习吧……
刚毕业那会儿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并没有什么规划,只是选择了这条对于我而言最为稳妥的路,走着走着突然回头一看,原来这就是我无意识地权衡利弊下做出的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记得蔡康永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不要只想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选择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走好此刻脚下的路,哪怕是条三流之路,努力守住自己的优势,总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