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1個縣級市,是距離上海最近的城市,是上海的「後花園」

太倉市,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南岸,東與上海市崇明區隔長江相望,南鄰上海市寶山區、嘉定區,西連崑山市,北接常熟市。

太倉市境,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地屬吳國、越國、楚國,為楚國婁邑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婁邑為婁縣,今縣境屬婁縣轄地。南梁天監六年(507年),分婁縣置信義縣,大同二年(536年)分信義縣置崑山縣,今縣境屬崑山縣轄地。

元朝初,今縣境仍屬崑山縣轄地;元貞元年(1295年),崑山縣升為崑山州,今縣境仍屬之;延祐元年(1314年),崑山州遷治今太倉。明洪武二年(1369年),崑山州降為崑山縣,今縣境仍屬之;弘治十年(1497年),劃崑山縣三鄉、常熟縣1鄉、嘉定縣2鄉置太倉州,州轄祟明縣。

清雍正二年(1724年),太倉州升為直隸州,並析州地北境置鎮洋縣(治今浮橋鎮時思村),太倉直隸州轄鎮洋、崇明、嘉定、寶山四縣。民國元年(1912年),改太倉州為太倉縣,並廢鎮洋縣,併入太倉縣。

新中國成立後,太倉縣先後隸屬於蘇南蘇州行政區專員公署、蘇南人民行政公署蘇州區專員公署、江蘇省蘇州專員公署、蘇州專區革命委員會、蘇州地區革命委員會、蘇州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屬地級蘇州市。

1993年3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太倉縣,設太倉市(縣級),由江蘇省直轄、蘇州市代管。

太倉市總面積為809.93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665.96平方公里,下轄1個街道、6個鎮和太倉港經濟開發區,2017年末全市戶籍人口48.69萬人、常住人口71.58萬人。太倉市作為距離上海最近的城市,是上海的「後花園」。

太倉歷史悠久,元明時期,是重要的海港和商埠,史稱「六國碼頭」,元朝時,劉家港(位於今太倉市東瀏河鎮)便有「天下第一碼頭」之稱。明朝初,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就在劉家港內揚帆起錨。

太倉市歷史名人:郟亶(北宋水利學家)、王忬(明朝薊遼總督)、王世貞(明朝文學家、史學家)、王錫爵(明朝內閣首輔)、凌雲翼(明朝兩廣總督)、仇英(明朝繪畫大師)、張溥(明朝文學家)、王在晉(明朝兵部尚書)、徐上瀛(明末著名琴家)、王時敏(明末清初畫家)、王鑒(明末清初畫家)、陸世儀(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吳偉業(明末清初著名詩人)、王原祁(清朝傑出畫家)、畢沅(清朝狀元,學者)、陸增祥(清末金石學家)等。

唐僧在女兒國公然違背戒律懷孕,佛祖為何不怪罪他?

文/有毛僧

喝了子母河的水可以懷孕,是女兒國外城的說法,內城也有這樣說的,不過並不流行。讀原著會發現,唐僧與豬八戒喝了子母河的水立即懷孕的事,有很多蹊蹺的地方。子母河懷孕到底是什麼原理,這個有待論證。

如果子母河那麼好用,為何女兒國外城的人通過男人懷孕,根本不是子母河?可見,子母河可以解決女人懷孕問題,但是無法解決女人的快樂。所以,大量的女性還是蓄養男奴,一方面解決慾望問題,另一方面滿足生育需求。

從這裡可以看出,子母河就是個陰謀,女兒國原本就不存在子母河這一說,是近來才有的事情。這就要從如意真仙身上尋找答案了。如意真仙是牛魔王的弟弟,但是他在天庭系統任職,孫悟空也得給他幾分面子。

如意真仙來之前,女兒國並沒有子母河受孕一說,當時蓄養男奴成風,社會風氣敗壞。自從子母河有了這個功能,於是社會風氣顯得好了。不過,子母河無法代替男女的快樂體驗,所以蓄養男奴依然興盛,這就要求有打胎葯,防止意外懷孕。

於是,落胎泉就應運而生。子母河與落胎泉是兩個相互關照的產品。子母河解決的是蓄養男奴懷孕案例的洗白問題,就說是誤飲了子母河的水。她們自然就要買落胎泉。因此,如意真仙的生意可以做大做強。

子母河懷孕是妖法做的,而不是科學原理,所以服用這個水,會發生腹脹類的事情。唐僧、豬八戒服用後,全都腹脹。這並不是真正的懷孕,所以孫悟空看出來了背後的問題,揭發了牛魔王的弟弟。由於不想得罪他,所以並沒有向天庭告狀。

因此可以說,唐僧並沒有懷孕,僅僅是藥物作用腹脹而已。所以,這裡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戒律問題。如果唐僧真的懷孕了,這是典型的違反戒律的事情,所謂取經工程,也就完全廢掉了。唐僧如此小心,孫悟空如此小心,不會讓這種事發生的。

所以說,唐僧師徒在女兒國的經歷,幾乎都是被人遙控的。孫悟空之所以不殺也不懲罰如意真仙,就說為了安全歷劫,而不是惹是生非。這是孫悟空聰明,也是佛祖的明智。如果換一個人,那人就未必有孫悟空一樣的機智。可見,佛祖用人還是很講究的。

中國史上著名的4位「半仙」,個個名留青史,最後1個是正義的化身

中國史上著名的4位「半仙」,個個名留青史,最後1個是正義的化身

文 | 韋爵爺

中國歷史上有四個人雖然他們是凡身肉體,可是卻具備超凡神性,總是能做出一些不同凡響的事情,因而人們將之神化。下面的這四位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半仙」了,雖不能呼風喚雨,但一生非常傳奇,且都久留青史,深受後人的敬仰。

1.姜子牙

姜太公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也是中國古代一位影響久遠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正是因為姜子牙一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而死後成神,成了《封神榜》裡面的主角。其實姜子牙生前死後的事迹都同樣傳奇,據說姜子牙前半生窮困潦倒,懷才不遇,時常拿一根沒有錢餌的魚竿釣魚,還放出話說「願者上釣」,最後周文王就上釣了,從此也讓姜子牙可以大展宏圖抱負。

唐宋之前,姜子牙被各朝各代的皇帝稱為武聖,之後關於姜子牙的神話故事就越來越多,到了明萬曆年間,更是出現了《封神演義》,自此姜子牙就從人演變成了神,深得百姓信奉。

2.左慈

東漢末年知名方士左慈,據說曾當著曹操的面從銅盆里變出過鱸魚。不過曹操不信邪,認為左慈用的都是障眼法,因而就對左慈起了殺心,而左慈似乎早就察覺到曹操的殺意,立刻穿牆而出,瞬間市面上的所有人都長的跟左慈一模一樣,後來左慈又被追捕逃到了羊群,左慈又幻化成了羊。曹操這才無奈的說「算了,你出來吧,我不殺你了。」於是一頭老公羊這才像人一樣站起來說「何必如此」。關於左慈這些神奇的故事還有很多,但是否確有些事,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了。

3.諸葛亮

諸葛亮的神是眾所周知的,跟左慈的幻術、魔術不同,諸葛亮的是智術和謀術,因而在世人眼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比如隆中對,借東風,赤壁之戰,計取四郡等,無不顯示出諸葛亮的大智慧,所以諸葛亮雖不是神,但是那股聰明勁卻讓人堪稱為神,至今都受世人敬仰,而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更是直接被描寫成了一個「半仙」式的神人。

4.包拯

包青天包拯也是一個被人看作是神一般的人物,他斷案如神、秉公執法、明鏡高懸,敢於給老百姓伸張正義,有他坐鎮的開封府,曾大開正門,讓貪官污吏和地痞流氓紛紛收手,不敢作祟,更沒人敢到包拯面前說情,就算有紅包也無處送。因而鐵面無私的包拯被後世奉為神明,認為包拯是奎星轉世,是正義的化身!

諦聽多慮了,地藏王菩薩可以分分鐘滅掉六耳獼猴

文/有毛僧

很多粗略讀過《西遊記》的人會認為,地藏王菩薩是個很一般的菩薩,沒有多少能力。最大的論據來自兩個事件,一個是孫悟空大鬧地府,地藏王菩薩缺席,最後寫信到玉帝處告狀。第二個是六耳獼猴與孫悟空大鬧地府,地藏王菩薩不敢得罪六耳獼猴。

這兩件事需要全面來看,畢竟《西遊記》的故事是有一貫的邏輯的,僅僅看表面不足以看出背後的道理。孫悟空鬧地府的時候,目的是讓孫悟空鬧出動靜,然後引導天庭處理孫悟空。所以,地藏王菩薩根本就沒有出手。

當時的地藏王菩薩躲在自己的宮殿里,對地府發生的事情充耳不聞。他是個聰明人,深知孫悟空鬧地府的意義,這是佛祖為了讓孫悟空挑戰天庭,故意設計的。所以,地藏王菩薩跑的遠遠的,就是為了避嫌。

如果將這種行為定義為懦弱,那就太不了解天庭、佛界的規則了。地藏王菩薩是管理幽冥界的佛教神,幽冥界集結了三界最厲害的大神。如果地藏王菩薩連孫悟空都害怕,他就沒法在地獄混了,不如到靈山去養老。

六耳獼猴那次,地藏王菩薩一開始沒忍住,想揭發他們倆的關係。諦聽很聰明,向地藏王菩薩報告了兩個猴王的情況,引起了地藏王菩薩的重視。並不是說地藏王菩薩不敢得罪六耳獼猴,更不是他打不過六耳獼猴,而是因為為了佛祖的權威,他不可以這麼做。

地藏王菩薩的本領是非常高強的,他早已修到了佛的果位。尤其他發誓要度地獄所有的鬼,所以拒絕成佛。在靈山,他被認為是佛祖與彌勒之間的過度人。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意味著,佛祖退位後,地藏王菩薩會當頭,但是沒有佛祖的頭銜,權力依然最大。

如果他個人能力不強,佛祖絕對不敢做這樣的安排。畢竟,僅僅彌勒佛就可以挑戰這個安排。彌勒佛之所以不敢挑戰,就是因為地藏王菩薩有獨特能力,因此他沒有理由害怕六耳獼猴。畢竟,六耳獼猴是如來佛安排的,地藏王絕對不會說破。

至於諦聽,其實是地藏王菩薩故意在考驗諦聽的成熟度,看看他面對這樣的事情有沒有獨立的判斷力。事實證明,諦聽的確很聰明,與地藏王菩薩想到了一起。地藏王菩薩才是真正的厲害角色,連孫悟空都極為佩服。

罕見草書《洛神賦卷》:超清單字,美到尖叫!

總第一一八五期;歡迎關注。

曹植名篇《洛神賦》,歷代書法佳作不少,但以草書書之的卻不多見。

出題:請問這是誰的作品?

提示:

01、作者書寫時省略了原文所有的語氣詞「兮」字,這樣的省略在書法作品中是很少見的。

02、此件作品字法熟練,筆意圓潤,一氣呵成,流暢而能渾厚,飛動而兼沉著,可見書者當時精力彌滿,興緻清暢,是晚年筆而非衰年筆。作品屬於小草,雖氣脈連貫,而又字字獨立,筆筆清楚,顯示出書者極深的書法造詣。

03請慢慢滑動欣賞,每一個高清單字的落筆行筆,靜心一路看下去,我們彷彿能看到書寫者當時的書寫動作……讀帖入此境,才會有所領會。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施一公:我的認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走進生命,打開眼界。

01

施一公教授的演講

一個生物學家面對生命之謎的不懈追問

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在「未來論壇」年會上發表題為《生命科學認知的極限》的演講。

與以往不同的是,施一公此番並未局限於生命醫學,他從人類生命飽受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三大挑戰開始,講述了人類如何通過科學來接受生命挑戰。

但最終,人對生命認知的極限問題將他的科學思索,由生物醫學帶向量子力學,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生物學家面對生命之謎的不懈追問。

施一公在演講現場

以下是演講全文: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討一下生命的本質和生命的極限。

我們先看看人從哪而來?人的整個出生過程是這樣的:一個精子在卵子表面不停地遊逛,尋找一個入口,找到合適位點以後,會分泌一些酶,然後鑽進去。卵子很聰明,一般不會讓第二個精子再有機會,所以一有精子進來,馬上把入口封死。精子進來後就被降解,然後精子的細胞核和卵子的細胞核結合,形成雙倍體,受精卵開始發育,逐漸分裂為2個細胞、再分裂為4個細胞、8個細胞、16個細胞,此時受精卵還在子宮外面遊逛,還沒有著床。繼續分裂下去,形成64個細胞、128個細胞,這時它快要找到著床地點了。著床之後,繼續發育。

你們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短短四個禮拜,胎兒開始有心跳。慢慢地,神經管形成了,脊椎形成了,四肢開始發育,通過細胞凋亡,開始形成手指頭。到四五個月的時候,胎兒開始在母親肚子里踢騰。出生之前,胎兒的大腦發育非常快,各種神經突觸迅速形成。然而不要忘了,這樣一個鮮活的生命來自於一個受精卵。

生命開始之後,生命的歷程很漫長,這裡面有很多苦惱。我記得我看過一首打油詩是這樣說的:0歲閃亮登場,10歲茁壯成長,20歲為情彷徨,30歲拚命打闖,40歲基本定向,50歲回頭望望,60歲告老還鄉,70歲搓搓麻將,80歲晒晒太陽,90歲躺在床上,100歲掛在牆上。

2

科學如何應對生命挑戰

我們生命的歷程飽受挑戰,有很多來自於疾病,其中三類疾病和人類有很大關係。

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重要的殺手,僅在中國每年就有303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32%。第二種疾病也很可怕,就是癌症,我們身邊的人常常被癌症奪去生命,中國每年有265萬人死於癌症,佔28%。第三類疾病死亡率不高,但是對人的困擾很大,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就是神經退行性疾病,有多位世界名人都曾受這類疾病的折磨。此外還有34%的人死於其他原因,其中大部分是傳染病,一小部分是交通事故和意外傷害。

我今天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如何運用科學去接受生命的挑戰。

在古代,我們在黑暗中摸索,比如說當代的屠呦呦為找到治療瘧疾的方法,就是看了古典藥學得到靈感,導致了青蒿素的發現。後來弗萊明發現青黴素,已經是用科學的方法論來探索。1985年以後,由於戈爾茨坦和布朗發現了低密度脂肪顆粒的受體(LDL受體),開啟了真正的征服心血管疾病的歷程。

人類始終用科學在應對挑戰,從簡單的摸索和經驗積累,到最後通過基礎研究驅使藥物的發現。我有三個例子在此分享。

第一個例子就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發現,導致心血管形成斑塊的低密度脂蛋白和受體結合以後會被細胞內吞,內吞以後低密度脂肪的顆粒會被降解,而受體會回到細胞表面,可以重生,再去把新的低密度脂蛋白拉到細胞內去,從而減少對人體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1985年,戈爾茨坦和布朗兩位科學家,(也是在座的王曉東的博士後導師),就是因為發現了低密度脂蛋白的受體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在戈爾茨坦、布朗和日本科學家Endo Akira等一大批人的努力下,很多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問世了,包括1987年問世的第一個心血管疾病的藥物。迄今為止,最有名的他汀類藥物立普妥(阿托伐他汀)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在座的就應該有人服用過這種葯。在它於2011年專利過期之前,全球銷售額高達160億美元,堪稱葯神。

我們一直在用基礎研究去探索最前沿的和疾病做鬥爭的方式,我們雖然有很多他汀類藥物,但是很多高血脂的人僅僅靠吃他汀類藥物,並不能阻止心血管軟斑塊和硬斑塊的形成。為什麼呢?科學家發現,是因為這些人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逐漸被降解得找不到了,如何把他們的受體的數量恢復出來,就是問題的核心。

幾年之前,科學家找到了PCSK9蛋白,它可以結合低密度脂肪蛋白的受體。結合到受體以後,低密度脂蛋白顆粒被受體一起拉到細胞內內吞了,也就是說,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在被細胞內吞的同時就犧牲了,也就不能再把流淌於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降解掉,這樣低密度脂蛋白大量堆積,就形成了軟斑塊和硬斑塊,最後帶來致命的心血管疾病。這個過程是基礎研究發現的,而發現這個過程的著名科學家海倫,是一位女性,獲得了2015年的生命科學的突破獎。

第二個例子我們講講治療癌症的新的曙光,也就是大家聽過很多次的「免疫療法」。這個免疫療法最有名的一個例子,是2015年8月20日,美國前總統卡特向所有世界上關心他的人宣布,自己得了晚期黑色素瘤,而且當時已經有4個2毫米大的腫瘤在腦子裡,已經擴散了,他認為自己的時間不多了。然而短短3個月以後,2015年12月6日,他再次出現在大家面前,告訴人們,通過分子療法,他腦子裡的4個腫瘤已經完全找不到了。

他的分子療法就包括一個很有名的免疫療法,就是針對PD-1表面受體的單克隆療法。免疫療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對疾病的鬥爭方式。這種療法的創始人,也是這一概念的發現者James Allison同樣獲得了生命科學突破獎。對這一過程也做出了重大貢獻的科學家中,還包括一位中國人,就是陳列平博士。

第三個例子是神經退行性疾病。非常遺憾,至今人類根本不知道病因,儘管我可以告訴大家很多的理論、數據和實踐,但我們只是大概知道這個病是怎麼回事。現在世界上有4700萬人飽受這種疾病的困擾,預計2050年時,每3秒鐘就有一個新的病人出現,我們會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受它的困擾。

神經退行性疾病中最有名的就是老年痴呆症症,也叫阿爾茨海默綜合症。得這個病的病人很痛苦,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老年痴呆晚期的患者大腦裡面有一個個很可怕的洞,大腦被吞噬掉了。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老年痴呆症,但是大家公認,如果從分子水平上認識老年痴呆症,也許會為治療帶來曙光。

我自己的實驗室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們去年在原子解析度上首次報道了與老年痴呆有直接關係的人源γ分泌酶的結構,這個人源γ分泌酶被認為是導致老年痴呆症必不可少的一個致病蛋白,所以也許通過後續的深化研究,我們可以找到治療老年痴呆症的辦法。

3

認知生命有極限

我舉了心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症的例子,最後過渡到大腦。不要說我們對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不清楚,對大腦這樣一個神秘的器官我們也知之甚少,我們基本上可以說什麼都不知道。儘管我們有很好的學習記憶的模型,我們可以模擬出學習記憶的過程,但究竟是不是這樣?我們真的不知道。

我甚至認為包括我們的電信號記錄的神經衝動電位,只是一個表象,不一定是學習記憶的本質。為什麼?因為我們確實是這樣一個生物人,是一堆原子構成的人在理解生命。

我們在用我們的五官,就是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理解這個世界。這個過程是不是客觀的呢,肯定不是客觀的。我們的五官感受世界以後,把信息全部集中到大腦,但是我們不知道大腦是如何工作的,所以在這方面也不能叫客觀。

我們人究竟是什麼呢?仔細想一想,人是怎麼樣處理信息的呢?我們先來對信息也就是物質做一個定義。

我們有三個層面的物質:

第一個物質是宏觀的,就是我們可以感知到的,直覺可以看到的東西,比如人是一個物質,房子也是一個物質,天安門、故宮都是物質。

第二個層面是微觀的,包括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也叫微觀,我們可以藉助儀器感知到、測量到,從直覺上認為它存在,比如說原子、分子、蛋白,比如說很遠的一百億光年以外的星球。

第三個層面,就是超微觀的物質。對這一類,我們只能理論推測,用實驗驗證,但是從來不知道它是什麼,包括量子,包括光子。儘管知道粒子可以有自旋和能級、能量,但是我們真的很難通過直覺理解,這就是超微觀世界。

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想一想,這個世界是超微觀世界決定微觀世界,微觀世界決定宏觀世界。我們人是什麼?人就是宏觀世界裡的一個個體,所以我們的本質一定是由微觀世界決定,再由超微觀世界決定。我毫不懷疑我就是一個薛定諤方程、一個生命形式、一個能量形式,但不知道怎麼解這個方程,不知道思維是怎麼產生的,僅此而已。我相信,你也應該相信,我們每個人不僅是一堆原子,而是一堆粒子構成的。

所以,我們真的就是一堆由粒子構成的原子,如此之簡單。我們有多少原子?大約有6×10^27個原子,形成大約60種不同的元素,但真正的比較多的元素,不過區區11種。原子通過共價鍵形成分子,分子聚在一起形成分子聚集體,然後形成小的細胞器、細胞、組織、器官,最後形成一個整體。但是你會覺得,不管你怎麼做研究,都無法解釋人的意識,這超越了我們能說出和能感知的層面。我認為要解釋意識,一定得超出前兩個層次,到量子力學層面去考察。我自己認為是這樣的。

4

量子糾纏是可以進化的現象嗎?

所以我想班門弄斧講一講量子糾纏。1935年,當愛因斯坦(Einstein)和波多爾斯基(Podolsky)以及羅森(Rosen)一起,寫出了著名的EPR佯謬之後,提出了量子糾纏。實際上「量子糾纏」這個詞並不是愛因斯坦提出來的,而是薛定諤提出來的,當時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

量子糾纏的意思是說,兩個糾纏的量子不管相距多遠,它們都不是獨立事件。當你對一個量子進行測量的時候,另外一個相距很遠的量子居然也可以被人知道它的狀態,可以被關聯地測量,很不可思議。但這樣一個簡單的現象既然存在於客觀世界,我相信它會無處不在,包括存在於我們的人體里。是不是這樣呢?當然是這樣。量子糾纏怎麼樣影響我們的生命,其實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用直覺去感受的。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著名的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Matthew Fisher就篤信,人的意識、記憶和思維是量子糾纏的,要用量子理論來解釋。那怎麼證明呢?他說我一定要在實物上證明,要尋找量子糾纏的實體。很多科學家找了很長時間,發現神經細胞裡面的微管可以形成量子糾纏,但是微管的時間尺度是10^(-20)秒到10^(-13)秒,遠遠小於人的記憶和意識的形成時間。但是他通過理論的實踐,以模擬的方式找到了,他正在進行實驗驗證。

比如把磷和鈣放在一起,也就是磷酸鈣,當磷酸鈣以波斯納分子集群(Posner molecule or cluster)形式存在的時候,它的量子糾纏時間可以長達105秒!能把這樣一個極其脆弱的,對聲、光、電、熱都極其敏感的量子糾纏現象的持續時間提高15個數量級,那麼如果再提高5個數量級,就可以達到年的水平,以年為單位來保存量子糾纏現象。

那麼依此類推,你們覺不覺得,有一天我們人類會發現量子糾纏也是一個可以進化的現象,它可以保存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也就是說,量子糾纏,它在遠古的時候就存在了,在進化過程中被保存了下來。

我要問你們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們相信有第六感官嗎?很多人會說不相信。第二個問題,有沒有可能,兩個人會以未知的方式進行交流?你會說也許,不會像第一個問題那樣肯定地說不信。第三個問題,量子糾纏是否存在於人類的認知世界裡面?存在於大腦里?我相信聽了我的講座,你會覺得很有可能。第四個問題,量子糾纏是不是適用於地球上的物質呢?你一定會說一定適用,因為我們已經證明了。但其實簡單講,這四個問題是完全一樣的問題,倒推回去就說明一定有第六感官,只是我們無法感受,所以叫「第六感官」。

那麼我們人究竟是什麼?我們只不過是由一個細胞走過來的,就是受精卵,所有受精卵在35億年以前,都來自於同一個細胞,同一團物質,一個處於複雜的量子糾纏的體系,就這麼簡單。

其實我不知道這裡面是什麼,但是我相信它。我每呼吸一次會攝入10^22次方的氧原子進入我的身體,進入共價結構。這一口呼吸至少有10^4次方以上的氧原子,被處在世界上一個很遙遠角落裡的,我沒有見過的人呼吸過至少一次,這在一個月內就會做到,人一輩子一直在這麼做。而兩個人在一個房間里的時候,一天可以有63克的氧氣在彼此的肺當中交換。

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看世界完全像盲人摸象一樣,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有形的,我們自己認為它是客觀的世界。其實我們已知的物質的質量在宇宙中只佔4%,其餘96%的物質的存在形式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的,我們叫它暗物質和暗能量。

那麼盲人摸象般地認識世界是科學嗎?一定是科學。每個人摸的都是真實存在,而且都是客觀存在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我們現在也是如此。只是我們不知道摸的是象的後背,還是尾巴,還是耳朵。我認為人類的認知極限就在於,我們是一堆原子,我們處在宏觀世界,但我們希望隔著兩個世界去看超微觀世界。那是一個最美好的、極其美妙的世界。

5

世界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隨著量子衛星上天,有關量子的事科普一下: 當代科技最前沿發現了什麼?竟然顛覆人類世界觀!

我們的世界,因為幾個最新的科學,全亂了!

一、攪亂了世界的3項科學成果

(一)暗物質

01 怎麼發現有暗物質?我們原來認識的宇宙的形態,是星球與星球之間通過萬有引力相互吸引,你繞我轉,我繞他轉,星球們忙亂而有序。

但後來,科學家通過計算星球與星球之間的引力發現,星球自身的這點引力,遠遠不夠維持一個個完整的星系。如果星系、星球間僅僅只有現有質量的萬有引力支持的話,宇宙應是一盤散沙。宇宙之所以能維持現有秩序,只能是因為還有其他物質。而這種物質,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看到並找到,所以,稱之暗物質。

02 暗物質有多少?科學家通過計算,要保持現在宇宙的運行秩序,暗物質的質量,必須5倍於我們現在看到的物質。

03 有沒有觀測到暗物質?現在沒有真正的測到暗物質。只是能發現光線在經過某處時發生偏轉,而該區域沒有我們能看到的物質,也沒有黑洞。

04 黑洞是不是暗物質?不是。黑洞只是光出不來,它發出其他射線,它仍然是常規物質。

(二)暗能量

02 怎麼發現有暗能量?科學家觀測發現,我們現在的宇宙,不僅在不斷膨脹,而且在加速膨脹。如果勻速膨脹,還可以理解。但加速膨脹,就需要有新的能量的加入。這能量是啥?科學家也搞不清,取名叫暗能量。

02 暗能量有多少?科學家通過計算,通過質能轉換方程E=MC2計算,要維持當前宇宙的這種膨脹速度,暗能量應該是現有物質和暗物質總和的一倍還要多。

03 有沒有找到暗能量?目前為止,還沒有。

(三)量子糾纏

現代科學發現,對物質的研究,在進入分子、原子、量子等微觀級別後,意外非常大。出現了超導體、納米級、石墨烯等革命性的材料,出現從分子水賓士愈癌症的奇蹟。而最神奇的是——量子糾纏。

01 什麼是量子糾纏?科學實驗發現,二個沒有任何關係的量子,會在不同位置出現完全相關的相同表現。如相隔很遠(不是量子級的遠,是公里、光年甚至更遠)的二個量子,之間並沒有任何常規聯繫,一個出現狀態變化,另一個幾乎在相同的時間出現相同的狀態變化,而且不是巧合。

02 有沒有觀測到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經理論提出,實驗驗證了的。科學家已經實現了6-8個離子的糾纏態。我國科學家實現了13公里級的量子糾纏態的拆分、發送。

6

攪亂了的世界

01 攪亂了的哲學世界

我們原來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沒有神,沒有特異功能,意識是和物質相對立的另一種存在。現在我們發現,我們認知的物質,僅僅是這個宇宙的5%。沒有任何聯繫的二個量子,可以如神一般的發生糾纏。把意識放到分子,量子態去分析,意識其實也是一種物質。

既然宇宙中還有95%的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那靈魂、鬼都可以存在。既然量子能糾纏,那第六感、特異功能也可以存在。同時,誰能保證在這些未知的物質中,有一些物質或生靈,它能通過量子糾纏,完全徹底地影響我們的各個狀態?於是,神也可以存在。

02 坍塌了的物理世界

我們現在所有的物理學理論,都以光速不可超越為基礎。而據測定,量子糾纏的傳導速度,至少4倍於光速。

03 崩潰的內心世界

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的世界,僅僅是整個世界的5%。這和1000年前人類不知道有空氣,不知道有電場、磁場,不認識元素,以為天圓地方相比,我們的未知世界還要多得多,多到難以想像。

世界如此未知,人類如此愚昧,我們還有什麼物事必須難以釋懷?

成吉思汗的墓葬找尋方法令人震驚,極其殘忍

作為古代的一個成功的軍事家和領袖,成吉思汗的墓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但是始終沒能找到他的墓葬。不論是中國的考古學家也好還是外國的考古學家,為了找到成吉思汗的墓四處勘察,皆一無所獲。

據相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曾將蒙古統一,一二二六年,他第二次出征西夏病逝於此地,享年六十五歲。因處於戰爭中,蒙古諸將依照成吉思汗的遺囑,秘不發喪,戰後,他的心腹根據他的遺詔,將遺體運回了他的家鄉,安放在了建造好的陵墓之中。又派出無數匹馬在陵墓上方來回奔踏,並且種植了大片樹林,墓碑也就是一棵獨立的樹。為了不把陵墓的位置泄露出去,參與建造的一千多位工匠被八百名蒙古士兵全部滅口,之後這八百士兵也悉數被殺。

不過成吉思汗的後世為了記住成吉思汗的墓地,想了一種極其殘忍的方法,動物尋找法。根據相關資料得知,在做好了成吉思汗的一切安排後,他們帶來兩隻駱駝,他們在成吉思汗墳上將駝羔殺死,血灑在上面。子女如若想拜祭成吉思汗,就讓當時被殺駝羔的母駝為嚮導,引導人馬前來祭祀,當看到母駝在某地繞圈子悲鳴時就可知道陵墓所在地了。

多虧慈禧是趙雲的鐵粉,否則今天就看不到「蜀八劍」之趙雲劍了

劉備是三國劍術高手,平生喜歡佩劍,章武元年,劉備用金牛山的鐵礦,精心鑄造了八把寶劍,除了自己佩戴一把外,其他7把分別賜給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以及三個兒子。這八把寶劍全部都是三尺六寸長,寶劍上的文字全部由諸葛亮親筆手書。這八把寶劍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蜀八劍」

千百年以後,「蜀八劍」大多下落不明了,只有孔明佩劍,後來為唐朝將軍李正己之孫,李納之子李師古獲得,李師古根據自己的名字將孔明劍改名師古劍。

而另一把出現在後世的「蜀八劍」就是趙雲佩劍,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專政,由於慈禧是趙雲的鐵粉,一直就很喜歡看趙雲的戲,底下那些趨炎附勢的官員為了巴結慈禧太后,想盡辦法收集到了「蜀八劍」之趙雲佩劍,於是馬上送給了慈禧。慈禧得到趙雲佩劍後,如獲至寶,興奮異常,從此,這把趙雲佩劍就被慈禧當做寶貝收藏了。

1928年,軍閥孫殿英借軍事演習之名,派部隊掘盜清東陵慈禧墓,在慈禧身邊發現了有個木箱,「木箱中躺著一柄青銅古劍,劍身灰黑,發出銅綠色光,可以看出年代十分久遠」。這把古劍正是「蜀八劍」之趙雲佩劍。原來,慈禧死後把趙雲佩劍當作了陪葬品,想自己永久的佔有它。可這個權傾一時的女人卻沒有想到,自己死後會不得安寧。

1947年,孫殿英被野戰軍十八旅五十四團活捉,孫殿英向旅長肖永銀交代了盜掘慈禧墓的事實經過,並且上繳部分文物,其中就有趙雲佩劍。

不敢挖的神秘古墓——秦始皇陵

秦始皇嬴政死後圍繞著他身上的謎團一直不斷,最為人關注的就是秦始皇陵墓,該陵墓於他在位時就一直修建,耗時38年,秦始皇陵墓一直作為中國中國歷史上最壯觀的陵墓,所有人都想一探究竟,但是從發現到至今,秦始皇陵一直沒有被挖掘。不僅如此,就連靠著古墓發家致富的盜墓賊都沒有對其進行破壞過,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據有關資料顯示,秦始皇陵,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根據司馬遷記載,秦始皇陵深及九泉,根據此資料,我們得知秦始皇陵面積大的很,所以盜墓賊很有可能是沒有辦法找准其墓址。不僅如此,在秦始皇建立該墓時就想到了墓葬被盜一事,在建造時就為自己的墓葬做了很多的防盜措施。因為皇陵的文物豐富之多之後也有不怕死的盜墓試著去過,但也都無功而返。

除了盜墓賊,考古學家為何至今遲遲沒有打開秦始皇陵呢,專家給出的解釋是,在勘測秦始皇陵時發現皇陵內有大量汞物質,因此不敢輕易打開皇陵。這一說法始終難服大眾,在面臨大眾給出的一系列疑問後,專家終於給出秦始皇陵為什麼不敢挖的最重要原因,考古學家最終給出解釋,關於秦始皇陵一直沒有打開的原因出於文物保護初衷,文物一但遇見氧氣就容易被氧化,不利於文物傳致後代。

他頭上長角,可撞斷松樹,被朝廷封賞後,為何繼續落草為寇

文/主任

在梁山108將中,要說長相奇特,不是丑郡馬宣贊,也不是青面獸楊志,更不是及時雨宋黑子,而是外號獨角龍的鄒潤。這哥們在外型上就驚為天人,因為他頭上有一個大肉瘤,隨著時間的推移,估計鄒潤也沒引起重視,後來就越長越大,後來就變成了一個像犀牛角一樣的東西。

頭上長角,這不常見,更不常見的是,鄒潤並沒有去檢查到底有什麼問題沒有,而且還將這個肉瘤當成武器,如同犀牛那般,橫衝直撞,而且威力非凡,鄒潤就曾經用頭上這個角,去撞一棵松樹,結果還真把樹給撞斷了,讓人嘆為觀止。

老實說,鄒潤這個角色在梁山完全是個湊數的,他和鄒淵原來是在登雲山當土匪,干一些攔路搶劫的買賣,小日子也過得還可以。由於鄒潤和登州幫的孫新認識,後來就幫助孫新去救解珍和解寶,後來就順其自然加入了梁山。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登州幫在梁山的地位本來就是非常低的,處處受到打壓,就連老大孫立武功那麼高,也一樣被放到了地煞,根本不受重視,即便是進入了天罡的解珍和解寶,也不過是兩個替死鬼而已。

連登州幫都這麼不受重視,在梁山被嚴重邊緣化,那麼作為登州幫的附屬產品,鄒潤和鄒淵的地位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所以,他們在上了梁山之後其實一直沒有什麼表現,當然,他們也不可能有什麼表現,要武功武功差,要能力能力弱,只有頭上有個角,你還能讓他怎麼著?

不過這樣也好,尤其是鄒潤,運氣非常不錯,在梁山招安之後,打了那麼多仗,他竟然都僥倖活了下來,哪怕是在和方臘的對戰中,那麼多人都橫屍沙場,葬身他鄉,但是他卻沒事,還隨宋江一起回到東京,接受了朝廷的封賞,成為了武奕郎。

按說,這樣的人生算是圓滿了吧,下半輩子吃喝不愁了吧,但是鄒潤的選擇就是和其他人不一樣,在接受朝廷封賞之後,這哥們竟然沒有繼續留在朝廷,而是選擇了回到登雲山,繼續從事自己的土匪生涯。

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當土匪也能上癮,估計鄒潤才是梁山唯一的一個人。

或許他這麼選擇的原因是因為看透了朝廷,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原本就喜歡無拘束的生活,回到登雲山,只是等於回到他所熟悉的生活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