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 泰國四名被困球員獲救,《經濟學人》討論日本對外籍勞工的態度

    議題製造者在談什麼

    六年前,東京往北 20 公里的川口市一家醫院 Sakura no Mori 聘用了第一批外國工作者的時候,那裡的病人都用 gaijin(外國人)直接稱呼他們,並不想讓他們為自己服務。如今這裡的病人對外國工作者的態度發生了改變,接受了他們。

    日本是世界上最同質的國家之一,只有 2% 的外國居民。作為對比,法國和韓國的這項數據分別是 16% 和 4%。不過,日本全國對外國勞動力的態度也和這家醫院一樣發生了改變。去年的一份調查顯示,在是否願意接受外國勞動者的態度上,同意和不同意的各占 42%,但 60% 的 18-29 的年輕人持有贊同態度,是 70 歲以上老人的兩倍。

    日本如今有差不多 130 萬的外國勞動力,佔整體勞動力的 2%,這創下了新高。雖然多數情況下,簽證只對於那些高水準高技藝的外國勞動者開放,水平低一些的人還是可以以學徒的狀態參與工作。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中,三分之一是中國人,越南人和尼泊爾人的數量正在增加。

    還有更多的「gaijin」在路上。日本政府計劃在未來七年引進 50 萬的外籍勞工,涉及的領域包括農業、護理、建築、住宿、造船等行業。比數字更深遠的意義在於日本政府願意接納相對低技能勞動者的態度。

    態度轉變背後是對勞動力的需求。過去 20 年,日本 30 歲以下勞動力的數量縮水了 15%。老齡化導致例如護工這類職業供不應求。農業、建築和護理等行業對外籍勞工的依賴日益加重。開頭提到的 Sakura no Mori 有 8% 的外籍員工,便利店 7 Eleven 也有 7%。

    不過,吸引外籍勞工的過程並不容易。語言是一大障礙。日本向高技藝的勞工簽發籤證並不要求對方掌握日語,但大部分日本公司都使用日語交流。對於勞動能力較低的人, 他們必須通過日語考試,但他們不被允許攜家庭前來。

    另外,外籍勞工或者學生會面臨嚴苛的工作要求,但他們很難得到提升,因為日本公司對輩分看得很重。

    在幫助外國人融合到日本文化方面,日本政府做的事很少,因為它可能並不真心希望他們留下來。那些持有簽證的人需要頻繁更新。即使對於日本僑民,政府的態度也不是那麼開放。按理來說,他們比其他外來者更熟悉日本文化,但日本政府並沒有很熱心地幫他們。2008 年,日本方面為日僑提供了飛往他們自己國家的免費機票,條件是他們不再回到日本。

    隨著日本對低技能外國勞工的開放,可能導致貧窮、群租等問題發生,這些正是當初日本拒絕外來者的理由。

    「在正確的政策下,我們可以轉變自己國家的身份,從世上最奇怪的國家變成接受移民方面的典範。」日本移民政策研究所的負責人 Hidenori Sakanaka 說。

     24 小時新聞製造者

    當地時間 8 日的消息,四名被困在泰國溶洞的少年足球隊員當天傍晚已被成功救出,並送往醫院,目前身體狀況良好。第二批救援行動預計於周一早上進行。被救的隊員年齡在 11-16 歲之間。

    據 BBC,救援工作因為替換氧氣罐而暫停了 10 個小時。下一個救援階段會是當地時間周一早上。之所以在周日展開救援行動,是因為那時處於最好的救援條件,而之後水位會進一步上升。

    共計 12 名足球隊員和一位 25 歲的教練被困在溶洞超過了兩周的時間。上周,救援隊伍找到了因暴雨而失聯的他們。當地時間周五,一位潛水員在拯救的過程中喪生。

     世界還發生了什麼

     有人說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祖父母弗里德里希和伊麗莎白都出生在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村鎮卡爾斯塔特。他們一起長大,在村子裡的教堂接受洗禮,結婚後移民去了美國。但與特朗普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卡爾斯塔特對於美國現任總統態度微妙。

    這裡特朗普的親戚們都不太願意談論他。後來開著一家麵包房的烏爾蘇拉·特朗普心軟了,雙手一攤,談了口氣:「親戚是沒法選的,對吧?」

    卡爾斯塔特是個新教市鎮,很依仗葡萄酒生意。弗里德里希·特朗普是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同輩人說他「有禮貌」,是一個「安靜、沉默寡言」的人,「生活清清白白」。但唐納德·特朗普與這裡的關係就不那麼風平浪靜了。

    這裡沒有指明特朗普家祖屋的路標,那是一棟普普通通的房子,也沒有牌匾。而除了存在墓園裡幾個墳墓上的名字之外,幾乎看不到表明特朗普是這裡子孫的痕迹。為了避免爭議,在旅遊推廣中也沒有出現美國總統的名字。不過,還是偶爾有特朗普的扮演者在街上走動,遊客會詢問特朗普的家在哪裡。

    特朗普當選後,當地酒店遭到抵制威脅,一些長期客戶取消了訂單。葡萄酒訂單也被取消了。特朗普自己對於德國也並不感冒。他否認自己的德國血統,而稱他有瑞典血統。(瑞典也有一個地方叫卡爾斯塔德。)

    最新的傳言是,美國總統可能來這裡訪問。

    「(如果總統要來,)我想,那我將會出去度假,「烏爾蘇·拉特朗普說。

    你可能還感興趣的事

    對於忘記母語或者母語說得不熟練的一個慣常解釋是,你在國外待太久了。不過,關於你是否以及如何忘記母語的問題,答案要比直覺更複雜。

    針對德國猶太人的一項研究顯示,那些在水晶之夜(1938 年 11 月 9 日至 10 日凌晨,納粹黨員與黨衛隊襲擊德國全境的猶太人的事件。這被認為是對猶太人有組織的屠殺的開始。)之後離開德國的猶太人,相比之前離開的,在國外待的時間更短,但德語退化程度更甚。

    像上述那樣創傷的例子屬於極端情況。更多的情況下,母語和新語言在移民的腦中共存。那些本來就對語言掌握度比較高的人,對母語的記憶和掌握能力會更強,無論他在國外待的時間長短。

    相比時間,生活語境是更重要的因素,如果你一直與國外當地人用他們的語言交流,那麼再切回到母語模式的一個後遺症是,你一句話里可能出現兩種語言,會覺得用外國話表達某些特定內容更自然。(比如我們熟悉的:我明天有個 assignment 要 due)

    Laura Dominguez 是一位南安普頓大學的語言學家,她經研究發現:在英國的西班牙人大多說英語,而在美國邁阿密的古巴人一直說西班牙語。這很容易理解,英國的西班牙人被英國風包圍,而在邁阿密則是一個充滿拉丁風情的地方。

    但一個詭異的發現是,那些隔離的西班牙人對於母語基礎語法的保留要好過一直在使用母語的古巴人。這背後的原因並不是英語的作用,而在於邁阿密各種變種的西班牙語——古巴人說話的腔調變得更像哥倫比亞人或者墨西哥人了。換句話說,如果一個新的語言和母語風格類似,那麼它可能會對母語產生影響。

     歷史上的今天

    1582 年 7 月 9 日,明朝政治家張居正去世。

    1816 年 7 月 9 日,圖庫曼議會宣布阿根廷脫離西班牙而獨立。

    1905 年 7 月 9 日,中國第一部影片《定軍山》開始拍攝。

    1992 年 7 月 9 日,彭定康正式出任香港最後一任總督。

    2006 年 7 月 9 日,柏林舉行的世界盃決賽中,義大利通過點球戰勝法國隊奪冠。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 华裔脱口秀演员黄西称应解散国足,遭足球界人士斥责后删除微博

    7月8日,著名华裔脱口秀演员、主持人黄西发微博称,“建议解散国足,经费用来建足球场,什么时候凑齐11个好球员什么时候再冲世界杯”

    有网友表示赞同:“这个提议值得借鉴。”但立刻遭到了回怼:“借鉴你XX逼,你看球么?这么做让那些搞青训的怎么想! ”

    还有一些比较无厘头的言论:“建议关闭中超,因为在国内比在国外挣钱还多,谁还愿意去国外!”看不下去的人这么回复:“中超关闭了,中国的小孩谁还踢球?!本来中国踢球的孩子就不多,如果都没孩子愿意去踢球了哪还有冒尖的去国外踢职业联赛?”“中超是职业联赛市场行为,你凭什么取消?”

    他的这番言论也遭到了球员的斥责。

    鲁能球员周海滨则转发说:“你应该去建议美国解散国家队,多建几个足球场,这样也不耽误你看世界杯,中国足球确实落后,但如果都是你这样的门外汉指手画脚,那我想中国足球更好不了,你可以私下讨论,甚至嘲讽中国足球,但你作为公众人物在这种平台说这些无知的话,确实欠妥,所以请你对别人的行业有最起码的尊重。@黄西Joe_Wong”

    他还在自己微博下的评论里继续留言说:“任何人都可以说中国足球踢得差,说我们球员不行,这没问题,很正常,因为我们确实跟别人比差了许多,但是公众人物以这种嘲讽跟无知的言语侮辱中国足球那作为足球人是坚决要怼他的。”

    知名媒体人董路则称黄西“这热点蹭得,脸都不要了。”名记赵震转发了尹鸿博的微博:“中国足球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总有人自作聪明地指手画脚,还有人为这样的人拍手叫好。黄西你去了美国这么多年,难道没学会对别人行业最起码的尊重吗?如果别人说你黄西就是个干口活的笑话你怎么看?”

    现在黄西已经删博并道歉了

    (网易新闻)

    国足脚上功夫不行,嘴上功夫还挺OK的

  • 今日娛樂:漫威傳奇漫畫家去世,阿里派拉蒙聯合出品《碟中諜 6》

    24 小時內發生的娛樂新鮮事

    百度近期減持部分愛奇藝股權,套現 2.59 億美元。愛奇藝今年 3 月底在美國上市,今年 5 月召開愛奇藝世界·大會。愛奇藝創始人、CEO 龔宇在現場宣布,愛奇藝業務從大蘋果樹模型發展到蘋果園式生態系統,裡面有很多蘋果樹。愛奇藝曾經股價持續上漲,最高市值超 300 億美元。當前,愛奇藝市值為 220 億美元。

    阿里影業宣布與派拉蒙聯合出品《碟中諜 6》。阿里巴巴影業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影業)宣布和美國派拉蒙影片公司聯合出品《碟中諜 6:全面瓦解》。電影將在 7 月 27 日於美國首先上映。這是阿里影業在 2015 年投資《碟中諜 5:神秘國度》之後再次參與國際大片的投資。《碟中諜 6》仍由克里斯托弗·麥奎里執導,除主演湯姆·克魯斯和老搭檔西蒙·佩吉外,在《碟中諜 5》飾演「碟女郎」的麗貝卡·弗格森再次加盟出演。豪華演員陣容中還新加入了《超人:鋼鐵之軀》主演亨利·卡維爾等人。

    上影出售天下票倉控股權。7 月 6 日晚間上海電影發布公告稱,擬以 1.22 億元的低價,在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出讓其所持有的網路售票公司天下票倉 51% 的股權,這意味著天下票倉將易主。2017 年、2018 年 1-4 月份天下票倉營業收入為 5592.82 萬元、1863.11 萬元,同期的凈利潤分別為 2468.33 萬元和 953.9 萬元。

    《驚奇隊長》殺青。《驚奇隊長》的故事背景設定為 1990 年代,故事會導向漫威電影宇宙第三階段的「終章」《復仇者聯盟 4》,同時也是《復仇者聯盟 4》上映之前的最後一部漫威電影。此前驚奇隊長的 logo 曾經在《復仇者聯盟 3》的彩蛋中出現。

    《逆轉裁判》第 2 季動畫公開主視覺。根據日本知名遊戲公司卡普空開發的系列推理遊戲《逆轉裁判》改編的第 2 季動畫《逆轉裁判 ~對這個「真實」,有異議!~Season2》於 7 月 7 日公開了主視覺圖,並宣布將於 2018 年 10 月 6 日開播。

    羅曼·波蘭斯基妻子艾瑪紐爾·塞尼耶拒絕加入奧斯卡評委。在平權的聲浪中,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取消了曾與孩童發生性關係的波蘭斯基的會員資格。塞尼耶近日以回絕學院對她的邀請作為抗議:「這是不可容忍的偽善。你聲稱想要保護女性,卻冒犯了我。」

    《蟻人 2》北美開畫票房較前作漲三成。《蟻人2:黃蜂女現身》首周登陸 4200 余家影院大規模開畫,周末三天斬獲 7600 萬美元,如預期地空降周末票房榜首位。《蟻人2》開畫成績較前作漲了三分之一,但仍略低於業界預期。《超人總動員 2》上映第四周末再收 2900 余萬美元,連續三周佔據周末榜次席。該片北美累計票房突破 5 億美元大關,改寫《海底總動員 2》保持的動畫影史紀錄。

    騰訊音樂計劃分拆赴美上市。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宣布,向港交所提交有關其在線音樂娛樂業務通過經註冊的公開發售在美國的認可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的方式擬進行分拆的建議。公告稱,在線音樂娛樂業務由公司持有大多數股權的附屬公司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經營,而聯交所已確認公司可進行建議分拆。

    漫威傳奇漫畫家史蒂夫·迪特寇去世,享年 90 歲。他與編劇斯坦·李聯手創作了蜘蛛俠和奇異博士。1962 年 8 月,由史蒂夫·迪特科和編劇斯坦·李聯手創作的「小蜘蛛」彼得·帕克這一超級英雄形象首次在《驚奇幻想》(Amazing Fantasy)第 15 期登場。因為廣受歡迎,這一角色在幾個月後便開始推出單行本漫畫,如今蜘蛛俠已經成長為漫威最具辨識度的超級英雄形象之一。「小蜘蛛」湯姆·赫蘭德發推寫道:」他讓那麼多人如此快樂,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尤其是,我的!」

    火箭與克里斯·保羅正式完成續約。休斯頓火箭官方宣布了這個消息。保羅和火箭的合同為四年 1.6 億美元,最後一年有球員選項。保羅新合同各年薪資為:第一年是 3560 萬美元,第二年為 3850 萬美元,第三年是 4140 萬美元,最後一年為 4420 萬美元。

    又上了新聞的明星藝人們

    小丑女 R 級衍生電影有望明年 1 月開拍。華裔女導演閻羽茜(《海上浮城》)執導的小丑女衍生電影終於曝出新動態。據影片製作人、小丑女的扮演者瑪歌特·羅比透露:這部根據 DC 漫畫《猛禽小隊》改編的新有望在 2019 年 1 月開機拍攝。羅比表示電影版《猛禽小隊》與其他 DC 電影「很不一樣」,也比之前的 DC 大製作「成本小得多」,同時小丑女在影片里將會換上新裝扮。

    馬丁·斯科塞斯與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合作的新作《花月殺手》有望明年春天在俄克拉何馬州開拍。曾與老馬丁合作電影《飛行家》、《雨果》、《沉默》的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丹特·費雷蒂也最新加盟該片。犯罪驚悚該片《花月殺手》基於大衛·格蘭恩(《迷失 Z 城》的作者)的暢銷書《花月殺手: 奧色治慘案與 FBI 的誕生》改編。

    還有一些有趣的數字

    3 億元——《我不是葯神》上映後,相關各方股價飆升,其中北京文化在 10 個交易日漲幅近 56%,市值暴增約 40 億元。北京文化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我不是葯神》,大概票房 3 億元能實現盈虧平衡,再往上票房多少就要看市場情況、口碑發酵等情況。最初我們對它的判斷並不是特別高,預估 8 億到10 億元票房,但片子點映的時候市場反饋非常好,所以現在大家的預期可能在逐漸提高。」

    28 億元—— 7 月 5 日晚間,歡喜傳媒發布公告,宣布公司間接全資附屬歡歡喜喜與霍爾果斯樂開花就《瘋狂的外星人》電影訂立一份保底發行協議。據此,雙方約定保底金額為 28 億元,集團將有權收取《瘋狂的外星人》電影的保證最低發行收入 7 億元。

    題圖來自:Flickr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 全球頭條速遞|泰國四名被困球員獲救,《經濟學人》討論日本對外籍勞工的態度

    議題製造者在談什麼

    六年前,東京往北 20 公里的川口市一家醫院 Sakura no Mori 聘用了第一批外國工作者的時候,那裡的病人都用 gaijin(外國人)直接稱呼他們,並不想讓他們為自己服務。如今這裡的病人對外國工作者的態度發生了改變,接受了他們。

    日本是世界上最同質的國家之一,只有 2% 的外國居民。作為對比,法國和韓國的這項數據分別是 16% 和 4%。不過,日本全國對外國勞動力的態度也和這家醫院一樣發生了改變。去年的一份調查顯示,在是否願意接受外國勞動者的態度上,同意和不同意的各占 42%,但 60% 的 18-29 的年輕人持有贊同態度,是 70 歲以上老人的兩倍。

    日本如今有差不多 130 萬的外國勞動力,佔整體勞動力的 2%,這創下了新高。雖然多數情況下,簽證只對於那些高水準高技藝的外國勞動者開放,水平低一些的人還是可以以學徒的狀態參與工作。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中,三分之一是中國人,越南人和尼泊爾人的數量正在增加。

    還有更多的「gaijin」在路上。日本政府計劃在未來七年引進 50 萬的外籍勞工,涉及的領域包括農業、護理、建築、住宿、造船等行業。比數字更深遠的意義在於日本政府願意接納相對低技能勞動者的態度。

    態度轉變背後是對勞動力的需求。過去 20 年,日本 30 歲以下勞動力的數量縮水了 15%。老齡化導致例如護工這類職業供不應求。農業、建築和護理等行業對外籍勞工的依賴日益加重。開頭提到的 Sakura no Mori 有 8% 的外籍員工,便利店 7 Eleven 也有 7%。

    不過,吸引外籍勞工的過程並不容易。語言是一大障礙。日本向高技藝的勞工簽發籤證並不要求對方掌握日語,但大部分日本公司都使用日語交流。對於勞動能力較低的人, 他們必須通過日語考試,但他們不被允許攜家庭前來。

    另外,外籍勞工或者學生會面臨嚴苛的工作要求,但他們很難得到提升,因為日本公司對輩分看得很重。

    在幫助外國人融合到日本文化方面,日本政府做的事很少,因為它可能並不真心希望他們留下來。那些持有簽證的人需要頻繁更新。即使對於日本僑民,政府的態度也不是那麼開放。按理來說,他們比其他外來者更熟悉日本文化,但日本政府並沒有很熱心地幫他們。2008 年,日本方面為日僑提供了飛往他們自己國家的免費機票,條件是他們不再回到日本。

    隨著日本對低技能外國勞工的開放,可能導致貧窮、群租等問題發生,這些正是當初日本拒絕外來者的理由。

    「在正確的政策下,我們可以轉變自己國家的身份,從世上最奇怪的國家變成接受移民方面的典範。」日本移民政策研究所的負責人 Hidenori Sakanaka 說。

    24 小時新聞製造者

    泰國四名被困洞穴球員獲救

    當地時間 8 日的消息,四名被困在泰國溶洞的少年足球隊員當天傍晚已被成功救出,並送往醫院,目前身體狀況良好。第二批救援行動預計於周一早上進行。被救的隊員年齡在 11-16 歲之間。

    據 BBC,救援工作因為替換氧氣罐而暫停了 10 個小時。下一個救援階段會是當地時間周一早上。之所以在周日展開救援行動,是因為那時處於最好的救援條件,而之後水位會進一步上升。

    共計 12 名足球隊員和一位 25 歲的教練被困在溶洞超過了兩周的時間。上周,救援隊伍找到了因暴雨而失聯的他們。當地時間周五,一位潛水員在拯救的過程中喪生。

    世界還發生了什麼

    英國神經毒劑案中毒女士去世。44 歲的女性 Dawn Sturgess 於當地時間 8 日晚在醫院不治身亡。45 歲的男子 Charlie Rowley 仍然處於搶救中。警方稱導致他們昏迷的物質和毒害前俄羅斯間諜 Sergei Skripal 及其女兒的一樣,是名為 Novichok 的蘇聯神經毒素。俄羅斯方面否認與此有關。

    英國脫歐大臣戴維斯辭職。他的辦公室已經確認了此事,辭職即刻生效。戴維斯不同意在英國脫歐後維持與歐盟的商品規則並且與歐盟採用緊密的海關模式。對於戴維斯辭職,英國保守黨議員彼得·博內稱,戴維斯「做了正確的決定」。他補充道:「特蕾莎·梅關於英國脫歐的一些提議不可接受。」

    日本罕見暴雨已至少造成 85 人死亡,58 人下落不明。日本連日來的大範圍暴雨引發嚴重災害,各地傷亡人數急劇上升,截至當地時間 8 日晚 10 時,死亡人數已升至 85 人,另有 6 人受傷嚴重,58 人無法確認安全。據日本警察和消防部門統計,此次人員傷亡最慘重的是廣島縣和愛媛縣,死亡人數分別達 37 人和 21 人。

    泰國普吉翻船事故 41 名遇難者中包括 13 名兒童。這 41 名遇難者中有 8 名男孩,5 名女孩,10 名成年男性,18 名成年女性。對於當地時間 8 日在沉船下面新發現一名遇難者遺體,泰國旅遊和體育部部長威拉薩回應,由於尚未將這名遇難者遺體打撈上來,無法確認其身份,因此事故遇難者人數暫未將其計入。

    巴西聯邦第四地區法院宣布釋放前總統盧拉。盧拉此前被判貪腐和洗錢罪名成立,他於今年 4 月向警方自首,隨後被關押。

    有人說

    「親戚是沒法選的,對嗎?」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祖父母弗里德里希和伊麗莎白都出生在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村鎮卡爾斯塔特。他們一起長大,在村子裡的教堂接受洗禮,結婚後移民去了美國。但與特朗普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卡爾斯塔特對於美國現任總統態度微妙。

    這裡特朗普的親戚們都不太願意談論他。後來開著一家麵包房的烏爾蘇拉·特朗普心軟了,雙手一攤,談了口氣:「親戚是沒法選的,對吧?」

    卡爾斯塔特是個新教市鎮,很依仗葡萄酒生意。弗里德里希·特朗普是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同輩人說他「有禮貌」,是一個「安靜、沉默寡言」的人,「生活清清白白」。但唐納德·特朗普與這裡的關係就不那麼風平浪靜了。

    這裡沒有指明特朗普家祖屋的路標,那是一棟普普通通的房子,也沒有牌匾。而除了存在墓園裡幾個墳墓上的名字之外,幾乎看不到表明特朗普是這裡子孫的痕迹。為了避免爭議,在旅遊推廣中也沒有出現美國總統的名字。不過,還是偶爾有特朗普的扮演者在街上走動,遊客會詢問特朗普的家在哪裡。

    特朗普當選後,當地酒店遭到抵制威脅,一些長期客戶取消了訂單。葡萄酒訂單也被取消了。特朗普自己對於德國也並不感冒。他否認自己的德國血統,而稱他有瑞典血統。(瑞典也有一個地方叫卡爾斯塔德。)

    最新的傳言是,美國總統可能來這裡訪問。

    「(如果總統要來,)我想,那我將會出去度假,「烏爾蘇·拉特朗普說。

    你可能還感興趣的事

    關於你是否會忘記你的母語,結論和你的直覺可能不太一樣

    對於忘記母語或者母語說得不熟練的一個慣常解釋是,你在國外待太久了。不過,關於你是否以及如何忘記母語的問題,答案要比直覺更複雜。

    針對德國猶太人的一項研究顯示,那些在水晶之夜(1938 年 11 月 9 日至 10 日凌晨,納粹黨員與黨衛隊襲擊德國全境的猶太人的事件。這被認為是對猶太人有組織的屠殺的開始。)之後離開德國的猶太人,相比之前離開的,在國外待的時間更短,但德語退化程度更甚。

    像上述那樣創傷的例子屬於極端情況。更多的情況下,母語和新語言在移民的腦中共存。那些本來就對語言掌握度比較高的人,對母語的記憶和掌握能力會更強,無論他在國外待的時間長短。

    相比時間,生活語境是更重要的因素,如果你一直與國外當地人用他們的語言交流,那麼再切回到母語模式的一個後遺症是,你一句話里可能出現兩種語言,會覺得用外國話表達某些特定內容更自然。(比如我們熟悉的:我明天有個 assignment 要 due)

    Laura Dominguez 是一位南安普頓大學的語言學家,她經研究發現:在英國的西班牙人大多說英語,而在美國邁阿密的古巴人一直說西班牙語。這很容易理解,英國的西班牙人被英國風包圍,而在邁阿密則是一個充滿拉丁風情的地方。

    但一個詭異的發現是,那些隔離的西班牙人對於母語基礎語法的保留要好過一直在使用母語的古巴人。這背後的原因並不是英語的作用,而在於邁阿密各種變種的西班牙語——古巴人說話的腔調變得更像哥倫比亞人或者墨西哥人了。換句話說,如果一個新的語言和母語風格類似,那麼它可能會對母語產生影響。

    歷史上的今天

    1582 年 7 月 9 日,明朝政治家張居正去世。

    1816 年 7 月 9 日,圖庫曼議會宣布阿根廷脫離西班牙而獨立。

    1905 年 7 月 9 日,中國第一部影片《定軍山》開始拍攝。

    1992 年 7 月 9 日,彭定康正式出任香港最後一任總督。

    2006 年 7 月 9 日,柏林舉行的世界盃決賽中,義大利通過點球戰勝法國隊奪冠。

    題圖來自:nikkei asian review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 當圈子裡有人被排斥,「鳴不平」或袖手旁觀都是怎麼發生的?

    生活中會出現各種小群體中的排斥事件,比如班級里的人一起孤立或者欺負一個同學。而在這類事情發生的時候又會有或主動或被動的圍觀者,像是老師或者其他班的同學。

    外界的反應對於被排斥的人來說還是挺重要的,如果這個同學能從其他人那裡得到同情和支持,被排斥這件事給 ta 帶來的傷害可能會降低,反之如果被排擠孤立之後還有一種「所有人都覺得是你有錯在先」的感覺,被排斥帶來的後果就會更糟糕。

    一般來說,如果被排斥的人曾經在群體里有過什麼不恰當的表現或者惹過麻煩,大家會覺得被排斥是 ta 的錯。但判斷誰對誰錯不太容易,因為旁觀者並不知道前因後果,有時候只能憑直覺和所謂經驗下結論。

    那麼旁觀者可能會怎麼「站隊」?巴塞爾大學最近發布的一個研究發現,「被排斥者和排斥者之間的相似性」是人們對排斥行為歸因的關鍵影響因素。

    研究者做了五個實驗,分別有 30-527 人參與。實驗中,大家圍觀了一個「排斥」事件:三位學生在討論他們一起做的小組作業,其中一位雖然堅持自己的想法,但經常被另外兩位忽略。研究者把圍觀者們再分成組,分別提供不一樣的三人組合和三人之間的交流方式,把三個人的聊天記錄給參與者看,然後讓大家判斷三個人的行為是不是合適、他們在小組中的表現怎樣。

    實驗發現,在大家都沒有掌握其他背景信息的情況下,如果被忽略的那位同學膚色或者國籍跟另外兩人不一樣,旁觀者們會傾向於感到生氣,而且會覺得另外兩個人做得不對、沒有團隊精神。但當三名學生相似度很高的時候,圍觀者會將責任歸咎於被排斥的學生自己。

    除了種族和國家,一些看上去和「政治正確」無關的差異也會影響圍觀者的判斷,比如另一個實驗場景中,當兩位把頭髮高高盤到頭頂的同學一起忽略另一位把頭髮編起來的同學時,大家也更傾向於同情被排斥的同學。

    不過,如果大家發現被排斥的人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有表現出不友善、不配合之類的行為, 或者找不出被排斥的人和其他群體成員的明顯區別,他們就會覺得是這個人自己的錯。

    實驗的結果印證了假設:旁觀者可能會無意識地將「相似性」納入他們的判斷中。有人被群體排除在外的時候,如果人們假設這個人是因為他們一些和大家不同的特徵而被排斥,就會偏向於覺得這種排斥不公平,其他群體成員相似程度越高越是這樣。但是,如果被排除的人與其他人沒有明顯的差異,圍觀者通常會認為排斥是 ta 通過某種不當行為「自己帶來的」。

    說起來,這個研究結果背後的思路是,人們總要給「一個人為什麼會被排斥」找到原因,並且是從被排斥者、而不是從排斥者的角度去找。如果找不到被排斥的顯性原因那「可能就是你做錯了什麼我們沒看到的事兒」,繼而正如一些事件中旁觀者要求受到侵害的一方必須是「完美受害人」一樣,只要有錯在先,指責傷害或者排斥自己的人看起來就沒那麼理直氣壯了。

    照這樣推斷,因為種族或者性別被排斥的人能得到同情和支持,那因為性格之類很難一下被看出的原因被排斥怎麼辦?更何況,一個群體出於不友好或自私的動機而排斥某人時不一定有理由,但排斥的傷害卻是發生了的。

    題圖、插圖來自: Giphy ? Lilo and Stitch、Giphy ? NBC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 如果你所在城市為綠地噴洒農藥,你對它可能帶來的問題了解多少?

    7 月 4 日晚上,大連《半島晨報》上的一則政府通告讓遼寧師範大學海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孫康感到震驚。

    通告宣布:為了防治森林病蟲害,7 月和 8 月的每月 7~15 日,市城建局將對中山、西崗、沙河口三個區,以及大連市風景園林處、大連市森林動物園和大連市老虎灘海洋公園進行「飛機撒葯」,噴一種叫做「噻蟲啉」的殺蟲劑。通告要求市民關好門窗,不要在外晾晒衣物,減少林間戶外活動,並說「飛防用藥對人畜禽無害」,但承認「對家蠶、蜜蜂等昆蟲有一定影響」,因此要求「作業區內從事養殖的單位和個人做好相關防護工作」。

    孫康對這種農藥聞所未聞,通過查詢資料得知這是一種「新煙鹼類」農藥,對昆蟲、鳥類都構成威脅。歐盟因此已經禁止了其中三種的戶外使用。

    第二天下午,孫康和一位記者、一位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一同來到市城建局,就此事進行溝通。工作人員告訴她:大連在 2016 年發生松材線蟲疫情,2017 年曾兩次用飛機噴葯,噴的同樣是噻蟲啉,但是今年發現疫情仍然存在,所以要繼續噴。孫康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中山、西崗和沙河口都是大連人口稠密的核心區,而在發布通告之前,政府並未對噴葯進行環境評估,也沒有公開徵詢意見。

    溝通沒能阻止噴葯計劃。7 月 7 日上午,孫康在位於沙河口區的家裡看著一架輕型直升機從上空掠過,憂心忡忡。

    化學綠化及其產生

    在中國,農業中的農藥使用被高度關注,但是城市綠地中的農藥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儘管「飛機撒葯」並不常見,但有研究顯示,「常規」的使用也不那麼令人放心。

    2013 年,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盧曉霞來到哈佛大學訪學,研究的就是新煙鹼類農藥(neonicotinoids)。一年後,她回到北京,著手研究這類農藥在北京和天津城市環境中的殘留情況。今年 2 月,其中關於天津的研究論文率先發表在國際期刊《分析化學學報》(Analytica Chimica Acta)上。研究發現:在天津的 35 座公園和 33 座住宅區的土壤中,新煙鹼類農藥殘留濃度並不低於已知的農田水平,公園中的殘留水平尤其高,能達到經常使用農藥的大棚里的水平。

    這可能是對新煙鹼類農藥在中國城市環境中殘留狀況的首次研究,也是對各類農藥在中國城市環境中的殘留情況的極其有限的量化研究之一。

    盧曉霞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對北京的研究尚未發表,但是數據呈現出和天津相似的情況。另外,對兩座城市的研究還只是測量殘留量,還未評估其環境和健康影響,但是現有的研究表明:新煙鹼類農藥對包括蜜蜂在內的眾多無脊椎動物都會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會造成一種叫「蜂群崩潰紊亂」的現象,使蜜蜂數量在北美和歐洲大幅下降,以至於讓人們擔心影響植物的自然授粉。它也會影響脊椎動物。例如,如果鳥類吃了被它毒死的蟲子或用它包衣的種子也會受到毒害。新煙鹼類農藥對大鼠腦神經元煙鹼乙醯膽鹼受體有興奮效應,因此可能對人體健康也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會危害發育中的大腦。

    城市人口密集,人們有大量機會與綠地植物近距離接觸,比如在草坪上席地而坐,卻對哪裡噴過農藥、噴的是什麼、噴了多少一無所知,而且往往不存戒備。

    「公共綠化農藥的確是個問題。」上海市農委種植辦的李姓負責人在電話中說。但這不歸農業部門管,他說:「農委只負責管理農業的生產和銷售,綠化操作領域,是綠化市容部門的事情,綠化市容部門有責任在自己的工作中落實《農藥管理條例》。」去年頒布的新《農藥管理條例》中規定:除了農業主管部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有關的農藥監督管理工作。」

    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是上海市綠化和市容局下屬的一個對防治綠化病蟲害進行技術指導、制定行業技術標準的機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其實上海綠化部門從 20 年前就開始提公共綠化的「無公害養護」,他所在的機構也一直向全行業提倡「生態養護」、「綠色防控」,比如用生態藥劑替代化學藥劑,用粉劑、水劑替代滲透性更強的乳油劑扽等,此外政府在綠化養護招標中,也會要求競標企業使用生態養護原則,毒死蜱、辛硫磷等藥物是不鼓勵企業使用的。

    但他也承認,上述這些都不具有強制性。農業主管部門有專門的行政執法部門來管理農藥使用,但綠化市容部門沒有。因此,實踐中還是有養護單位在用像毒死蜱之類比新煙鹼類更毒的有機磷農藥。關於毒死蜱,他補充道,這種葯價格便宜,效果立竿見影,往樹上一噴,蟲子刷刷往下掉,省時省力。在需要應付上級臨時檢查的時候,就尤其管用。

    據他觀察,養護單位之所以依賴化學農藥,很大程度上是壓縮成本的需要。近幾年上海的綠化養護實行「屬地化管理」,把養護責任下放到區和街道基層政府,結果,政府招標預算定額被定得很低。於是,對承包企業來說,又經濟又高效的化學農藥,就成了縮減成本的首選。相比之下,生態農藥要比化學農藥貴好幾倍,效果還不那麼明顯,平添人工成本。此外,養護工人的薪酬水平過低,有不少還是領取日薪的臨時工,讓操作的規範性更加難以保證。

    但這也不全是養護的問題。他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綠地之所以要噴葯,根子往往是在建設中埋下的。「建設中有非常多的問題,比如規劃不合理、病蟲害人為傳帶、引入不適宜的品種,等等。養護經常是在給建設擦屁股」,他說。

    一位景觀設計行業的專業人士則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建設方不愛鄉土品種,有經濟誘因存在,因為外來植物比較貴。今年 2 月,《新京報》的一篇評論在批評城市綠化「南樹北種」之類的奢靡風的同時,提出要公開城市綠化建設的預決算。

    黃越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博士後,她說自己最大的興趣是在城市綠化中推廣生態方法。她從本科到博士,學的都是風景園林,做過景觀工程的規劃設計。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中國一塊城市綠地的誕生,先要經過規劃、設計和施工,在施工完成後,施工單位通常養護一年,然後將其交給養護單位管理。但養護單位是沒有機會介入前三個階段的工作的。而規劃、設計者所追求的價值,基本就是一般意義上的「整潔」和「美觀」。比如,每個季節都有花可看、常綠樹要達到多少比例、植物有沒有病蟲害等等。為了植物健康美觀,就要定期噴葯。雖然技術規程原則上都會要求使用低毒藥劑、生物藥劑,但現實中卻沒有評估。

    黃越說,「比如北京春天飛絮嚴重,就是因為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種了太多以楊柳科植物為代表的速生樹種。而槐樹種得太密的地方,就容易滋生槐尺蠖(一種以槐樹葉為食的蛾類)」,她認為如果前期建設更合理,現在也就不必給楊柳打針、給槐樹打葯了。

    一句口號:「讓雜草長」

    崔新婷是首都經貿大學會計系的博士候選人,研究方向是環境審計。原本不關心綠化的她在 2015 年偶遇北京一所大學全校更換草皮,繼而發現北京高校乃至公共綠地普遍經常更換草皮,才意識到北京原來有那麼多草不是自己長的,於是開始研究綠化問題。

    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這些看起來整齊、美觀、板寸般的所謂「冷季型」草皮,都是外來品種。它們不耐旱,需要大量的水來澆灌,也不固土保墒,與住建部提出的「海綿城市」理念背道而馳。而且由於缺少生物多樣性,這樣的草坪容易滋生病蟲害,讓打葯在所難免。由於缺少昆蟲和微生物維持土壤健康,草坪下的土壤也變得貧瘠、板結,於是化肥和營養液也就成了標配。這些嬌貴的草皮,長則三五年,短則幾個月就得更換一次,不然就變成公共荒地。

    崔新婷認為,要改變這種局面,就應該用適應能力更強的本地鄉土雜草來取代人工草皮。她把這濃縮成一句口號——「讓雜草長」。

    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北京昌平的金榜園小區就是一個「讓雜草長」的實驗。金榜園 2001 年建成時種的是每平米 200 元的法國「草地早熟禾」,到 2008 年全部退化。物業公司表示,物業費未漲,但更換和養護草皮的成本都太高,因此拒絕更換。2015 年,居委會、居民和物業公司開始合作,有計劃地播種、培植耐旱、美觀的本土野花野草。他們發現,這樣混合生長的植物群落,更耐旱,更欣欣向榮,春天開花更早,全年花期更長,蟲害少,無需打葯,而且也不會失控瘋長。

    無獨有偶,近年來屢屢發起環境公益訴訟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髮會」)在 2016 年也提出了個「讓野草長」的倡議,希望以此保護植物基因資源,保護昆蟲,改善城市水系,同時反對「南樹北種」的綠化亂象。

    挪威首都奧斯陸也在「讓野草長」。據英國《衛報》去年的報道,奧斯陸從 2016 年起已經在市區開闢了十幾塊具有本地野花野草和生物多樣性的都市草甸(meadows),同時鼓勵居民把自家庭院草皮也改造成草甸,希望它們能成為城市的「昆蟲走廊」,恢復蜜蜂和其他昆蟲數量,以此來扭轉該市生物多樣性隨人口快速增加而下降的趨勢。據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奧斯陸市政規劃的核心命題。

    讓生物多樣性成為準繩

    黃越最先是在北大校園裡實踐自己對「生態綠化」的濃厚興趣。2016 年,她代表自己學院的「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和校園林科商量,是否能在鳥類和植物豐富度比較高的區域採取尊重生物多樣性的管理方式,比如不噴洒農藥,不清理枯枝落葉,讓有機質回歸土地的同時,創造動植物生境。他們把這些意見寫成了一份《北京大學生物多樣性管理計劃》交給校方。

    2017 年,黃越的合作導師、北大生命科學院教授呂植提醒她,不如用「自然保護小區」來做這個保護。「自然保護小區」是一種小型建制,旨在保護面積小、不夠自然保護區標準卻又值得保護的區域, 1992 年在江西婺源出現了第一個,1995 年婺源的經驗得到國家林業局的推廣,截至去年全國已有 4.84 萬個。它們通常始於民間自發的保護意願,而且保護形式靈活。

    於是黃越和同事向學校提議:在校內 42.5 公頃的範圍內設立「北大燕園自然保護小區」。目前北大已經為此提議舉行了多次論證會,結果還有待批複。黃越覺得如果能批下來,北大校園就有可能成為更多高校、公園的榜樣。

    黃越在做的另一項工作,則有望從制度上改變各類綠化建設、養護實踐。

    從去年起,她和同事受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委託,開始參與起草《城市綠地鳥類多樣性及棲息地質量評價技術規程》,並將於今年年底完成,目前正在網上公開徵求意見。在這之後,她還會繼續參與另外一到兩份關於綠地生物多樣性恢復和管理技術規程的起草。這將是國內最早用「生物多樣性」來指導城市綠地建設和養護的嘗試。黃越希望它們能被賦予一定的約束力,比如成為政府招標的要求。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在德國,國家層面的《聯邦自然保護法》和州層面的《柏林自然保護與景觀管理法》都明確要求城市綠化要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的大城市也是時候考慮這些了。

    培育社區的生態共識

    劉悅來是同濟大學景觀學系的教師。2017年 6 月,他在「一席」的演講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他在其中反思了主流景觀設計花費高昂、破壞環境,而且不為市民真正擁有和使用。他向聽眾介紹了自己反思多年的成果,那是 2014 年以來他的非營利機構「四葉草堂」在上海楊浦開展的兩個項目——「火車菜園」和「創智農園」。

    火車菜園地處淞滬鐵路支線的一側,佔地 7 畝;創智農園則是夾在五角場新舊兩個小區之間的一條狹長地塊,佔地 3 畝。兩者都曾是長年堆積建築垃圾的公共地塊。四葉草堂獲得政府或開發商委託後,先把垃圾清空,再在露出的土地上堆積枯枝敗葉等有機質,讓土壤恢復活力,然後慢慢種上多樣化的植物——蠶豆、油菜、藍莓、桑葚和香草……他們給火車菜園挖了條水渠,給創智農園建立了雨水收集和灌溉系統,慢慢地,青蛙、蜻蜓、龍蝦、白頭鵯、烏鶇等相繼出現。

    人也聚了起來。越來越多的居民來這裡看看植物、乾乾「農活」,或者來到集裝箱改成的社區中心裡聽個關於社區營造或有機農業的講座,有時農園還用自己小小的收成,搞一個「食物派對」。公共綠地就這樣不再是「綠色禁區」,而是豐富社區生活的公共空間。

    在這兩個項目成熟之後,借上海這兩年推動「城市微更新」,四葉草堂進入 30 多個居民小區和學校,選取其中植被狀況較差的區域,開闢出面積在 200 平米左右的微型「社區花園」。他們培訓居民和學生,把這些角落變成全年生長百十來種植物的「百草園」。

    劉悅來最近也參與起草了個標準,這就是四葉草堂與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共同發起的《社區花園生境認證系統》。劉悅來說,在這個系統中,農藥是完全禁止的。除此之外,它鼓勵枯枝落葉回歸土地、使用鄉土品種植物、多使用植物的自播種而非外購商品種子。它還鼓勵社區居民身體力行參與到農園的勞動和管理中去,比如在家製作廚餘堆肥用於肥沃土地,盡量減少外來投入品的使用。

    但是市民的共識,將最終決定這些價值能否被落實到城市綠化實踐中。崔新婷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金榜園也有看不慣鄉土草種的,叫罵著要割雜草、噴除草劑。黃越在工作中也了解到:綠化管理部門確實有生態養護的意願,有時無奈噴葯,僅僅是因為對蟲子容忍度低的居民的舉報。

    劉悅來希望,他的認證系統可以成為住宅小區、公園、社區花園、居民、景觀設計師等各方在共識基礎上主動採納的一個標準,但「如果政府願意拿來用,那也很好」。只不過 ,他認為「如果生物多樣性沒有成為居民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任何變化都是不可持續的」。因此,在這個認證體系中,社區營造和生物多樣性一樣重要。

    為了春天不淪於寂靜

    7 月 8 日大連下雨,孫康估計飛機沒來噴葯。不過她管不了這麼多,在外面忙活了一下午。她在中午接到大連森林動物園打來的電話,說有市民在路上撿到一隻受傷的紅角鴞雛鳥送來動物園,請她過去幫忙救治。她的另一個身份是大連市旅順口區野生鳥類保護協會發起人,從事野生鳥類保護已經 10 年,曾經與政府合作,成功把「千年鳥道」老鐵山上的鳥網控制住,同時成為受困鳥類救護的專家。

    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大連是世界八大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有野生鳥類 300 多種。時值初夏,正是大量雛鳥開始學飛的時候,所以經常會有失足的小鳥需要救助。她答應動物園把紅角鴞接回家,養好了就把它放歸山林。接到紅角鴞回家的路上,她再次接到動物園的電話,告訴她有人在連勝街路中間又發現了兩隻喜鵲的雛鳥,她和學生趕去找到那兩隻雛鳥,把它們放回樹上,親鳥很快找到了它們。

    去動物園之前,她給園方寫了一份建議書,把飛機噴葯的事情做了個說明,指出動物園本身也位於本次噴洒範圍之內,建議雙方開展合作,弄清實際的噴洒覆蓋範圍,並觀測哺乳動物和鳥類所受到的影響。

    孫康說自己以前從來沒有關注過農藥對城市環境的影響,但現在這是一個開始。她想做些「實實在在的研究」,弄明白飛機噴洒農藥對環境、動物和人究竟會造成什麼影響。

    「既然已經噴了,那就要把握住研究的機會」,她說。

    首頁題圖: chuttersnaponUnsplash;APP 版內頁題圖:孫康;桌面版內頁題圖:蔣亦凡/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 上海有個展覽很妙,它用一種錯位的視角看待最日常的生活

    萊安德羅·埃利希( Leandro Erlich )覺得,在我們生活的世界由幾個不同層次的「現實」所構成: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自然的景觀和現象、還有人類活動的各種產物——城市、科技……

    「我們總認為現實就是『實際存在著的』,但事實上,它們都源於我們的想像。我們活在一個由人類建構出來的世界中。」萊安德羅說。那麼,如果我們選擇一種不一樣的、甚至和現在完全相反的建構方式,一切又會變得如何?

    萊安德羅的藝術裝置,幾乎都在為這個問題提供可能的解答。

    6 月 1 日至 10 月 15 日,萊安德羅的首次國內個展《虛·構》在上海昊美術館舉辦。在展覽現場,你有機會和《樓梯》、《迷失花園》、《堅硬的水》等 13 件出自這位阿根廷藝術家之手的大型裝置作品進行互動。

    1992 年,萊安德羅完成了他的第一件裝置藝術作品——電梯。或許稱其為裝置還不大合適,因為尺寸不夠,在萊安德羅口中,它只是一個「物件」。相似的作品也在《虛·構》展覽中出現。萊安德羅使用了一種幽默的手法,將電梯內外的視野給顛倒了。從電梯門縫裡看過去,會感覺到電梯井好像在豎直的方向上無止盡地向下降落。不過,這只是反射的鏡像生成的效果。

    通過無限循環、延展的手法製造出一種眩暈感,也自此成為了萊安德羅作品的標誌性風格。在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專訪時,他也提到個人對電影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和阿根廷著名作家、詩人路易斯·博爾赫斯的喜愛。「迷宮」,都是他們在創作中沿用的元素。

    很多人對萊安德羅的印象都始於一件名為「游泳池」( The Swimming Pool )的大型裝置作品。它曾在第 49 屆威尼斯雙年展的阿根廷館中展出,目前,這件作品也被作為日本金澤 21 世紀美術館的永久展品。萊安德羅用夾在兩塊透明玻璃薄片間、僅有 10 厘米深的水打造出了一個裝滿水的泳池的「幻象」。水面上下的兩個世界被分隔開了,但又在同時存有一種視覺上的「連接」。觀眾可以在泳池底部自由地走來走去,而站在泳池旁向下凝視的觀眾,則會被這番完全顛覆日常經驗的視覺體驗所吸引。

    萊安德羅說,他想要搭建起一個平台,人們可以在其中想像不同的角色。這就對他的作品規模提出了要求。

    這些作品的原型幾乎都來自在城市和建築空間中常見的景觀,比如試衣間、美髮沙龍、教室等等。而它們的功能性,卻完全被萊安德羅給消解掉了。「我就是想看一看,如果我們不賦予這些場所以使用功能的情況下,它們會變成什麼樣。」

    在《虛·構》展覽現場,還出現了一件取材於上海歷史博物館鐘樓建築部分的全新裝置作品:建築——上海鐘樓( Building-Shanghai Bell Tower )。這是萊安德羅根據其 2004 年的同名作品《建築》改造而來的。他將建築物的立面「移到」了地面上,一面巨大的鏡子以 45 度角靠在其上。觀眾們可以選擇在上面走動,或隨意找個位置躺下。奇妙的成像也隨之產生了:從鏡面上看,他們有的如同在建築外牆上攀走,有的就好像努力在檐口上維持平衡,或是直接從窗戶上懸掛下來。

    這似乎和電影《盜夢空間》中出現的「城市摺疊」的場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萊安德羅特別向我們強調了兩者先後的時間順序,「我的作品最初是在 2004 年完成的,而製作完成《盜夢空間》,是 2010 年的事了。他們一定看了很多遍我的作品!」

    萊安德羅坦言,自己對鏡子這一元素很感興趣。「鏡子幫助我構造出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故事——當我們和這些鏡子發生關係時,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它和我們的身份和自我認知有關;在另一方面,它還關乎界限。你可以說,它在創造界限的同時,又將空間拓展向了另一個層面。」

    比如說,在《迷失花園》( Lost Garden)中,透過嵌入牆體的窗戶向外探望,一個種滿植物的小花園彷彿生長在四周的建築群之間——這一場景我們大概都不陌生。但再仔細一看,你會發現位於對角線方向的人影不過是自己的鏡像反射。

    而在步入互動裝置《試衣間》( Changing Rooms )後,你真的會產生一種宛如置身於迷宮的錯覺。多重試衣間所在的空間在鏡像作用下被不斷延展著。觀眾可以從兩邊的鏡子里看到自己的形象;而在另外兩面,他們的身影則會被映照在房間最末端的鏡子里。

    在將一個想法轉化成為一件大型裝置的過程中,萊安德羅也曾遇到許多棘手的技術問題。

    作品《窗與梯》( Window and Ladder )就創造了一種「不可能的」景觀:一扇連帶著廢棄大樓「殘骸」的窗戶被懸置在半空中,而僅有的支撐物是一架掛在窗沿上的梯子。 2005 年,美國新奧爾良被五級颶風卡特里娜所橫掃。在目睹了沿著密西西比河散落的斷壁殘垣後,萊安德羅就決定來創作這樣一件作品。

    「如何在窗戶的重量和梯子的承重量間實現平衡,這其中就涉及大量縝密的測量和計算工作。」萊安德羅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表示說。但這些困難都是可以被預料和解決的,「對我而言,每個想法的誕生都會同時伴隨著一種可行的感覺。或者換句話說,我不會去想著去那些不可能做成的東西。」

    「那你喜歡我們現在生活所在的這個世界嗎?」我問萊安德羅。「是的。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在科技還是文化方面,我們都在試圖創造一些好的東西。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在這個星球上引發了許多問題——人和人之間的,人和自然之間的,這些都出於我們想要去建構現實的野心。所以在參與到這樣一個過程中時,我們需要特別小心——因為現實從來就不是一個給定的真理。」

    類似的反思也在萊安德羅的作品中體現出來。《房間(監視II)》( The Room( Surveillance II ))由 25 個監視器從 25 個不同角度拍攝的房間錄像而組成。這件作品最早構思於 2006 年——當時,英國政府宣告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布置了兩百萬個攝影頭——它既是對現實大環境的警示,也對我們所棲居的小空間表達了擔憂。

    在 12 年後的展覽現場,這一極具預言性的作品顯得分外荒誕。

    題圖及文內圖片來自:昊美術館。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 AUM Bishop's body remains cremated and police are alerted to its deification.

    (observer network comprehensive report) according to the Japanese Kyodo News Agency reported in July 9th, the 6 day of the death of the death of the ohm truths Matsumoto Tetsuo (63 years of life, the name of Ma Yuan shaku) remains 9 days in the Tokyo City, Japan, the cremation of the city crematorium. According to interviews with relevant people, it was learned that who received the ashes has not yet been decided, and the Ministry of justice is expected to temporarily deposit them in the Tokyo detention centre. Police are alert to Matsumoto’s deification and attention to the recipients of the remains.

    According to a number of relevant sources, Matsumoto 6 before the execution of the detention room staff said he hoped to give his body to four women.

    On the other hand, Matsumoto’s wife and second daughter sent a petition to Kamikawa Youko on the 7 day, demanding the speedy transfer of the body. The petition claim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with Matsumoto and advocates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designate specific people.

    The Ministry of justice is studying how to deal with it.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cremation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family.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the remains will be handed over to the death sentence in advance.

    There were 2 men and 4 women in Matsumoto and his wife as a former leader of the mission. Four women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in Tokyo last November, revealing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parents. They had applied to the Yokohama family court to remove and approve their parents’ names from their successors, emphasizing that “there is no contact with the family or the followers”.

    Tsuchiya Masami, who was executed at the same time as Matsumoto, was also cremated on the 9 day when he was executed at the Tokyo detention facility (53 years of execution).

    According to observer network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although Japan is still a few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till retain the death penalty, but the death penalty appeals procedure is very long. It is not uncommon for the death penalty to be executed in prison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In September 2006, the Supreme Court of Japan decided that Asahara should maintain the death penalty. It has been 12 years since today.

    The most widely known case in the case of ohm is the Sarah gas poisoning of the Tokyo subway.

    On the same month of the Tokyo subway sarin gas case, police raided the Ohm’s truth Education headquarters and found that the organization also planned to launch a massive undifferentiated terrorist attack in November.

    The plan is to use the name of the name of the rice -17 helicopter to spread the gas over Tokyo on the day of the Congress’ s new session, with the intention of killing the emperor, members of the cabinet, members of Parliament and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in Tokyo. While Japan was in turmoil, it provok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to launch nuclear war, and finally led the Aum doctrine to rule the anarchic Japan.

    13 people sentenced to death were all imprisoned in the Tokyo detention center. In March, 7 of them were transferred to 5 detention centers throughout Japan. The outside world guessed that it was preparing for the final execu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The organization is widely regarded as a cult, but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not identified it. At present, the remnants of the Aum doctrine are still active. Several successive organizations are closely watched by Japanese police every year.

  • 麻原彰晃等7囚终于被绞死,欧洲圣母却很不开心

    7月6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宣布:

    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及骨干成员和井上嘉浩、早川纪代秀、中川智正、新实智光、土谷正实、远藤诚一等七人,当天被执行死刑。

    此事震动了日本社会,特别是1995年“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中的受害人家属心中更是长出了一口恶气。

    2015年日本民调有80%以上的人支持绞死这些邪教头目,这次行刑后,遇难家属代表高桥静惠表示:23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

    另一名家属代表岩田表示:心终于放松了,可以到女儿坟前告诉她这个消息。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些罪大恶极的邪教分子被处死而宽慰。

    第二天,欧盟成员国针对此事发表联合声明: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恐怖主义袭击该被谴责,但死刑是惨忍和不人道的,并不能对犯罪起到威吓作用。

    同时,欧盟国家驻东京大使代表团发表联合声明:他们向遇难者表达衷心的同情。不过执行死刑违反了人权。 因此要求日本政府暂停执行死刑,并废除死刑。

    国际特赦组织表示:纵然奥姆真理教非常恶劣但死刑不是答案,因为这个方式剥夺了人权。

    日本民众认为彰显正义的行为,在欧洲圣母眼中是一件不人道的错事。

    麻原彰晃真的冤吗?对于奥姆真理教,像我们这样的00后也许并不了解,最多只是听说过“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其实它远比我们想象的邪恶,而日本政府也比我们想象的无能。

    麻原彰晃和他的邪教

    麻原彰晃,本名松元智津夫,1955年生于九州熊本县八代市,患先天性青光眼,左眼几乎全盲,右眼视力为1.0。

    家有兄妹九人,他排行老七,两位哥哥也是盲人,父亲是1945年投降后从朝鲜回国,

    他高中就读于县立启明中学(盲校),身残志坚,脾气暴戾,柔道练到二段。在学校里,他成了领袖人物,这不是因为学业出众,而是别人全盲,他是独眼龙,优势多多。

    1975年毕业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劝他报考针灸师,以得一技之长养活自己。

    虽然考取了针灸师证书,但他志不在此,1977年又报考了东京大学法学院,想走从政之路,人生小目标是当上内阁总理大臣。不过,三次报考,三次失意。

    1978年结婚,迫于生计,他求职于汉医院和汉药局,可是这些中国医术他又学术不精,只能算个门外汉。这时,他的忽悠才能得到了展现,骗了不少患者,最终吃上官司。

    1982年被捕,罚金一交,几近破产,整天为钱想破头,有朋友开玩笑说他不如去搞宗教,这玩意钱好赚。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松元智津夫就此改变了人生方向,1983年,他28岁那年,自创奥姆会,练练瑜珈,研究超能力什么的,对外声称是学习班。

    他把自己名字改成麻原彰晃,梵语王中之王,带了点仙气。奥姆一词,源于梵文,AUM分别代表印度教的三大神的发音,他自称湿婆转世。

    1986年,改名为奥姆神仙会,定位为宗教团体,同年,他去了印度修行,回来后,说自己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开悟。


    1987年,改名为奥姆真理教,自任教主,以公益,救济,爱心,关怀为幌子吸引老百姓,再以“第三次世界大战”等噱头吸引年青人加入。

    经过两年装神弄鬼,骗到了不少教众,麻原彰晃已经生活无忧,财源滚滚。奥姆真理教转折点在1989年。

    8月25日,奥姆真理教成功通过申请,成为了合法的宗教团体,除了有公开活动许可之外,收入还可以大幅免税。

    但是,被他骗过的人,总有几个清醒过来的,这些受骗人委托一名叫坂本堤的律师来准备对麻原发起诉讼。

    坂本律师相当执着,他挖出不少麻原违法的证据,眼看大事不好,麻原想到了杀人灭口。

    11月4日,六名邪教骨干潜入坂本家中,极其残忍地杀害了律师本人以及他的妻子,连他们一岁大的儿子也没有放过。杀人之后,再将这一家人的遗体分三处抛尸山谷。

    日本警方在坂本家发现了奥姆真理教的徽章,材料,但是,出于对破坏宗教自由指责的恐惧,警视厅高层缩手缩脚,只将案子列为失踪人口。

    有宗教护身,警察居然不敢查他,麻原彰晃这帮人更加肆无忌惮,他的人生小目标–内阁总理大臣,已经满足不了他,他要当日本法皇。

    他的教规,就是日本宪法,个人生活上,除了骗来的数十亿日元外,还有一百多名年轻女子当后宫佳丽,夜夜换人。

    他的洗澡水是圣水,可以赐给信众烧饭煮菜,吃嘛嘛香。因为不想写成小黄文,他的淫邪细节就不说了。

    奥姆真理教在1990年之后,变成了一个地下王国,除了法皇本人之外,下设外务省,谍报省,防卫厅,建设厅,科技厅等部门,各部首长均由他任命。

    成型后,邪教向海外发展,1987年在纽约设了一个分部,专门研究杀人科技,莫斯科分部人数最多,达一万五千多名,那是俄罗斯最乱的时期。1992年,叶利钦还接见了以宗教团队名义来访的麻原,因为他们捐给俄罗斯500万美元。

    奥姆真理教的诡异之处在于,日本情报机构是知道它的违法行为的,却不敢动它。在国外,克格勃,CIA,FBI在八十年代末也知道这个邪教组织,却不管它。

    1995年这帮人在俄罗斯发展越来越疯狂(拥有了广播时段),俄联邦安全局这力劝叶利钦封杀他们,4月12日,毒气事件后,叶利钦签署命令,禁止了奥姆真理教在俄一切活动。

    FBI盯着他们在美国的活动,但从来不主动出击,所以后来日本在审理此案时,许多信息还得靠FBI提供。

    走向疯狂

    说自己印度大神转世,要当日本法皇还不够份量,1994年麻原一帮人来南京旅行,参观了明孝陵。回到日本,麻原干脆说自己是朱元璋转世。

    开始没收信徒财产,生产武器和毒气,打算用武力解决日本内阁,自己当皇帝,档次要升为洪武大帝了,就问你服不服?

    另一面,为了吸收更多弟子,麻原加快了修行节奏,又学会一招“摸顶”,只要大师摸一摸,这学员就算合格了,还让学员吸食毒品,用幻觉来证明神迹。

    麻原刚出道时,震惊信众的就是一张“悬浮”照片,PS技术很重要呀。各种骗子用这类照片为什么能在日本,在中国,在俄罗斯,还有中国台湾屡屡得逞?是智障太多吗?可是信众里就有东京的外科医生。

    套路也一样,邪教总说世界末日,麻原还出了一本书叫《日出之国,灾难降临》,他说:

    1997年到2001年之间,三战必将爆发,交战双方是中国,日本联盟对战美欧联盟,他可以负责把俄罗斯拉进中日联盟。一开战,日本就核毁灭了,不过,不用怕,信他的人,可以得到解救,大神会在废墟之上重建日本–奥姆国。

    这一套很受日本年青人喜欢,他的主力信众基本都是年青人。从社会背景来看,经济发达,富裕无忧的青年一代日本人,精神空虚,方向迷惘,相信并喜欢“超能力”这种东西。

    中国那些骗子基本上骗的对象大多是老人,病患,这跟日本有些不同。

    韩国“统一教”则走政治路线,用信众选票来绑架政治,活得麻原滋润多了。

    1994年6月,从南京回来不久,就着手准备夺权了,他们在长野县的松本地区进行一次毒气试射,导致8人死亡,600多人受伤。7月9日,日本警方在土壤里发现了沙林毒气成份,但行动迟缓。

    9月20日,12月2日,12月12日,1995年1月4日,奥姆真理教都使用毒气害人,3月13日,接替坂本调查麻原的泷本律师向警方发出急件,说它们拥有沙林毒气。

    3月17日,警方决定在22日搜查奥姆真理教总部及分部,卧底将行动计划透露给了麻原。

    18日,麻原与五名骨干在车里商定,20日在东京地铁站动手,用一个针对平民的惊天大案来分散警方力量,逼使他们中断22日大规模搜查。

    地铁是封闭空间,是毒气施放最理想场所,时间为早高峰时段。

    具体作案站点为霞关站和永田町站。前者是东京警视厅所在地,后者聚集着政府要害部门。

    3月20日,星期一,奥姆真理教分子兵分五路,前往行动地点。制造了震惊全球的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当场造了13人死亡,6300人受伤的惨案。

    本来,麻原还计划在11月袭击日本国会,并攻入皇宫,杀死天皇,逮捕首相及内阁成员,顺便暗杀来东京开会的克林顿。功亏一篑,功亏一篑。

    毒气事件后,警方在两天时间内还找不到任何可以逮捕他们的证据。直到4月8日,奥姆真理教成员林郁夫偷自行车被捕,意外供出了毒气事件。

    5月16日,才逮捕了麻原这帮人。


    法律和“废死”

    罪行累累,惨无人道的奥姆真理教一帮人,虽然被收押,但诉讼过程之漫长到令人绝望。

    2004年2月27日,东京地方法院才以13项罪名判处麻原死刑。然后豪华律师团上诉,说他有精神病,麻原也很配合,扮痴呆。

    又磨了两年,2006年9月15日,日本最高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麻原杀律师一家杀得这么狠,日本律师团却一再为麻原作无罪辩护,最高院驳回上诉后,日本法学专家又玩另一出把戏。

    木村龟二,正木亮,团藤重光等法学砖家,组成了学术团队,操纵舆论,极力传播废死思想。说日本只有废除了死刑,才能跟西方文明社会接轨。

    司法界上层为了迎合舆论,也支持这种论调,司法部长拒绝签发死刑执行令。

    无论日本民众如何质疑他们到底是站受害人一边,还是站在施害人一边,他们都充耳不闻。

    更严重的问题是“邪教”是否应当取缔?日本可不止一个奥姆真理教,它只是极度疯狂,但日本法律认为只要是内心信仰,不管邪恶与否,都可视为宗教。

    于是,麻原的儿子把奥姆真理教名字一换,这个组织又存活下来,目前分成两派:阿莱夫派和光轮派。

    日本想修法(《团体限制法》),来打击邪教,但迫于国际压力,说是侵犯宗教自由,立法困难重重。

    “废死”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麻原这些人仍然是西方眼中的宗教人士,虽然犯了罪,但人权不容侵犯,更不能处死。

    安倍内阁的司法大臣上川阳子6日一口气签下7张死刑令,的确有点魄力,她在上一届安倍内阁时也签过死刑令,还坐镇指挥绞刑。泥轰好像有点醒过来了。

    现在欧洲跳出要求日本“废死”,估计日本不会再听了,中国台湾倒是一脸蒙圈了。台湾已经很久不执行死刑了,四处得瑟,说自己如何文明,如何民主,上个月连续三起分尸案,就让民众自然淡忘。用爱发电,其乐融融。

    如果说废死就是文明,就是民主,那全世界第一个废除死刑的是苏联,这怎么吹?无知到无畏的地步,自以为圣洁无比,其实是跟杀人犯站在一边。

     

    用无原则宗教自由来纵容邪教泛滥,用极端废死来宽恕施暴者,用颠倒是非来标新立异。这种价值观,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文明的倒退。

    (原载“后沙”微信公众号)

  • 日本遭遇罕见暴雨 中国留学生:生活被彻底打乱

    据央视新闻7月9日报道,8日,日本的暴雨警报已经全部解除,但是对于受灾民众来说,回家的路依然艰难。

    仓敷市是冈山县的一个旅游景区,两条河流从城边流过,本来是美丽的风景,却在一夜之间成为灾难。房屋二楼窗户处的水迹,记录着洪水曾经到达的高度。这座在暴雨中受灾严重的城市,一部分地区的居民已经全部避难。

    图片均来自央视新闻

    我们在这里遇到了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小王,她们一家在这儿生活了3年。洪水在半夜袭来,小王和大部分匆忙逃离的居民一样,什么都没来得及拿。

    中国留学生 小王:当时穿睡衣来的。

    记者:穿着睡衣出来的?

    中国留学生 小王:对对,然后还以为是地震了,我们就赶紧下楼上车,然后上避难所,然后刚买的新衣服换上。

    这几天,小王打算爸爸妈妈住在避难所,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洪水开始退去,小王想回家看看,拿些东西,但是她也一时不知道,还能拿走些什么。

    中国留学生小王的母亲:走那天的时候,就是着急走的时候什么都没带。我家车淹了一台,开出来一台。

    记者:那接下来还得住在避难所?

    中国留学生小王的母亲:对呀,还得住在避难所,没有地方去啊。

    记者:就像现在,损失有多少?

    中国留学生小王的母亲:损失啊,现在也估计不出来。现在家里的家用电器什么都不能用了,还有一点儿贵重物品在里面,手表什么的都淹了。

    对小王一家来说,好不容易在异国建立起的生活又被完全打乱了。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搬回家住,也不知道房子会不会成为危房不再适合居住。生活如何恢复正常,在天晴之后,还毫无头绪。

    央视记者 王梦:我周围的房子淌着水还能勉强进去,但是再往里面就只能坐船才能到达。从我这个角度能看到房子车都在水里,但是走进一户人家才能看到灾害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和生活重建的困难。

    但是,在灾害中能够逃离,对于有些人来说已经是幸运的。到8日,仓敷市还有1000多人被困,而在市中心的医院里,还有300多人等待救援。洪水在逐渐退去,救援还在继续推进。

    在这次暴雨灾害中,日本有11个府县收到最高级别的暴雨警报,而受灾严重的地区多是像仓敷这样的比较小,或者比较偏僻的地区。如何在这些地区建立有效的灾害预防预警疏散救援,是需要思考的课题。而在暴雨警报解除之后,日本气象部门提醒民众,要密切注意可能随之而来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