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每日干货分享

  • 英國將徹底打擊「同性戀扭轉治療」,此前中國也打過類似官司

    「我們不該忘記,同性婚姻法通過也不過是 5 年前的事。這看起來像是史前史,更不用說 1980 年代,社會上還存有許多對同性戀的偏見」,7 月 4 日英國婦女及平等事務部大臣佩妮·莫當特(Penny Mordaunt)發布 「行動計劃」 時說。

    「行動計劃」 是一份長達 30 頁的改革方案,計劃來自英國的一份調查報告結果,內容包含:警方的應對反應、LGBT 的教育以及改善跨性別人士的權益。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說 「行動計劃」 可以達到 「真正且長遠的改變」。佩妮·莫當特則說這個方案面向所有人,無論他們的性傾向、性別認同或性別特徵是什麼,都能夠安全且開心的活著。

    2017 年 7 月英國政府展開為期 12 個月的線上調查,目標是了解 LGBT 群體的生活狀況。

    調查得到 10.8 萬個回復,是近幾年英國最大的一項調查,問題分成生活滿意度、安全、教育、健康、職場幾個面向。

    對於調查結果,特蕾莎·梅表示震驚:「我很驚訝有這麼多的受訪者不敢公開談論性取向,或是避免與他們的伴侶在公共場合牽手,是因為擔心有負面攻擊。」 同時,她也宣布英國政府將全面打擊 」同性戀扭轉治療 」(conversion therapy)。

    有關生活滿意度,56% 的受訪者表示在英國生活感到自在,他們把生活評為 4 或 5 分(滿分 5 分)。跨性別者則對生活沒那麼滿意,只有 5% 的人評為 5 分。

    更細部的結果也顯示,英國社會目前還是沒辦法帶給他們全然的放鬆。性少數族群當中,有 68% 的受訪者表示會避免在公開場合牽手,因為擔心會有負面效應;70% 的受訪者則說他們不願意公開性傾向。「(在街上)我會改變穿著,這樣我就能更融入人群;我會帶起耳機,這樣我就不會聽到那些侮辱我的話語」一名泛性戀女性說。

    另一方面,LGBT 群體在許多方面上都比其他民眾危險。LGBT 權益倡議團體石牆(Stonewall)在自己的調查中發現有 25% 的 LGBT 人群在親密關係中受到家暴,但他們不願意跟警方說,原因是擔心警方會對此嘲笑。「我們選擇閉嘴,因為我們擔心一旦跟警方說,得到的是羞辱與取笑,說我們竟然會被另一個女人強暴,我們擔心不會有人嚴肅看待我們的事。」一名女同性戀者說。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生活狀況,英國到現在還是有些 LGBT 群體會被要求進行扭轉治療。調查稱,有 5% 的受訪者( 5400 人)表曾收到身邊的人向他們提議進行扭轉治療,但遭到拒絕。有 2% 的受訪者(2160 人)真的進行了扭轉治療。

    此外,英國當地的扭轉治療機構有 51% 是與宗教信仰有關的組織所成立,19% 則是由當地的醫療機構。

    一名曾經接受過扭轉治療的男子告訴英國獨立電視台(Independent Television,簡稱 ITV)他曾經參加一種扭轉治療,方式是「祈禱加上懺悔」,稱是為了擺脫體內的惡魔。

    男子說接受治療的時候一心尋死:「我希望上帝可以帶走我,這樣就可以減低我和我身邊親友的痛苦」。男子不禁思考,」所以我做完扭轉治療就表示我就變直了?惡魔走了?惡魔真的是一直存在的嘛?」

    這種扭轉療法深刻影響了一些人。

    2014 年 12 月 28 日,一位名為莉拉·奧爾康(Leelah Alcorn)的跨性別者自殺了,在此之前,她還寫了一封遺書,希望美國社會重視跨性別者受到歧視的問題。

    莉拉·奧爾康是在一個篤信基督教的家庭中長大,她的生理性別是男性。她在 14 歲時向父母出櫃,並坦白自己的跨性別傾向。他的父親無法接受孩子的性別認同,因此把她送往扭轉治療機構,一連串的過程帶給莉拉·奧爾康巨大的痛苦。

    「我的死必須意味著一些什麼。我的死將被計入今年自殺的跨性別人士統計數字里。我希望當有人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能說(我們)搞砸了,並挽救它。請救救這個社會!」莉拉·奧爾康在遺書上寫道。

    莉拉·奧爾康自殺的時候年僅 17 歲,此事件受到美國社會的關注。各地民眾開始在網上發起請願,呼籲美國政府制定「莉拉法案」(Leelah』s Law),將扭轉治療列為非法行為。

    2015 年 1 月,白宮網站上有民眾發起請願,呼籲美國禁止「同性戀扭轉治療法」,短短的三個月內就有 12 萬人參與連署。奧巴馬也呼籲全美應該立法進展。不過依然也有一些比較保守的州並不願意立法阻止。現階段,美國加州和紐澤西州已經禁止轉換療法。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說法,扭轉治療法是通過諮詢以及心理治療試圖壓抑一個人的性傾向。這類型的療法一般受到宗教組織的支持,而他們通常都把同性戀視為一種疾病。過去,美國及西歐等地區,一些機構會以電擊、荷爾蒙「治療」,或甚至是切除前腦葉白質進行治療。

    然而,同性戀不是疾病早已經是醫學界所認定的事實。1973 年,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以下簡稱APA)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中除名。

    中國首例同性戀扭轉治療案

    這樣的療法存在於世界各地,包含中國。

    就在莉拉·奧爾康發生悲劇的同時,一個名為 「重慶心語飄香心理諮詢中心」 的機構因為扭轉治療法,而被一位名為阿振的中國同志,告上法院,理由是這樣的機構與療法有歧視性的嫌疑。他在「重慶心語飄香心理諮詢中心」里被電擊,造成自己心裡很大的陰影。

    負責打這個官司的「同性戀權益平等促進會」(簡稱權促會)此前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採訪時表示:「 2012 年網路上有不少人討論同性戀被扭轉治療的問題,但怎麼討論,這些機構還是在,我們認為這個話題比起同性戀結婚的話題容易很多,主要是因為接受程度。 起先我們的目標設得很低,就是立案就好。雖然立案過程確實不是很順利,但最後判決過程讓我很意外,也帶給我們很多信心。

    2014 年 12 月 19 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這個中國首例同性戀扭轉治療案進行了公開宣判,法院判定原告(阿振)勝訴。判決書上表示 「同性戀並非精神疾病」,關於專業治療同性戀的宣傳內容屬於虛假宣傳。

    2001 年 4 月 20 日,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剔除。

    中國同性戀研究領域專家張北川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扭轉治療)純粹是一種商業行為」。

    根據 2014 年北京同志中心發布扭轉治療調查報告,內容針對中國在扭轉治療機構內運作進行分析。中國的同性戀扭轉治療集中在 2006 年以前,當時多數人會將同性戀視為病態的體現。2006 年之後,這類型的療法變成以心理諮詢為主要研究方法。這份調查也採訪了幾位進行扭轉治療的同性戀者。

    儘管,同性戀已經被各個具備權威的醫療與精神等組織相繼除病化,但全球各地這類型的機構卻還是存在,即便是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發達國家也是。

    題圖來自 De Freezer@flickr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 農夫山泉推出新品「泡泡茶」,是一款「果汁碳酸茶」

    繼前年的茶 π 和去年新品 17.5 NFC 果汁之後,農夫山泉今年推出了一款新產品「泡泡茶」,它有三種口味——柚子茶、檸檬茶和清酒茶。

    前兩種口味都含有 10%的果汁。後一種清酒茶口味——不免讓人想到三得利前不久推出的無酒精的啤酒。不少酒飲公司都推出了無酒精酒,這種飲料可能更符合健康飲食的需求。

    目前「泡泡茶」已經在杭州、南京、蘇州、溫州、寧波和上海等地陸續鋪貨。它將主攻餐飲渠道,380 毫升 5 元一瓶。截至發稿,泡泡茶還未上線京東或淘寶等電商平台。

    還有一些氣泡水或蘇打水被定位為「佐餐飲品」,比如雀巢旗下的聖培露就瞄準了餐飲渠道。該品牌也有氣泡果汁產品,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渠道包括線上、便利店和精品超市銷售。

    隨著消費升級,氣泡水(以及人工蘇打水)從 5 年前的一個新品類開始高速增長。雀巢、可口可樂都把自己旗下的氣泡水或蘇打水品牌如巴黎水、聖培露、怡泉等引入中國市場,或者拓展產品線。根據尼爾森的調研,氣泡水在中國市場有強勁的增長勢頭,它的溢價能力更是高達 7.5 倍。

    氣泡水興起後,用氣泡的形式進行口味創新可能是飲料界的新趨勢。因為氣泡水具有一定的兼容性,能給飲料增添一種新的味覺體驗,各種各樣的氣泡飲料也變多了。

    美國的精品咖啡品牌 Stumptown 推出過罐裝的氣泡咖啡。雀巢和三得利也在日本市場推出注氣(二氧化碳或碳酸氫鈉)的咖啡。椰子水品牌唯他可可前不久還推出了氣泡椰子水。

    在中國市場,你也能看到這樣的趨勢:統一去年推出過一款果汁+蘇打水的名叫「打氣」飲料。百事新推出的果醋飲料「醋之語」也是含氣的。最近,肯德基推出了氣泡咖啡(雖然這不是包裝飲料)。

    至於氣泡茶——的概念也不算不新了,一線城市的現制飲品店奶茶店也有氣泡茶或氣泡果茶的產品。立頓在美國市場推出過灌裝氣泡茶飲料(不過目前已經停產)。麒麟在日本也推出過「午後紅茶」的帶氣版本。

    農夫山泉可能是首個國內包裝飲料和食品市場把碳酸、果汁和茶飲三種元素加在一起的主流公司。它這樣做可能是為了和競爭對手差異化。

    根據貝恩和凱度消費者指數的《2018 中國購物者報告》,2017 年中國市場的即飲茶的銷量下降了 2.2%,他們認為這個品類競爭激烈。而另一方面,和健康理念沾點邊的具有創新性的碳酸飲料開始賣得好(貝恩和凱度列舉了屈臣氏和名仁作為例子),這個市場可能有潛力。今年第一季度,可口可樂公司的碳酸軟飲在中國市場獲得了雙位數增長,加入了抗性糊精的「雪碧纖維+」大概能算作功臣之一。

    題圖來自 農夫山泉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 符合人體牙型的電動清潔器,想要幫你徹底清潔牙齒|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

    CHIIZ by SEVENS

    傳統牙刷很難高效清理牙齒。為此,SEVENS 團隊推出了一款很實用的 CHIIZ 牙刷。它的設計非常簡單,基本上就是符合人體牙型的電動清潔器,柔軟的觸鬚毛能夠完全接觸到全部牙齒。提供兩種不同的尺寸,以便於適用於大多數嘴巴的尺寸。

    CHIIZ 使用聲波技術清潔牙齒,能夠產生每分鐘 25000 次衝擊,從而保證能夠有效清潔牙齦、牙縫等牙齒位置。完整充電後可持續使用 10 天,附加的無線充電裝置能夠支持使用最多 2 個月時間。目前,CHIIZ 在眾籌平台 Kickstarter 的早鳥價格為 69 美元,。

    Massive Order by Bel& Bel Studio

    巴塞羅那工作室 Bel& Bel Studio 近日設計出一款踏板摩托車與 Segway 電動平衡車的混合產品 Z-scooter,讓使用者可以在享受復古摩托車駕乘樂趣的同時,不對環境造成任何污染。

    Z-scooter 的設計靈感源自於 Corradino D』ascanio 為 Vespa 品牌設計的踏板摩托車,從前面看上去有著強烈的意式風格,而從背後看又展現出 Segway 電動平衡車的特點。這款車專為休閑駕駛設計,最高速度可達每小時 20 公里,單次充電可最多行駛 35 公里,充電速度很快,僅需 3 至 4 小時便可充滿。

    此外,Z-scooter 也配備自動平衡平台,駕駛者前傾時加速,後仰減速,通過轉動車把完成左轉與右轉動作,在靜止時則可以拉下前方支座使其直立。

    Pig Side-table by Mario Tsai

    小豬邊桌是蔡烈超為品牌 mx object 鋁材系列設計的最新項目,通過探索找出鋁材更多的應用可能性。作為一個邊桌,小豬不僅能滿足邊桌的功能,而且它還增加了儲存雜誌和雜物的功能,小豬的外形也能夠讓空間充滿活力。 小豬邊桌有兩種不同的圓筒管徑 250 毫米和 200 毫米,以此來滿足不同的儲物容量需求。

    看似要從圓筒上滑落的桌面其實非常穩定,捕捉靜態到動態的一瞬間讓整個邊桌更具視覺衝擊力和藝術價值。

    Assembly by Yu Li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的畢業生 Yu Li 設計了一款攜帶型廚房 「Assembly」,涵蓋了整個烹飪和餐飲過程。該裝置面向家庭空間有限的千禧一代,旨在挑戰傳統廚房,將烹飪活動從當前的廚房中解放出來。

    七合一套裝包括砧板、電磁爐、兩個鍋具、一個餐具包、碗架和攜帶型盒子。

    Space Between Space Collection by Azmy Anything

    出於對於太空旅行的強烈好奇心,倫敦設計工作室 Azmy Anything 受到 NASA 和太空探索的啟發,推出 Space Between Space 系列傢具,其中有一款酒水飲料餐具櫃,借鑒了阿波羅月球車輪胎的類似人字形的花紋。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只需要簡單觸摸一下,櫃門就可以輕鬆向下滑動,櫃體則上升至適合拿取餐具的高度。

    I LOHAS glass sparkling water by Nendo

    日本設計工作室 Nendo 新作頻出,最近給日本可口可樂旗下品牌 I LOHAS 推出的蘇打水設計了新瓶子,從普通版的塑料瓶換成了玻璃材質,整個瓶身和瓶子里的水一樣清澈透明,品牌 logo 淺淺地印在上面,綠色的瓶蓋畫龍點睛。

    最特別的點藏在瓶身上,做了起伏的曲線設計,它不僅是讓蘇打水顯得更有活力,握持瓶身時手感也不錯,而且放在桌面上時,隨著光線的不同角度,瓶子和桌面一樣都波光粼粼。

    圖片來源:Nendo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 泰國四名被困球員獲救,《經濟學人》討論日本對外籍勞工的態度

    議題製造者在談什麼

    六年前,東京往北 20 公里的川口市一家醫院 Sakura no Mori 聘用了第一批外國工作者的時候,那裡的病人都用 gaijin(外國人)直接稱呼他們,並不想讓他們為自己服務。如今這裡的病人對外國工作者的態度發生了改變,接受了他們。

    日本是世界上最同質的國家之一,只有 2% 的外國居民。作為對比,法國和韓國的這項數據分別是 16% 和 4%。不過,日本全國對外國勞動力的態度也和這家醫院一樣發生了改變。去年的一份調查顯示,在是否願意接受外國勞動者的態度上,同意和不同意的各占 42%,但 60% 的 18-29 的年輕人持有贊同態度,是 70 歲以上老人的兩倍。

    日本如今有差不多 130 萬的外國勞動力,佔整體勞動力的 2%,這創下了新高。雖然多數情況下,簽證只對於那些高水準高技藝的外國勞動者開放,水平低一些的人還是可以以學徒的狀態參與工作。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中,三分之一是中國人,越南人和尼泊爾人的數量正在增加。

    還有更多的「gaijin」在路上。日本政府計劃在未來七年引進 50 萬的外籍勞工,涉及的領域包括農業、護理、建築、住宿、造船等行業。比數字更深遠的意義在於日本政府願意接納相對低技能勞動者的態度。

    態度轉變背後是對勞動力的需求。過去 20 年,日本 30 歲以下勞動力的數量縮水了 15%。老齡化導致例如護工這類職業供不應求。農業、建築和護理等行業對外籍勞工的依賴日益加重。開頭提到的 Sakura no Mori 有 8% 的外籍員工,便利店 7 Eleven 也有 7%。

    不過,吸引外籍勞工的過程並不容易。語言是一大障礙。日本向高技藝的勞工簽發籤證並不要求對方掌握日語,但大部分日本公司都使用日語交流。對於勞動能力較低的人, 他們必須通過日語考試,但他們不被允許攜家庭前來。

    另外,外籍勞工或者學生會面臨嚴苛的工作要求,但他們很難得到提升,因為日本公司對輩分看得很重。

    在幫助外國人融合到日本文化方面,日本政府做的事很少,因為它可能並不真心希望他們留下來。那些持有簽證的人需要頻繁更新。即使對於日本僑民,政府的態度也不是那麼開放。按理來說,他們比其他外來者更熟悉日本文化,但日本政府並沒有很熱心地幫他們。2008 年,日本方面為日僑提供了飛往他們自己國家的免費機票,條件是他們不再回到日本。

    隨著日本對低技能外國勞工的開放,可能導致貧窮、群租等問題發生,這些正是當初日本拒絕外來者的理由。

    「在正確的政策下,我們可以轉變自己國家的身份,從世上最奇怪的國家變成接受移民方面的典範。」日本移民政策研究所的負責人 Hidenori Sakanaka 說。

     24 小時新聞製造者

    當地時間 8 日的消息,四名被困在泰國溶洞的少年足球隊員當天傍晚已被成功救出,並送往醫院,目前身體狀況良好。第二批救援行動預計於周一早上進行。被救的隊員年齡在 11-16 歲之間。

    據 BBC,救援工作因為替換氧氣罐而暫停了 10 個小時。下一個救援階段會是當地時間周一早上。之所以在周日展開救援行動,是因為那時處於最好的救援條件,而之後水位會進一步上升。

    共計 12 名足球隊員和一位 25 歲的教練被困在溶洞超過了兩周的時間。上周,救援隊伍找到了因暴雨而失聯的他們。當地時間周五,一位潛水員在拯救的過程中喪生。

     世界還發生了什麼

     有人說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祖父母弗里德里希和伊麗莎白都出生在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村鎮卡爾斯塔特。他們一起長大,在村子裡的教堂接受洗禮,結婚後移民去了美國。但與特朗普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卡爾斯塔特對於美國現任總統態度微妙。

    這裡特朗普的親戚們都不太願意談論他。後來開著一家麵包房的烏爾蘇拉·特朗普心軟了,雙手一攤,談了口氣:「親戚是沒法選的,對吧?」

    卡爾斯塔特是個新教市鎮,很依仗葡萄酒生意。弗里德里希·特朗普是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同輩人說他「有禮貌」,是一個「安靜、沉默寡言」的人,「生活清清白白」。但唐納德·特朗普與這裡的關係就不那麼風平浪靜了。

    這裡沒有指明特朗普家祖屋的路標,那是一棟普普通通的房子,也沒有牌匾。而除了存在墓園裡幾個墳墓上的名字之外,幾乎看不到表明特朗普是這裡子孫的痕迹。為了避免爭議,在旅遊推廣中也沒有出現美國總統的名字。不過,還是偶爾有特朗普的扮演者在街上走動,遊客會詢問特朗普的家在哪裡。

    特朗普當選後,當地酒店遭到抵制威脅,一些長期客戶取消了訂單。葡萄酒訂單也被取消了。特朗普自己對於德國也並不感冒。他否認自己的德國血統,而稱他有瑞典血統。(瑞典也有一個地方叫卡爾斯塔德。)

    最新的傳言是,美國總統可能來這裡訪問。

    「(如果總統要來,)我想,那我將會出去度假,「烏爾蘇·拉特朗普說。

    你可能還感興趣的事

    對於忘記母語或者母語說得不熟練的一個慣常解釋是,你在國外待太久了。不過,關於你是否以及如何忘記母語的問題,答案要比直覺更複雜。

    針對德國猶太人的一項研究顯示,那些在水晶之夜(1938 年 11 月 9 日至 10 日凌晨,納粹黨員與黨衛隊襲擊德國全境的猶太人的事件。這被認為是對猶太人有組織的屠殺的開始。)之後離開德國的猶太人,相比之前離開的,在國外待的時間更短,但德語退化程度更甚。

    像上述那樣創傷的例子屬於極端情況。更多的情況下,母語和新語言在移民的腦中共存。那些本來就對語言掌握度比較高的人,對母語的記憶和掌握能力會更強,無論他在國外待的時間長短。

    相比時間,生活語境是更重要的因素,如果你一直與國外當地人用他們的語言交流,那麼再切回到母語模式的一個後遺症是,你一句話里可能出現兩種語言,會覺得用外國話表達某些特定內容更自然。(比如我們熟悉的:我明天有個 assignment 要 due)

    Laura Dominguez 是一位南安普頓大學的語言學家,她經研究發現:在英國的西班牙人大多說英語,而在美國邁阿密的古巴人一直說西班牙語。這很容易理解,英國的西班牙人被英國風包圍,而在邁阿密則是一個充滿拉丁風情的地方。

    但一個詭異的發現是,那些隔離的西班牙人對於母語基礎語法的保留要好過一直在使用母語的古巴人。這背後的原因並不是英語的作用,而在於邁阿密各種變種的西班牙語——古巴人說話的腔調變得更像哥倫比亞人或者墨西哥人了。換句話說,如果一個新的語言和母語風格類似,那麼它可能會對母語產生影響。

     歷史上的今天

    1582 年 7 月 9 日,明朝政治家張居正去世。

    1816 年 7 月 9 日,圖庫曼議會宣布阿根廷脫離西班牙而獨立。

    1905 年 7 月 9 日,中國第一部影片《定軍山》開始拍攝。

    1992 年 7 月 9 日,彭定康正式出任香港最後一任總督。

    2006 年 7 月 9 日,柏林舉行的世界盃決賽中,義大利通過點球戰勝法國隊奪冠。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 今日娛樂:漫威傳奇漫畫家去世,阿里派拉蒙聯合出品《碟中諜 6》

    24 小時內發生的娛樂新鮮事

    百度近期減持部分愛奇藝股權,套現 2.59 億美元。愛奇藝今年 3 月底在美國上市,今年 5 月召開愛奇藝世界·大會。愛奇藝創始人、CEO 龔宇在現場宣布,愛奇藝業務從大蘋果樹模型發展到蘋果園式生態系統,裡面有很多蘋果樹。愛奇藝曾經股價持續上漲,最高市值超 300 億美元。當前,愛奇藝市值為 220 億美元。

    阿里影業宣布與派拉蒙聯合出品《碟中諜 6》。阿里巴巴影業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影業)宣布和美國派拉蒙影片公司聯合出品《碟中諜 6:全面瓦解》。電影將在 7 月 27 日於美國首先上映。這是阿里影業在 2015 年投資《碟中諜 5:神秘國度》之後再次參與國際大片的投資。《碟中諜 6》仍由克里斯托弗·麥奎里執導,除主演湯姆·克魯斯和老搭檔西蒙·佩吉外,在《碟中諜 5》飾演「碟女郎」的麗貝卡·弗格森再次加盟出演。豪華演員陣容中還新加入了《超人:鋼鐵之軀》主演亨利·卡維爾等人。

    上影出售天下票倉控股權。7 月 6 日晚間上海電影發布公告稱,擬以 1.22 億元的低價,在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出讓其所持有的網路售票公司天下票倉 51% 的股權,這意味著天下票倉將易主。2017 年、2018 年 1-4 月份天下票倉營業收入為 5592.82 萬元、1863.11 萬元,同期的凈利潤分別為 2468.33 萬元和 953.9 萬元。

    《驚奇隊長》殺青。《驚奇隊長》的故事背景設定為 1990 年代,故事會導向漫威電影宇宙第三階段的「終章」《復仇者聯盟 4》,同時也是《復仇者聯盟 4》上映之前的最後一部漫威電影。此前驚奇隊長的 logo 曾經在《復仇者聯盟 3》的彩蛋中出現。

    《逆轉裁判》第 2 季動畫公開主視覺。根據日本知名遊戲公司卡普空開發的系列推理遊戲《逆轉裁判》改編的第 2 季動畫《逆轉裁判 ~對這個「真實」,有異議!~Season2》於 7 月 7 日公開了主視覺圖,並宣布將於 2018 年 10 月 6 日開播。

    羅曼·波蘭斯基妻子艾瑪紐爾·塞尼耶拒絕加入奧斯卡評委。在平權的聲浪中,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取消了曾與孩童發生性關係的波蘭斯基的會員資格。塞尼耶近日以回絕學院對她的邀請作為抗議:「這是不可容忍的偽善。你聲稱想要保護女性,卻冒犯了我。」

    《蟻人 2》北美開畫票房較前作漲三成。《蟻人2:黃蜂女現身》首周登陸 4200 余家影院大規模開畫,周末三天斬獲 7600 萬美元,如預期地空降周末票房榜首位。《蟻人2》開畫成績較前作漲了三分之一,但仍略低於業界預期。《超人總動員 2》上映第四周末再收 2900 余萬美元,連續三周佔據周末榜次席。該片北美累計票房突破 5 億美元大關,改寫《海底總動員 2》保持的動畫影史紀錄。

    騰訊音樂計劃分拆赴美上市。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宣布,向港交所提交有關其在線音樂娛樂業務通過經註冊的公開發售在美國的認可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的方式擬進行分拆的建議。公告稱,在線音樂娛樂業務由公司持有大多數股權的附屬公司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經營,而聯交所已確認公司可進行建議分拆。

    漫威傳奇漫畫家史蒂夫·迪特寇去世,享年 90 歲。他與編劇斯坦·李聯手創作了蜘蛛俠和奇異博士。1962 年 8 月,由史蒂夫·迪特科和編劇斯坦·李聯手創作的「小蜘蛛」彼得·帕克這一超級英雄形象首次在《驚奇幻想》(Amazing Fantasy)第 15 期登場。因為廣受歡迎,這一角色在幾個月後便開始推出單行本漫畫,如今蜘蛛俠已經成長為漫威最具辨識度的超級英雄形象之一。「小蜘蛛」湯姆·赫蘭德發推寫道:」他讓那麼多人如此快樂,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尤其是,我的!」

    火箭與克里斯·保羅正式完成續約。休斯頓火箭官方宣布了這個消息。保羅和火箭的合同為四年 1.6 億美元,最後一年有球員選項。保羅新合同各年薪資為:第一年是 3560 萬美元,第二年為 3850 萬美元,第三年是 4140 萬美元,最後一年為 4420 萬美元。

    又上了新聞的明星藝人們

    小丑女 R 級衍生電影有望明年 1 月開拍。華裔女導演閻羽茜(《海上浮城》)執導的小丑女衍生電影終於曝出新動態。據影片製作人、小丑女的扮演者瑪歌特·羅比透露:這部根據 DC 漫畫《猛禽小隊》改編的新有望在 2019 年 1 月開機拍攝。羅比表示電影版《猛禽小隊》與其他 DC 電影「很不一樣」,也比之前的 DC 大製作「成本小得多」,同時小丑女在影片里將會換上新裝扮。

    馬丁·斯科塞斯與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合作的新作《花月殺手》有望明年春天在俄克拉何馬州開拍。曾與老馬丁合作電影《飛行家》、《雨果》、《沉默》的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丹特·費雷蒂也最新加盟該片。犯罪驚悚該片《花月殺手》基於大衛·格蘭恩(《迷失 Z 城》的作者)的暢銷書《花月殺手: 奧色治慘案與 FBI 的誕生》改編。

    還有一些有趣的數字

    3 億元——《我不是葯神》上映後,相關各方股價飆升,其中北京文化在 10 個交易日漲幅近 56%,市值暴增約 40 億元。北京文化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我不是葯神》,大概票房 3 億元能實現盈虧平衡,再往上票房多少就要看市場情況、口碑發酵等情況。最初我們對它的判斷並不是特別高,預估 8 億到10 億元票房,但片子點映的時候市場反饋非常好,所以現在大家的預期可能在逐漸提高。」

    28 億元—— 7 月 5 日晚間,歡喜傳媒發布公告,宣布公司間接全資附屬歡歡喜喜與霍爾果斯樂開花就《瘋狂的外星人》電影訂立一份保底發行協議。據此,雙方約定保底金額為 28 億元,集團將有權收取《瘋狂的外星人》電影的保證最低發行收入 7 億元。

    題圖來自:Flickr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 全球頭條速遞|泰國四名被困球員獲救,《經濟學人》討論日本對外籍勞工的態度

    議題製造者在談什麼

    六年前,東京往北 20 公里的川口市一家醫院 Sakura no Mori 聘用了第一批外國工作者的時候,那裡的病人都用 gaijin(外國人)直接稱呼他們,並不想讓他們為自己服務。如今這裡的病人對外國工作者的態度發生了改變,接受了他們。

    日本是世界上最同質的國家之一,只有 2% 的外國居民。作為對比,法國和韓國的這項數據分別是 16% 和 4%。不過,日本全國對外國勞動力的態度也和這家醫院一樣發生了改變。去年的一份調查顯示,在是否願意接受外國勞動者的態度上,同意和不同意的各占 42%,但 60% 的 18-29 的年輕人持有贊同態度,是 70 歲以上老人的兩倍。

    日本如今有差不多 130 萬的外國勞動力,佔整體勞動力的 2%,這創下了新高。雖然多數情況下,簽證只對於那些高水準高技藝的外國勞動者開放,水平低一些的人還是可以以學徒的狀態參與工作。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中,三分之一是中國人,越南人和尼泊爾人的數量正在增加。

    還有更多的「gaijin」在路上。日本政府計劃在未來七年引進 50 萬的外籍勞工,涉及的領域包括農業、護理、建築、住宿、造船等行業。比數字更深遠的意義在於日本政府願意接納相對低技能勞動者的態度。

    態度轉變背後是對勞動力的需求。過去 20 年,日本 30 歲以下勞動力的數量縮水了 15%。老齡化導致例如護工這類職業供不應求。農業、建築和護理等行業對外籍勞工的依賴日益加重。開頭提到的 Sakura no Mori 有 8% 的外籍員工,便利店 7 Eleven 也有 7%。

    不過,吸引外籍勞工的過程並不容易。語言是一大障礙。日本向高技藝的勞工簽發籤證並不要求對方掌握日語,但大部分日本公司都使用日語交流。對於勞動能力較低的人, 他們必須通過日語考試,但他們不被允許攜家庭前來。

    另外,外籍勞工或者學生會面臨嚴苛的工作要求,但他們很難得到提升,因為日本公司對輩分看得很重。

    在幫助外國人融合到日本文化方面,日本政府做的事很少,因為它可能並不真心希望他們留下來。那些持有簽證的人需要頻繁更新。即使對於日本僑民,政府的態度也不是那麼開放。按理來說,他們比其他外來者更熟悉日本文化,但日本政府並沒有很熱心地幫他們。2008 年,日本方面為日僑提供了飛往他們自己國家的免費機票,條件是他們不再回到日本。

    隨著日本對低技能外國勞工的開放,可能導致貧窮、群租等問題發生,這些正是當初日本拒絕外來者的理由。

    「在正確的政策下,我們可以轉變自己國家的身份,從世上最奇怪的國家變成接受移民方面的典範。」日本移民政策研究所的負責人 Hidenori Sakanaka 說。

    24 小時新聞製造者

    泰國四名被困洞穴球員獲救

    當地時間 8 日的消息,四名被困在泰國溶洞的少年足球隊員當天傍晚已被成功救出,並送往醫院,目前身體狀況良好。第二批救援行動預計於周一早上進行。被救的隊員年齡在 11-16 歲之間。

    據 BBC,救援工作因為替換氧氣罐而暫停了 10 個小時。下一個救援階段會是當地時間周一早上。之所以在周日展開救援行動,是因為那時處於最好的救援條件,而之後水位會進一步上升。

    共計 12 名足球隊員和一位 25 歲的教練被困在溶洞超過了兩周的時間。上周,救援隊伍找到了因暴雨而失聯的他們。當地時間周五,一位潛水員在拯救的過程中喪生。

    世界還發生了什麼

    英國神經毒劑案中毒女士去世。44 歲的女性 Dawn Sturgess 於當地時間 8 日晚在醫院不治身亡。45 歲的男子 Charlie Rowley 仍然處於搶救中。警方稱導致他們昏迷的物質和毒害前俄羅斯間諜 Sergei Skripal 及其女兒的一樣,是名為 Novichok 的蘇聯神經毒素。俄羅斯方面否認與此有關。

    英國脫歐大臣戴維斯辭職。他的辦公室已經確認了此事,辭職即刻生效。戴維斯不同意在英國脫歐後維持與歐盟的商品規則並且與歐盟採用緊密的海關模式。對於戴維斯辭職,英國保守黨議員彼得·博內稱,戴維斯「做了正確的決定」。他補充道:「特蕾莎·梅關於英國脫歐的一些提議不可接受。」

    日本罕見暴雨已至少造成 85 人死亡,58 人下落不明。日本連日來的大範圍暴雨引發嚴重災害,各地傷亡人數急劇上升,截至當地時間 8 日晚 10 時,死亡人數已升至 85 人,另有 6 人受傷嚴重,58 人無法確認安全。據日本警察和消防部門統計,此次人員傷亡最慘重的是廣島縣和愛媛縣,死亡人數分別達 37 人和 21 人。

    泰國普吉翻船事故 41 名遇難者中包括 13 名兒童。這 41 名遇難者中有 8 名男孩,5 名女孩,10 名成年男性,18 名成年女性。對於當地時間 8 日在沉船下面新發現一名遇難者遺體,泰國旅遊和體育部部長威拉薩回應,由於尚未將這名遇難者遺體打撈上來,無法確認其身份,因此事故遇難者人數暫未將其計入。

    巴西聯邦第四地區法院宣布釋放前總統盧拉。盧拉此前被判貪腐和洗錢罪名成立,他於今年 4 月向警方自首,隨後被關押。

    有人說

    「親戚是沒法選的,對嗎?」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祖父母弗里德里希和伊麗莎白都出生在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村鎮卡爾斯塔特。他們一起長大,在村子裡的教堂接受洗禮,結婚後移民去了美國。但與特朗普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卡爾斯塔特對於美國現任總統態度微妙。

    這裡特朗普的親戚們都不太願意談論他。後來開著一家麵包房的烏爾蘇拉·特朗普心軟了,雙手一攤,談了口氣:「親戚是沒法選的,對吧?」

    卡爾斯塔特是個新教市鎮,很依仗葡萄酒生意。弗里德里希·特朗普是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同輩人說他「有禮貌」,是一個「安靜、沉默寡言」的人,「生活清清白白」。但唐納德·特朗普與這裡的關係就不那麼風平浪靜了。

    這裡沒有指明特朗普家祖屋的路標,那是一棟普普通通的房子,也沒有牌匾。而除了存在墓園裡幾個墳墓上的名字之外,幾乎看不到表明特朗普是這裡子孫的痕迹。為了避免爭議,在旅遊推廣中也沒有出現美國總統的名字。不過,還是偶爾有特朗普的扮演者在街上走動,遊客會詢問特朗普的家在哪裡。

    特朗普當選後,當地酒店遭到抵制威脅,一些長期客戶取消了訂單。葡萄酒訂單也被取消了。特朗普自己對於德國也並不感冒。他否認自己的德國血統,而稱他有瑞典血統。(瑞典也有一個地方叫卡爾斯塔德。)

    最新的傳言是,美國總統可能來這裡訪問。

    「(如果總統要來,)我想,那我將會出去度假,「烏爾蘇·拉特朗普說。

    你可能還感興趣的事

    關於你是否會忘記你的母語,結論和你的直覺可能不太一樣

    對於忘記母語或者母語說得不熟練的一個慣常解釋是,你在國外待太久了。不過,關於你是否以及如何忘記母語的問題,答案要比直覺更複雜。

    針對德國猶太人的一項研究顯示,那些在水晶之夜(1938 年 11 月 9 日至 10 日凌晨,納粹黨員與黨衛隊襲擊德國全境的猶太人的事件。這被認為是對猶太人有組織的屠殺的開始。)之後離開德國的猶太人,相比之前離開的,在國外待的時間更短,但德語退化程度更甚。

    像上述那樣創傷的例子屬於極端情況。更多的情況下,母語和新語言在移民的腦中共存。那些本來就對語言掌握度比較高的人,對母語的記憶和掌握能力會更強,無論他在國外待的時間長短。

    相比時間,生活語境是更重要的因素,如果你一直與國外當地人用他們的語言交流,那麼再切回到母語模式的一個後遺症是,你一句話里可能出現兩種語言,會覺得用外國話表達某些特定內容更自然。(比如我們熟悉的:我明天有個 assignment 要 due)

    Laura Dominguez 是一位南安普頓大學的語言學家,她經研究發現:在英國的西班牙人大多說英語,而在美國邁阿密的古巴人一直說西班牙語。這很容易理解,英國的西班牙人被英國風包圍,而在邁阿密則是一個充滿拉丁風情的地方。

    但一個詭異的發現是,那些隔離的西班牙人對於母語基礎語法的保留要好過一直在使用母語的古巴人。這背後的原因並不是英語的作用,而在於邁阿密各種變種的西班牙語——古巴人說話的腔調變得更像哥倫比亞人或者墨西哥人了。換句話說,如果一個新的語言和母語風格類似,那麼它可能會對母語產生影響。

    歷史上的今天

    1582 年 7 月 9 日,明朝政治家張居正去世。

    1816 年 7 月 9 日,圖庫曼議會宣布阿根廷脫離西班牙而獨立。

    1905 年 7 月 9 日,中國第一部影片《定軍山》開始拍攝。

    1992 年 7 月 9 日,彭定康正式出任香港最後一任總督。

    2006 年 7 月 9 日,柏林舉行的世界盃決賽中,義大利通過點球戰勝法國隊奪冠。

    題圖來自:nikkei asian review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 當圈子裡有人被排斥,「鳴不平」或袖手旁觀都是怎麼發生的?

    生活中會出現各種小群體中的排斥事件,比如班級里的人一起孤立或者欺負一個同學。而在這類事情發生的時候又會有或主動或被動的圍觀者,像是老師或者其他班的同學。

    外界的反應對於被排斥的人來說還是挺重要的,如果這個同學能從其他人那裡得到同情和支持,被排斥這件事給 ta 帶來的傷害可能會降低,反之如果被排擠孤立之後還有一種「所有人都覺得是你有錯在先」的感覺,被排斥帶來的後果就會更糟糕。

    一般來說,如果被排斥的人曾經在群體里有過什麼不恰當的表現或者惹過麻煩,大家會覺得被排斥是 ta 的錯。但判斷誰對誰錯不太容易,因為旁觀者並不知道前因後果,有時候只能憑直覺和所謂經驗下結論。

    那麼旁觀者可能會怎麼「站隊」?巴塞爾大學最近發布的一個研究發現,「被排斥者和排斥者之間的相似性」是人們對排斥行為歸因的關鍵影響因素。

    研究者做了五個實驗,分別有 30-527 人參與。實驗中,大家圍觀了一個「排斥」事件:三位學生在討論他們一起做的小組作業,其中一位雖然堅持自己的想法,但經常被另外兩位忽略。研究者把圍觀者們再分成組,分別提供不一樣的三人組合和三人之間的交流方式,把三個人的聊天記錄給參與者看,然後讓大家判斷三個人的行為是不是合適、他們在小組中的表現怎樣。

    實驗發現,在大家都沒有掌握其他背景信息的情況下,如果被忽略的那位同學膚色或者國籍跟另外兩人不一樣,旁觀者們會傾向於感到生氣,而且會覺得另外兩個人做得不對、沒有團隊精神。但當三名學生相似度很高的時候,圍觀者會將責任歸咎於被排斥的學生自己。

    除了種族和國家,一些看上去和「政治正確」無關的差異也會影響圍觀者的判斷,比如另一個實驗場景中,當兩位把頭髮高高盤到頭頂的同學一起忽略另一位把頭髮編起來的同學時,大家也更傾向於同情被排斥的同學。

    不過,如果大家發現被排斥的人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有表現出不友善、不配合之類的行為, 或者找不出被排斥的人和其他群體成員的明顯區別,他們就會覺得是這個人自己的錯。

    實驗的結果印證了假設:旁觀者可能會無意識地將「相似性」納入他們的判斷中。有人被群體排除在外的時候,如果人們假設這個人是因為他們一些和大家不同的特徵而被排斥,就會偏向於覺得這種排斥不公平,其他群體成員相似程度越高越是這樣。但是,如果被排除的人與其他人沒有明顯的差異,圍觀者通常會認為排斥是 ta 通過某種不當行為「自己帶來的」。

    說起來,這個研究結果背後的思路是,人們總要給「一個人為什麼會被排斥」找到原因,並且是從被排斥者、而不是從排斥者的角度去找。如果找不到被排斥的顯性原因那「可能就是你做錯了什麼我們沒看到的事兒」,繼而正如一些事件中旁觀者要求受到侵害的一方必須是「完美受害人」一樣,只要有錯在先,指責傷害或者排斥自己的人看起來就沒那麼理直氣壯了。

    照這樣推斷,因為種族或者性別被排斥的人能得到同情和支持,那因為性格之類很難一下被看出的原因被排斥怎麼辦?更何況,一個群體出於不友好或自私的動機而排斥某人時不一定有理由,但排斥的傷害卻是發生了的。

    題圖、插圖來自: Giphy ? Lilo and Stitch、Giphy ? NBC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 如果你所在城市為綠地噴洒農藥,你對它可能帶來的問題了解多少?

    7 月 4 日晚上,大連《半島晨報》上的一則政府通告讓遼寧師範大學海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孫康感到震驚。

    通告宣布:為了防治森林病蟲害,7 月和 8 月的每月 7~15 日,市城建局將對中山、西崗、沙河口三個區,以及大連市風景園林處、大連市森林動物園和大連市老虎灘海洋公園進行「飛機撒葯」,噴一種叫做「噻蟲啉」的殺蟲劑。通告要求市民關好門窗,不要在外晾晒衣物,減少林間戶外活動,並說「飛防用藥對人畜禽無害」,但承認「對家蠶、蜜蜂等昆蟲有一定影響」,因此要求「作業區內從事養殖的單位和個人做好相關防護工作」。

    孫康對這種農藥聞所未聞,通過查詢資料得知這是一種「新煙鹼類」農藥,對昆蟲、鳥類都構成威脅。歐盟因此已經禁止了其中三種的戶外使用。

    第二天下午,孫康和一位記者、一位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一同來到市城建局,就此事進行溝通。工作人員告訴她:大連在 2016 年發生松材線蟲疫情,2017 年曾兩次用飛機噴葯,噴的同樣是噻蟲啉,但是今年發現疫情仍然存在,所以要繼續噴。孫康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中山、西崗和沙河口都是大連人口稠密的核心區,而在發布通告之前,政府並未對噴葯進行環境評估,也沒有公開徵詢意見。

    溝通沒能阻止噴葯計劃。7 月 7 日上午,孫康在位於沙河口區的家裡看著一架輕型直升機從上空掠過,憂心忡忡。

    化學綠化及其產生

    在中國,農業中的農藥使用被高度關注,但是城市綠地中的農藥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儘管「飛機撒葯」並不常見,但有研究顯示,「常規」的使用也不那麼令人放心。

    2013 年,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盧曉霞來到哈佛大學訪學,研究的就是新煙鹼類農藥(neonicotinoids)。一年後,她回到北京,著手研究這類農藥在北京和天津城市環境中的殘留情況。今年 2 月,其中關於天津的研究論文率先發表在國際期刊《分析化學學報》(Analytica Chimica Acta)上。研究發現:在天津的 35 座公園和 33 座住宅區的土壤中,新煙鹼類農藥殘留濃度並不低於已知的農田水平,公園中的殘留水平尤其高,能達到經常使用農藥的大棚里的水平。

    這可能是對新煙鹼類農藥在中國城市環境中殘留狀況的首次研究,也是對各類農藥在中國城市環境中的殘留情況的極其有限的量化研究之一。

    盧曉霞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對北京的研究尚未發表,但是數據呈現出和天津相似的情況。另外,對兩座城市的研究還只是測量殘留量,還未評估其環境和健康影響,但是現有的研究表明:新煙鹼類農藥對包括蜜蜂在內的眾多無脊椎動物都會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會造成一種叫「蜂群崩潰紊亂」的現象,使蜜蜂數量在北美和歐洲大幅下降,以至於讓人們擔心影響植物的自然授粉。它也會影響脊椎動物。例如,如果鳥類吃了被它毒死的蟲子或用它包衣的種子也會受到毒害。新煙鹼類農藥對大鼠腦神經元煙鹼乙醯膽鹼受體有興奮效應,因此可能對人體健康也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會危害發育中的大腦。

    城市人口密集,人們有大量機會與綠地植物近距離接觸,比如在草坪上席地而坐,卻對哪裡噴過農藥、噴的是什麼、噴了多少一無所知,而且往往不存戒備。

    「公共綠化農藥的確是個問題。」上海市農委種植辦的李姓負責人在電話中說。但這不歸農業部門管,他說:「農委只負責管理農業的生產和銷售,綠化操作領域,是綠化市容部門的事情,綠化市容部門有責任在自己的工作中落實《農藥管理條例》。」去年頒布的新《農藥管理條例》中規定:除了農業主管部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有關的農藥監督管理工作。」

    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是上海市綠化和市容局下屬的一個對防治綠化病蟲害進行技術指導、制定行業技術標準的機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其實上海綠化部門從 20 年前就開始提公共綠化的「無公害養護」,他所在的機構也一直向全行業提倡「生態養護」、「綠色防控」,比如用生態藥劑替代化學藥劑,用粉劑、水劑替代滲透性更強的乳油劑扽等,此外政府在綠化養護招標中,也會要求競標企業使用生態養護原則,毒死蜱、辛硫磷等藥物是不鼓勵企業使用的。

    但他也承認,上述這些都不具有強制性。農業主管部門有專門的行政執法部門來管理農藥使用,但綠化市容部門沒有。因此,實踐中還是有養護單位在用像毒死蜱之類比新煙鹼類更毒的有機磷農藥。關於毒死蜱,他補充道,這種葯價格便宜,效果立竿見影,往樹上一噴,蟲子刷刷往下掉,省時省力。在需要應付上級臨時檢查的時候,就尤其管用。

    據他觀察,養護單位之所以依賴化學農藥,很大程度上是壓縮成本的需要。近幾年上海的綠化養護實行「屬地化管理」,把養護責任下放到區和街道基層政府,結果,政府招標預算定額被定得很低。於是,對承包企業來說,又經濟又高效的化學農藥,就成了縮減成本的首選。相比之下,生態農藥要比化學農藥貴好幾倍,效果還不那麼明顯,平添人工成本。此外,養護工人的薪酬水平過低,有不少還是領取日薪的臨時工,讓操作的規範性更加難以保證。

    但這也不全是養護的問題。他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綠地之所以要噴葯,根子往往是在建設中埋下的。「建設中有非常多的問題,比如規劃不合理、病蟲害人為傳帶、引入不適宜的品種,等等。養護經常是在給建設擦屁股」,他說。

    一位景觀設計行業的專業人士則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建設方不愛鄉土品種,有經濟誘因存在,因為外來植物比較貴。今年 2 月,《新京報》的一篇評論在批評城市綠化「南樹北種」之類的奢靡風的同時,提出要公開城市綠化建設的預決算。

    黃越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博士後,她說自己最大的興趣是在城市綠化中推廣生態方法。她從本科到博士,學的都是風景園林,做過景觀工程的規劃設計。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中國一塊城市綠地的誕生,先要經過規劃、設計和施工,在施工完成後,施工單位通常養護一年,然後將其交給養護單位管理。但養護單位是沒有機會介入前三個階段的工作的。而規劃、設計者所追求的價值,基本就是一般意義上的「整潔」和「美觀」。比如,每個季節都有花可看、常綠樹要達到多少比例、植物有沒有病蟲害等等。為了植物健康美觀,就要定期噴葯。雖然技術規程原則上都會要求使用低毒藥劑、生物藥劑,但現實中卻沒有評估。

    黃越說,「比如北京春天飛絮嚴重,就是因為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種了太多以楊柳科植物為代表的速生樹種。而槐樹種得太密的地方,就容易滋生槐尺蠖(一種以槐樹葉為食的蛾類)」,她認為如果前期建設更合理,現在也就不必給楊柳打針、給槐樹打葯了。

    一句口號:「讓雜草長」

    崔新婷是首都經貿大學會計系的博士候選人,研究方向是環境審計。原本不關心綠化的她在 2015 年偶遇北京一所大學全校更換草皮,繼而發現北京高校乃至公共綠地普遍經常更換草皮,才意識到北京原來有那麼多草不是自己長的,於是開始研究綠化問題。

    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這些看起來整齊、美觀、板寸般的所謂「冷季型」草皮,都是外來品種。它們不耐旱,需要大量的水來澆灌,也不固土保墒,與住建部提出的「海綿城市」理念背道而馳。而且由於缺少生物多樣性,這樣的草坪容易滋生病蟲害,讓打葯在所難免。由於缺少昆蟲和微生物維持土壤健康,草坪下的土壤也變得貧瘠、板結,於是化肥和營養液也就成了標配。這些嬌貴的草皮,長則三五年,短則幾個月就得更換一次,不然就變成公共荒地。

    崔新婷認為,要改變這種局面,就應該用適應能力更強的本地鄉土雜草來取代人工草皮。她把這濃縮成一句口號——「讓雜草長」。

    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北京昌平的金榜園小區就是一個「讓雜草長」的實驗。金榜園 2001 年建成時種的是每平米 200 元的法國「草地早熟禾」,到 2008 年全部退化。物業公司表示,物業費未漲,但更換和養護草皮的成本都太高,因此拒絕更換。2015 年,居委會、居民和物業公司開始合作,有計劃地播種、培植耐旱、美觀的本土野花野草。他們發現,這樣混合生長的植物群落,更耐旱,更欣欣向榮,春天開花更早,全年花期更長,蟲害少,無需打葯,而且也不會失控瘋長。

    無獨有偶,近年來屢屢發起環境公益訴訟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髮會」)在 2016 年也提出了個「讓野草長」的倡議,希望以此保護植物基因資源,保護昆蟲,改善城市水系,同時反對「南樹北種」的綠化亂象。

    挪威首都奧斯陸也在「讓野草長」。據英國《衛報》去年的報道,奧斯陸從 2016 年起已經在市區開闢了十幾塊具有本地野花野草和生物多樣性的都市草甸(meadows),同時鼓勵居民把自家庭院草皮也改造成草甸,希望它們能成為城市的「昆蟲走廊」,恢復蜜蜂和其他昆蟲數量,以此來扭轉該市生物多樣性隨人口快速增加而下降的趨勢。據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奧斯陸市政規劃的核心命題。

    讓生物多樣性成為準繩

    黃越最先是在北大校園裡實踐自己對「生態綠化」的濃厚興趣。2016 年,她代表自己學院的「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和校園林科商量,是否能在鳥類和植物豐富度比較高的區域採取尊重生物多樣性的管理方式,比如不噴洒農藥,不清理枯枝落葉,讓有機質回歸土地的同時,創造動植物生境。他們把這些意見寫成了一份《北京大學生物多樣性管理計劃》交給校方。

    2017 年,黃越的合作導師、北大生命科學院教授呂植提醒她,不如用「自然保護小區」來做這個保護。「自然保護小區」是一種小型建制,旨在保護面積小、不夠自然保護區標準卻又值得保護的區域, 1992 年在江西婺源出現了第一個,1995 年婺源的經驗得到國家林業局的推廣,截至去年全國已有 4.84 萬個。它們通常始於民間自發的保護意願,而且保護形式靈活。

    於是黃越和同事向學校提議:在校內 42.5 公頃的範圍內設立「北大燕園自然保護小區」。目前北大已經為此提議舉行了多次論證會,結果還有待批複。黃越覺得如果能批下來,北大校園就有可能成為更多高校、公園的榜樣。

    黃越在做的另一項工作,則有望從制度上改變各類綠化建設、養護實踐。

    從去年起,她和同事受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委託,開始參與起草《城市綠地鳥類多樣性及棲息地質量評價技術規程》,並將於今年年底完成,目前正在網上公開徵求意見。在這之後,她還會繼續參與另外一到兩份關於綠地生物多樣性恢復和管理技術規程的起草。這將是國內最早用「生物多樣性」來指導城市綠地建設和養護的嘗試。黃越希望它們能被賦予一定的約束力,比如成為政府招標的要求。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在德國,國家層面的《聯邦自然保護法》和州層面的《柏林自然保護與景觀管理法》都明確要求城市綠化要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的大城市也是時候考慮這些了。

    培育社區的生態共識

    劉悅來是同濟大學景觀學系的教師。2017年 6 月,他在「一席」的演講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他在其中反思了主流景觀設計花費高昂、破壞環境,而且不為市民真正擁有和使用。他向聽眾介紹了自己反思多年的成果,那是 2014 年以來他的非營利機構「四葉草堂」在上海楊浦開展的兩個項目——「火車菜園」和「創智農園」。

    火車菜園地處淞滬鐵路支線的一側,佔地 7 畝;創智農園則是夾在五角場新舊兩個小區之間的一條狹長地塊,佔地 3 畝。兩者都曾是長年堆積建築垃圾的公共地塊。四葉草堂獲得政府或開發商委託後,先把垃圾清空,再在露出的土地上堆積枯枝敗葉等有機質,讓土壤恢復活力,然後慢慢種上多樣化的植物——蠶豆、油菜、藍莓、桑葚和香草……他們給火車菜園挖了條水渠,給創智農園建立了雨水收集和灌溉系統,慢慢地,青蛙、蜻蜓、龍蝦、白頭鵯、烏鶇等相繼出現。

    人也聚了起來。越來越多的居民來這裡看看植物、乾乾「農活」,或者來到集裝箱改成的社區中心裡聽個關於社區營造或有機農業的講座,有時農園還用自己小小的收成,搞一個「食物派對」。公共綠地就這樣不再是「綠色禁區」,而是豐富社區生活的公共空間。

    在這兩個項目成熟之後,借上海這兩年推動「城市微更新」,四葉草堂進入 30 多個居民小區和學校,選取其中植被狀況較差的區域,開闢出面積在 200 平米左右的微型「社區花園」。他們培訓居民和學生,把這些角落變成全年生長百十來種植物的「百草園」。

    劉悅來最近也參與起草了個標準,這就是四葉草堂與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共同發起的《社區花園生境認證系統》。劉悅來說,在這個系統中,農藥是完全禁止的。除此之外,它鼓勵枯枝落葉回歸土地、使用鄉土品種植物、多使用植物的自播種而非外購商品種子。它還鼓勵社區居民身體力行參與到農園的勞動和管理中去,比如在家製作廚餘堆肥用於肥沃土地,盡量減少外來投入品的使用。

    但是市民的共識,將最終決定這些價值能否被落實到城市綠化實踐中。崔新婷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金榜園也有看不慣鄉土草種的,叫罵著要割雜草、噴除草劑。黃越在工作中也了解到:綠化管理部門確實有生態養護的意願,有時無奈噴葯,僅僅是因為對蟲子容忍度低的居民的舉報。

    劉悅來希望,他的認證系統可以成為住宅小區、公園、社區花園、居民、景觀設計師等各方在共識基礎上主動採納的一個標準,但「如果政府願意拿來用,那也很好」。只不過 ,他認為「如果生物多樣性沒有成為居民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任何變化都是不可持續的」。因此,在這個認證體系中,社區營造和生物多樣性一樣重要。

    為了春天不淪於寂靜

    7 月 8 日大連下雨,孫康估計飛機沒來噴葯。不過她管不了這麼多,在外面忙活了一下午。她在中午接到大連森林動物園打來的電話,說有市民在路上撿到一隻受傷的紅角鴞雛鳥送來動物園,請她過去幫忙救治。她的另一個身份是大連市旅順口區野生鳥類保護協會發起人,從事野生鳥類保護已經 10 年,曾經與政府合作,成功把「千年鳥道」老鐵山上的鳥網控制住,同時成為受困鳥類救護的專家。

    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大連是世界八大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有野生鳥類 300 多種。時值初夏,正是大量雛鳥開始學飛的時候,所以經常會有失足的小鳥需要救助。她答應動物園把紅角鴞接回家,養好了就把它放歸山林。接到紅角鴞回家的路上,她再次接到動物園的電話,告訴她有人在連勝街路中間又發現了兩隻喜鵲的雛鳥,她和學生趕去找到那兩隻雛鳥,把它們放回樹上,親鳥很快找到了它們。

    去動物園之前,她給園方寫了一份建議書,把飛機噴葯的事情做了個說明,指出動物園本身也位於本次噴洒範圍之內,建議雙方開展合作,弄清實際的噴洒覆蓋範圍,並觀測哺乳動物和鳥類所受到的影響。

    孫康說自己以前從來沒有關注過農藥對城市環境的影響,但現在這是一個開始。她想做些「實實在在的研究」,弄明白飛機噴洒農藥對環境、動物和人究竟會造成什麼影響。

    「既然已經噴了,那就要把握住研究的機會」,她說。

    首頁題圖: chuttersnaponUnsplash;APP 版內頁題圖:孫康;桌面版內頁題圖:蔣亦凡/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 上海有個展覽很妙,它用一種錯位的視角看待最日常的生活

    萊安德羅·埃利希( Leandro Erlich )覺得,在我們生活的世界由幾個不同層次的「現實」所構成: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自然的景觀和現象、還有人類活動的各種產物——城市、科技……

    「我們總認為現實就是『實際存在著的』,但事實上,它們都源於我們的想像。我們活在一個由人類建構出來的世界中。」萊安德羅說。那麼,如果我們選擇一種不一樣的、甚至和現在完全相反的建構方式,一切又會變得如何?

    萊安德羅的藝術裝置,幾乎都在為這個問題提供可能的解答。

    6 月 1 日至 10 月 15 日,萊安德羅的首次國內個展《虛·構》在上海昊美術館舉辦。在展覽現場,你有機會和《樓梯》、《迷失花園》、《堅硬的水》等 13 件出自這位阿根廷藝術家之手的大型裝置作品進行互動。

    1992 年,萊安德羅完成了他的第一件裝置藝術作品——電梯。或許稱其為裝置還不大合適,因為尺寸不夠,在萊安德羅口中,它只是一個「物件」。相似的作品也在《虛·構》展覽中出現。萊安德羅使用了一種幽默的手法,將電梯內外的視野給顛倒了。從電梯門縫裡看過去,會感覺到電梯井好像在豎直的方向上無止盡地向下降落。不過,這只是反射的鏡像生成的效果。

    通過無限循環、延展的手法製造出一種眩暈感,也自此成為了萊安德羅作品的標誌性風格。在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專訪時,他也提到個人對電影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和阿根廷著名作家、詩人路易斯·博爾赫斯的喜愛。「迷宮」,都是他們在創作中沿用的元素。

    很多人對萊安德羅的印象都始於一件名為「游泳池」( The Swimming Pool )的大型裝置作品。它曾在第 49 屆威尼斯雙年展的阿根廷館中展出,目前,這件作品也被作為日本金澤 21 世紀美術館的永久展品。萊安德羅用夾在兩塊透明玻璃薄片間、僅有 10 厘米深的水打造出了一個裝滿水的泳池的「幻象」。水面上下的兩個世界被分隔開了,但又在同時存有一種視覺上的「連接」。觀眾可以在泳池底部自由地走來走去,而站在泳池旁向下凝視的觀眾,則會被這番完全顛覆日常經驗的視覺體驗所吸引。

    萊安德羅說,他想要搭建起一個平台,人們可以在其中想像不同的角色。這就對他的作品規模提出了要求。

    這些作品的原型幾乎都來自在城市和建築空間中常見的景觀,比如試衣間、美髮沙龍、教室等等。而它們的功能性,卻完全被萊安德羅給消解掉了。「我就是想看一看,如果我們不賦予這些場所以使用功能的情況下,它們會變成什麼樣。」

    在《虛·構》展覽現場,還出現了一件取材於上海歷史博物館鐘樓建築部分的全新裝置作品:建築——上海鐘樓( Building-Shanghai Bell Tower )。這是萊安德羅根據其 2004 年的同名作品《建築》改造而來的。他將建築物的立面「移到」了地面上,一面巨大的鏡子以 45 度角靠在其上。觀眾們可以選擇在上面走動,或隨意找個位置躺下。奇妙的成像也隨之產生了:從鏡面上看,他們有的如同在建築外牆上攀走,有的就好像努力在檐口上維持平衡,或是直接從窗戶上懸掛下來。

    這似乎和電影《盜夢空間》中出現的「城市摺疊」的場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萊安德羅特別向我們強調了兩者先後的時間順序,「我的作品最初是在 2004 年完成的,而製作完成《盜夢空間》,是 2010 年的事了。他們一定看了很多遍我的作品!」

    萊安德羅坦言,自己對鏡子這一元素很感興趣。「鏡子幫助我構造出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故事——當我們和這些鏡子發生關係時,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它和我們的身份和自我認知有關;在另一方面,它還關乎界限。你可以說,它在創造界限的同時,又將空間拓展向了另一個層面。」

    比如說,在《迷失花園》( Lost Garden)中,透過嵌入牆體的窗戶向外探望,一個種滿植物的小花園彷彿生長在四周的建築群之間——這一場景我們大概都不陌生。但再仔細一看,你會發現位於對角線方向的人影不過是自己的鏡像反射。

    而在步入互動裝置《試衣間》( Changing Rooms )後,你真的會產生一種宛如置身於迷宮的錯覺。多重試衣間所在的空間在鏡像作用下被不斷延展著。觀眾可以從兩邊的鏡子里看到自己的形象;而在另外兩面,他們的身影則會被映照在房間最末端的鏡子里。

    在將一個想法轉化成為一件大型裝置的過程中,萊安德羅也曾遇到許多棘手的技術問題。

    作品《窗與梯》( Window and Ladder )就創造了一種「不可能的」景觀:一扇連帶著廢棄大樓「殘骸」的窗戶被懸置在半空中,而僅有的支撐物是一架掛在窗沿上的梯子。 2005 年,美國新奧爾良被五級颶風卡特里娜所橫掃。在目睹了沿著密西西比河散落的斷壁殘垣後,萊安德羅就決定來創作這樣一件作品。

    「如何在窗戶的重量和梯子的承重量間實現平衡,這其中就涉及大量縝密的測量和計算工作。」萊安德羅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表示說。但這些困難都是可以被預料和解決的,「對我而言,每個想法的誕生都會同時伴隨著一種可行的感覺。或者換句話說,我不會去想著去那些不可能做成的東西。」

    「那你喜歡我們現在生活所在的這個世界嗎?」我問萊安德羅。「是的。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在科技還是文化方面,我們都在試圖創造一些好的東西。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在這個星球上引發了許多問題——人和人之間的,人和自然之間的,這些都出於我們想要去建構現實的野心。所以在參與到這樣一個過程中時,我們需要特別小心——因為現實從來就不是一個給定的真理。」

    類似的反思也在萊安德羅的作品中體現出來。《房間(監視II)》( The Room( Surveillance II ))由 25 個監視器從 25 個不同角度拍攝的房間錄像而組成。這件作品最早構思於 2006 年——當時,英國政府宣告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布置了兩百萬個攝影頭——它既是對現實大環境的警示,也對我們所棲居的小空間表達了擔憂。

    在 12 年後的展覽現場,這一極具預言性的作品顯得分外荒誕。

    題圖及文內圖片來自:昊美術館。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